7、走出牧童经济误区

   在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球里,盛着清水、绿色的水藻、五颜六色的珊瑚和空气,有几只金黄色的小虾在水中游弋。这个直径为10厘米的玻璃球己完全封闭,既不能输入氧气,也无法放进食饵。然而,与世隔绝的小虾仍然像生活在江河中那样游来游去,并不感到缺氧和食物的威胁。有的小虾已在玻璃球中生活了4年多。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囚禁在玻璃球里的小虾与水、空气、水藻以及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加上外界的阳光,形成了一个微妙的生态系统。人们把这种玻璃球称为生态球。它是由美国宇航局实验室的科学家研究出来的。目前,生态球不仅成了一种热门的室内装饰品,而且还是学校里新的教具。

   生态球内的生态平衡,对解决宇航员在飞船中实行自给自足的生活有很大的启示。自从宇宙飞船腾空而起开发太空存在着一系列的技术问题,其中最伤脑筋的是如何解决人在飞船中的生活问题。如果人们要在飞船中工作一年或更长的时间,势必要带上大量的食物、水和氧气,并处理好人的排泄物如粪便、汗水、尿、二氧化碳等。这些都是令人棘手的事。美国航天飞机在11次成功的飞行中,厕所就出了10次乱子,使字航员狼狈不堪。美国国家航天局的科学家经过5年研究,花去200万美元,还无法制作出一个理想的太空马桶。

   人在自然界生活,靠自然界提供食物,人的排泄物,也靠自然界来处理,人与植物,乃至动物构成了一个物质循环体系。那么,在飞船中不是也可以“种”一些绿色植物,让它既能作为宇航员的粮食,又可以用宇航员的粪便生产粮食,如此无限期地循环下去吗?现在,科学家已设计出废物还原的宇宙旅行船装置,可以把起飞时所携带的食物、水、空气在使用后,通过废物还原过程而不断地重复利用。例如,用化学过滤器把船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收集起来;用蒸馏或其他方法从人的粪便中回收尿素、盐和水份;把处理过的干粪用紫外线进行消毒杀菌,连同收集的二氧化碳和水喂给生长在水箱中的海藻,通过光合作用,海藻把二氧化碳和粪便中的含氮化合物转变为有机物和氧气,供船员们食用和呼吸。据计算,只要在起飞时给每个船员带上110公斤的海藻,这个系统的运转就能无限地满足船员们生存所需要的全部食物和氧。

   这就给我们以宝贵的启示。从太空看地球,地球不也是一艘宇宙飞船吗?如果地球也采用“废物还原装置”,不是就可以既不弄脏地球,又可以持续利用资源而没有资源枯竭之患了吗?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难以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问题。过去,人类奉行着一种“牧童经济”,即把地球当作广阔无垠的草原进行无限制地开发;而不是对这个星球奉行保护性的“宇宙飞船经济”。“牧童经济”这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一眼看出草原过度放牧和破坏的危险性。今天,世界上平均每人每年取之于地球的矿藏约8吨多,而且在继续增长着。这对于质量仅600万亿亿吨的地球来说,是不堪忍受的。科学家为此惊呼:“人类不再是在吃地球的利息,而是在吃地球的老本了。”显然,“牧童经济”这条路不能再走下去了。“宇宙飞船经济”则是一种维持现在资本储备的方法。近年来,我国方兴未艾的生态农业,正是顺应这种思潮而出现的新奇迹。

   所谓“生态农业”,就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来管理和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促进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多次重复和循环利用,从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多层性上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湖南省桃源县是我国第一批农业现代化试点县,创立了“蚕桑——沼气——鱼”的生物链循环不息的生产模式,不但发展了经济,恢复了农村生态平衡,而且开辟了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的新路子。北京大兴县留民营村,是国际生态学界正式承认的“生态农业村”。在这个村里,各家门前都有上下两层的猪鸡“公寓”。鸡住高层,猪居下层。鸡粪落入猪圈,供猪当饲料;猪粪和部分秸杆被用作沼气池的原料,产生的沼气可供做饭、照明;沼气渣和水被送到鱼塘、蔬菜大棚、藕塘,或送到饲料厂加工成伺料;鱼塘的淤泥分送到农田、果园和菜地作肥料;蘑菇渣和菜叶可作动物的饲料,荷叶也可作饲料和绿肥。真是化腐朽为神奇,物尽其用,各得其所。1986年8月,在纽约举行的第四届世界生态大会上,到会的30多个国家的专家认为,留民营村取得的成果,打破了近10年来世界生态学研究偏于理论、偏于细节争论的沉闷局面。正是中国生态农业取得骄人的成就,因而留民营村,还有浙江省肖山市一山村、江苏省泰县河横村和安徽省颖上县小张庄,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分别授予1987、1988、1990、1991年全球环境建设500佳称号。生态农业行之有效,它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找到一条根本的途径。

   可以相信,随着“宇宙飞船经济”的推行,人们将逐步走出“牧童经济”的误区,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协调的美好图景一定会出现。人类,作为“宇宙飞船”的驾驶员,将珍惜地球上的一草一木,把地球驶向光辉灿烂的未来。

上一节 建立“零排放”工业园区    下一节 党政一把手抓环保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