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建立“零排放”工业园区

   人们都知道,造成工业污染严重的祸根是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和缺乏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目前,从我国工业总体水平上讲,达到世界80年代先进水平的企业仅占10%左右,多数企业仍然处在设备老化、工艺落后、产品质量差、物耗能耗高和综合效益低的状态;从经营管理上看,缺乏现代工业新文明的大环境意识,忽视企业内部和外部经济性的统一,桐当多数的企业仍然处于资源、能源利用率低的粗放经营状态,使得大量有用的原料和能源以污染物的形式进入环境,既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又污染环境。这是我国企业经济效益差、工业污染重的症结所在。

   1996年,在世界各国专家参加的第二届人类住区会议上,一些从事大城市开发规划的科学家提出设想,在城市建立以彼此的副产品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共生工厂,从而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

   这个设想是一个由不同企业构成的整体网络,每一家企业都可以有效地利用另一家企业的副产品进行生产,如将一家企业改造成一座以太阳能为动力的水晶宫,并有污水处理装置;与之相邻的是一家利用水晶宫经过污水处理的循环水进行生产的肥皂厂;与肥皂厂相邻的是一家再利用肥皂厂的副产品进行生产的工厂。从而达到消除废物和污染的目的。如同利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态环节,通过自然选择的方法消除微生物。这样,污染物的排放将不只是被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而是将被彻底消除,即达到理想的“零排放”。

   人们对零排放的热情,来源于工业生态学的观点。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在生产者(植物)和消费者(动物)之间循环,并且由腐生物(真菌、细菌)和食腐动物(兀鹫、鬣狗等等)作再循环。一切物质都可以被利用,废物的概念不复存在。与此相反,在人类社会以往的工业结构中,物质以直线方式从制造者输往消费者,然后直接排人空气中或垃圾堆。“废物”实际上是由人类制造出来的。

   倡导工业生态系统,就是要求工业界对更多的资源作循环利用,充分利用原料,使副产品减少到最低限度。还要求人们改变思维方式。产品不再被认为是生产线上的最终结果,而是物质的暂时体现。据报道,美国的查塔努加市以前污染相当严重,如今已建设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零排放”工业园区。

   对我们来说,“零排放”是一个努力的目标。着眼当前,紧密结合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加速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加强现代化的科学管理,走资源节约型,科技先导型和质量效益型的工业道路,是防治工业污染的一条有效途径。一切新建、扩建、改建的项目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先评价,后建设,而且技术起点一定要高,尽可能采用能耗物耗低,排放污染少的无害于环境的清洁工艺。企业应该放开手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联袂合作,共同开发推广科技成果,积极采用新工艺和新材料,不断增加工艺和产品的技术含量,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也可以与国外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合资,采用“嫁接”的办法,把企业的技术档次和管理水平提高一步。特别是要认清国际市场的趋势,积极开发“绿色标志产品”。总之,要力争每隔几年使整个工业的技术水平和污染防治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实践证明,集中控制和区域综合治理是防治工业污染的方向性措施,也是提高污染防治的规模效益、实行社会化控制的必由之路。各地在防治工业污染过程中,坚持改革,大胆探索,创造了符合当地实际、富有生命力的集中控制的多种模式。如在废水集中控制和综合治理方面,有以工带民——由控制单元内的大型企业建设污水处理厂,带动城市污水处理;以民带工——在控制单元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在处理城市污水的同时,接纳、处理经预处理过的工业废水;以新带老——控制单元内新建项目时,建设大容量的污水处理厂,带动单元内原有老污染源的废水处理;行业联合控制单元内相近的行业按照“受益者分担”原则,集资兴建污水厂处理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等。在大气、固体废物和噪声集中控制方面也摸索出不少有益做法和成功模式。

   废物的减量比、无害化和资源化,污染控制从消极的“末端处理”到积极的全程管理,清洁工艺的扩大采用,绿色产品的不断涌向市场……这些都是现代工业新文明的具体表现。我们要高高举起现代化工业新文明的旗帜,继续强化企业环境管理,坚持广泛地开展创建“清洁文明工厂”和“环保先进企业”活动,努力把工业污染防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向“零排放”迈进。

上一节 向垃圾索取能源    下一节 走出牧童经济误区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