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奴隶病穿越时空

   古罗马帝国曾驱使大量奴隶开采汞矿,众多的奴隶得了汞中毒的病症。由此,人们也把这种病称为“奴隶病”。其实,皇家贵族也有得“奴隶病”的。俄国有个叫“伊万雷帝”的暴君,在一次发怒时竟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这一反常行为,令人们大惑不解。在他死后,医生们进行了尸体解剖,发现其骨关节里汞含量很高。原来,伊万雷帝因关节痛,长期外敷一种汞软膏。汞中毒一般会使人产生幻觉和多疑,莫名其妙地发怒。

   查考史料,早在3000年前,我国的炼丹就与汞打交道了。古书上常有这样的句子:“颜如渥丹”、“面寇玉,唇芳涂朱”。用以形容女子的美貌。其中“丹”是指丹砂,“朱”即银朱,两者实际为一物,即硫化汞。古希腊女子的爱美之心,比东方女郎有过之而无不及。她们以白铅粉抹脸,用朱砂(硫化汞)涂双颊和双唇。就这样,在人类追求美的脚步声中,化妆品中的汞化物为女子增添魅力的同时,也在损害她们的肌体。

   汞在常温下呈液态,具有银白色光泽,故称水银。长久以来,人们认为汞是有剧毒的。《水浒全传》第120回对梁山好汉卢俊义的死是这样交待的:高俅借皇上赐御膳之际,“把水银暗地放在里面”,卢俊义食后中毒而死。然而,现代医学却揭示,口服水银是不易中毒的。科学家给家兔灌服水银,每公斤体重用量2克,结果水银原封不动地从粪便中排出了,家兔安然无恙。据报道,有人曾误服半公斤水银,事后除发生腹泻将水银排出外,并无其他任何不适。显然,说卢俊义死于水银中毒,应为小说家“想当然”之笔。

   汞在常温下能蒸发,汞蒸气侵入人体内被氧化,汞离子可抑制细胞中某些酶的活性,对人体有极大的损害。当空气中的汞蒸气浓度每立方米达1.2到8.5毫克时,会引起人的急性汞中毒,患者会并发肝炎、肾炎、血尿及尿毒症等,严重者可因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前苏联有一部电影叫《水银湖上的魔影》,就是描写水银蒸气和“恶人”这两种“有毒”东西的故事。慢性汞中毒多见于生产性接触所致,最典型的症状是口腔炎、神经衰弱,容易激动、羞涩胆怯、性格内向等。

   著名科学家牛顿,曾有一段时期出现精神异常。过去一直认为,牛顿在该段时期系由于1698年母亲亡故及一场大火烧毁了重要的论文手稿引起的。后来,英国两位牛顿研究家从牛顿后代保存下来的牛顿4根头发中查出了高浓度的水银,从而认为牛顿患精神异常症系因水银蒸气中毒所致。原来,牛顿在世时,对炼金术深感兴趣,曾多次使用水银、铅等重金属进行炼金实验,而且喜欢品尝(他的实验笔记中,就曾留有“无味”、“甘甜”等品味记录),以致不知不觉中,被汞蒸气所污染。

   某些汞化合物毒性更大。汞的有机化合物急性中毒时,可迅速使人昏迷、抽搐、死亡;慢性中毒可致四肢感觉丧失、步态不稳,进而可发展为瘫痪麻痹、耳聋眼瞎、智能丧失、精神失常。日本熊本县水俣是九洲南部的一个小镇。由于西面就是渔产丰富的水俣湾,因此渔业繁荣发达。这里有一家大型化工 企业--新日本氮肥公司。

   从1950年起,在水俣湾附近的渔村中陆续出现怪现象:海面上,不时泛起一片片白肚子死鱼;海鸥飞着飞着,忽然坠落水中;镇上的猫儿,中了邪似地步态不稳,浑身抽搐,最后像自杀一样跳人大海。1953年,在水俣镇渔村又陆续出现了患怪病的人。病人口齿不清,面部痴呆,步态不稳,接着耳聋眼瞎,全身麻木,进而精神失常,一会儿酣睡,一会儿兴奋异常。最后身体弯曲,在绝望的叫喊声中死去。

   一片惨象,一片恐慌,医学家和生物学家一齐出动,终于找到了在水俣镇作祟的“妖魔”——甲基汞。原来,新日本氮肥公司的含汞污水大量排入海湾,然后汞被水中微生物转化为甲基汞而进入浮游生物体内,再经过“浮游生物——小鱼——大鱼”食物链的富集,使大鱼中有机汞浓度达到海水汞浓度的 几万倍!人吃了这种鱼,便发生“奴隶病”——甲基汞中毒。也称“水俣病”。

   1956年,水俣病患者增加到66人,其中18人死亡,1958年春,新日本氮肥公司为掩人耳目,把排入水俣湾的污水引至水俣湾北部。半年后,这个新的污染区又出现了18个水俣病患者。这引起了渔民的愤慨,几百名渔民攻占了新日本氮肥公司,并捣毁了当地官方机构。但是,新日本氮肥公司不承认是他们排放的污水毒害了渔民。

   1959年2月,熊本大学正式开展流行病调查。他们从工厂排出的汞渣和水俣湾的鱼和贝类中,分离并提取出氯化甲基汞结晶。用这种结晶和水俣湾的鱼和贝喂猫,结果猫都出现“自杀”症状,同时,对水俣病人尸体进行病理学检查,在显微镜下发现大脑和小脑细胞的病理变化,与氯化甲基汞中毒的猫病理变化相同,这才彻底揭开了水俣病的秘密。更令人不安的是,甲基汞还易穿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发育。日本水俣地区的调查表明,长期摄人甲基汞的孕妇尽管无中毒症状,但畸胎率明显增高。据日本环境厅1972年公布,日本共有水俣病患者283人,其中有60人死亡。而实际受害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仅水俣镇受害居民就有一万多人。

   在人类的生存环境中,汞无处不在。据调查,土壤含汞量约为每公斤70微克,各种矿产、石油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汞。自然界的汞不断周而复始地循环,风化作用、生物转化、火山爆发造成汞的汽化而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汞又随雨雾重返大地和江河湖海,并可被植物吸收,辗转进入动物和人的食物链。这样,正常人即使在生活和工作中从未接触过汞,其体内及尿中仍可检出少量汞存在。据估计,这种自然界的汞循环量每年可达25至150万吨。

   不过这种自然循环由于分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所以对人类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当今“奴隶病”发生的真正祸根在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目前,全世界因烧煤而排入大气的汞每年约为3000吨,如果再加上矿石焙烧、金属冶炼、水泥和磷酸盐制造及耗汞性工业等生产活动,则每年向环境中排入的汞可达2万吨之多!据估计,海洋中的汞储量已逾7000万吨。50年前,经食物摄入人体内的汞量平均每天约5 微克,如今已达每天20至30微克,严重污染地区甚至达到每天200至300微克,并有继续增加趋势,从而给人类健康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我国水域汞污染的潜在威胁也是存在的。松花江上游的一家化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向松花江倾泻大量含汞废水,造成松花江汞污染,使饮用此水的沿江群众体内汞蓄积量高达16.5毫克,明显超过10毫克/50公斤体重的安全标准。松花江流域已发现典型的甲基汞中毒病例。

   警钟敲响了,警钟长鸣!我们有必要用现代的眼光重新审视水,应该十分珍惜地使用它,而不是玷污它。因为,水关乎人类的命运,关乎一个民族的素质,关乎于秋万代有没有坚强站立的骨胳,能不能美好而健康地生活。所以,在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千万不可忽视可能在几千年前就存在的“奴隶病”。

   据“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报道,松花江汞污染的问题,已引起有关方面的密切关注。六十年代,这家化工公司对所属十几个排汞企业进行过治理;八十年代,国家又投资使该公司乙醛生产改用新工艺,切断了松花江汞的工业污染源。一段时间,松花江水中总汞和甲基汞含量有所下降;但大量沉积汞带来的污染却一时难以消除。专家们呼吁,应抓紧建立松花江水体甲基汞污染变化趋势观测点,同时尽快采用先进技术,对已受甲基汞危害的渔民进行有效的防治工作。我们现在才认识,已经有点晚了,但也许还来得及。

上一节 化学灾祸沉思录    下一节 环境难民潮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