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城市绿地危机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流绿凝翠的树木花草对城市居民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城市绿地不仅能调节温度、湿度以及防尘、除污、减噪,还可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害。在我国城市绿地屡遭破坏的今天,重新认识绿地与人类生存的夫系,有其深刻的意义。

   1923年9月1日中午,日本东京以南90公里的相模湾海底地层断裂,引发8.3级大地震。刹时间火焰四起,到处告急,一切救火手段均告失灵,大火一连烧了三天三夜,使日本京畿精华化为乌有,全国二十分之一的财富成为灰烬,市中心三个区几乎被烧光,烧毁房屋44.7万所,有5.6万人被大火烧死。然而,就在这次惨烈的大地震中,东京市的公园和绿地成了“安全岛”。凡是逃到后乐园、上野、皇居、日比谷芝等公园以及滨离宫等大面积园林绿地的人,都侥幸虎口余生。1976年7月,北京受唐山地震的波及,全市15处公园,总面积400多公顷,疏散居民20多万人,平均每公顷容纳500人,群众亲切地把公园和绿地称为“安全绿洲”。

   绿地为什么在地震中能避灾防火呢,因为在发生地震时,一般情况下树木不致于倒伏,可以利用树木搭棚防震。同时,大块绿地阻隔了火势的蔓延。再说,不少树木本身就是防火的天然屏障。如常绿树中的法国冬青,树冠繁茂而叶厚,叶色浓绿,含水分极多,在大火焚烧时,即使全树熏黑也不会发生火焰,使火势无法逞凶,被誉为“防火树”。还有青栲、文让木、女贞、冬青、石楠、大叶黄杨、棕榈等,因为它们的叶及木质燃点很高,也具有不同程度的防火功能。而落叶树中的银杏因其组织中含水量高,树皮中栓皮层厚,也具有防火奇效。栎类、臭椿亦因皮层较厚,难以燃烧。此外,泡桐、白杨、悬铃木等树亦有较强的防火能力,唯有松、杉、榧类树木因含油脂丰富,极易燃烧。因此,在城市绿化时,应注意合理的配置,切忌栽植过多的易燃树木。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座监狱的看守长,常常为犯人寻衅闹事而一筹莫展。有一次,他无意中把一伙狂暴的犯人换到一间浅绿色的牢房里,奇迹发生了:那些原来动辄暴跳如雷的犯人,一个个像服用了镇静剂,竟渐渐平静下来。看守长由此受到启发,把囚室统统漆成绿色,并充分利用户外空地,修建草坪,植树栽花,开窗见绿,于是,犯人闹事等突发性事件随之减少了。

   大自然中的绿色,更是一种奇妙的心理镇静剂,色彩研究者和心理学家认为,人置身于绿色环境里,皮肤温度可以降低1--2.2摄氏度,脉搏每分钟减少4--8次,而且呼吸减慢,血压降低,心脏负担减轻。绿色能缓和心理紧张,使人安静,为人们营造一种和睦融洽的氖围。犯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通过规劝帮助来减少挫折感,因此,自然会减少使用暴力了。

   噪声会使人焦虑不安,烦躁激动,当受到他人刺激或挑衅时,有的人往往会丧失对自己的控制,甚至会引发暴力行为。日本广岛的一名青年用刀杀死了一位工厂主,他们之间无怨无仇,诱使这青年动杀机的唯一原因,是工厂主的工厂所发出的噪声,把这位住在其隔壁的青年拆磨得难以忍受,以致失去了理智,近年来,因烦人的噪声引起暴怒从而诱发的杀人案件,在美国纽约也曾发生过多起。

   在城市里,高矮不同的行道树和林带草坪,就像一道道隔音的绿墙和一块块吸音板,为市民营造着幽静舒适的环境。据日本调查,40米宽的林带,可使噪声减低12--15分贝,城市公园中的成片树林可把噪声减低到无害的程度。可见,绿地可以有效地抑制因噪声诱发的暴力行为。

   最近,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专家就绿地与暴力犯罪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威廉·沙利文和弗朗西斯·库奥的研究工作是在芝加哥的公共住宅区展开的。研究对象的社区建筑结构相同,居民的社会地位也一样,所不同的是,一类住宅区附近有树木花草,或许还有一个社区小花园,另一类住宅区则是被混凝土的“城市沙漠”所包围。通过对300户居民所做的问卷调查和采访,专家们发现了明显的心理学差异。生活在片片树林和草地附近的人,邻里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关系更友善,家中发生的暴力显著少于居住在光秃秃的住宅区的人群。城市规划专家指出,精心设计的社区公园及其他绿地,不仅有助于新兴产业和经济的繁荣发展,而且对减少暴力犯罪和促进社会安宁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1996年美国的另一项民意测验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纽约市民认为:城市公园和绿地的重要功能,与警察局、消防队、环保局等公益机构的作用不相上下。

   绿地是城市的“生命线”。绿地与一座城市的总面积和总人口都要有一定的比例。如果比例失调,城市在失去“安全岛”的同时,将挡不住“热岛效应”的降临。

   台湾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台湾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普遍出现“热岛效应”。尤台北市为最,市中心与郊区全天平均温差为4.4摄氏度,下午温差则高达5.5摄氏度,远高于世界其他大城市。“热岛”的成因主要是城市“水泥化”,绿地被侵占,取而代之的是高大的钢筋水泥建筑和水泥路面,储存了大量热能;加之人口密集,车水马龙,人造热源多;又高楼林立,透风性差,热污染重等等,“热岛效应”随之产生。许多人出境经香港、澳门到马来西亚、新加坡旅游。都觉得港澳的“热岛效应”十分明显,而吉隆坡、新加坡的城市像座花园,楼房的高度和马路的宽度与绿地面积都有比例,新加坡市政府每年用于城市绿化和环保的经费,约占全年总预算的三分之一左右,那里绿茵遍地,景色宜人。

   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我国许多城市的绿地已被无情地“吃掉”了。房地产商把眼光瞄准了绿地,甚至连国家级风景名胜也不能幸免,我国的400多个大中城市中,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的不足1/4。“六五”期间是全民义务植树最红火的5年,然而就是这5年中,据28个大城市统计,就有560公顷园林绿地被侵占,平均每个城市被“吃掉”绿地20公顷。1993年又有3000多公顷城市绿地被侵占,同时还有大量的名木古树从城市中消失,厦门市素有海上花园之美誉。可是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该市的绿地也正在被大面积鲸吞。据统计,厦门市的绿化覆盖率已从1992年的29.0%锐减到1993年的25.9%。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的万古植物园被占地就已达19公顷以上,并且大有失控的苗头。被禁锢在“水泥森林”中的人们,感受到可供呼吸的绿色空间越来越窄了,城市的气候也愈来愈差了。

   绿地不仅给城市添魅力,更维系着市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城市都设有“避灾公园”,规定每人平均拥有绿地面积不少于1平方米,以防患于未然,居安思危,这种防灾意识,值得我们借鉴。

上一节 绿色生命的劫难    下一节 人沙战犹酣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