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评价指标体系 |
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评估研究 |
1 评估的理论依据 当今社会,由于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引起土地利用的急速变化,由此也带来了许多全球性的土地资源问题如土地退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环境的持续发展,因此,实现土地资源的持续管理已引起国际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土地可持续管理是指在充分保证当前的生产力水平的同时,在时间序列上保护土地资源基础而不会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造成危害[1]。1993 年 6 月在加拿大 Lethbridge 大学举行的“21 世纪土地持续管理”学术研讨会上,进一步明确了土地可持续管理的含义与目的[2],即将技术、政策和旨在把社会经济规则和有关的环境因素结合起来的活动相结合,以同时达到:①保持和增强生产和服务(生产力);②减少生产风险性(稳定性);③保护自然资源潜力和防止土壤和水质退化(保护性);④经济上可行(可行性);⑤被社会所接受(可接受性)。可持续土地经营管理的实现需要适当的方法,以可靠地评估可持续性或者达到可持续的可能性。研究和应用评价可持续土地经营的适当指标是评估土地退化、监测和评价可持续土地经营管理的出发点[3]。 梧州市地处广西的东南部,位于桂江、浔江、西江的汇合处,地跨东经 2 土地可持续管理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土地可持续管理,除保护土地资源,保证其生产力的持续性外,还应激励人们采用既对当代有益、又对后代有利的管理措施所需要的社会和经济机制,包括经济政策、自然资源保护政策、人口政策和土地政策的协调一致。因此,土地可持续管理的评估主要是对土地生产力、生产稳定性、资源的保护性、经济的可行性、社会的可接受性进行综合评价。本文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An International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中提出的五大目标[2],选择 54 个因素作为参评因子,建立了梧州市土地可持续管理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图 1)。
图 1 梧州市土地可持续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3 单项指标的标志值(或指标值)及其权重的确定 按照上述构想设计的土地持续管理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在确定各单项指标的标志值(或指标值)时,首先借鉴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家英克尔斯教授提出的现代化 10 项标准、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 1970 年提出的按贫富区分的社会指标体系 21 项国际标准,以及其它专项国际标准[5],同时参考我国国家统计局提出的小康社会指标[6]和国家一级环境质量标准[7],综合分析确定了评估体系中各单项指标的标志值(或指标值,参阅表 1)。 表 1 梧州市土地可持续管理评估指标体系中各单项指标值及评估值
其次,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以土地可持续管理评估作为总体目标(G),相对于总体目标而言,五大子目标(C)之间的相对重要性通过专家评判构造评判矩阵如下:
其中 C1 为生产力;C2 为生产稳定性;C3 为资源的保护性;C4 为经济可行性;C5 为社会可接受性。通过计算,上述矩阵的特征向量(即因子排序权值)=[0.246,0.186,0.162,0.306,0.100]:矩阵最大特征值λmax=5.073;
R·I=1.12;
说明上述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按照同样的方法,得到各单项评估指标的权重值(表 1)。 4 综合评估与分析 土地可持续管理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单项指标都是从不同侧面来反映土地持续管理的发展情况,要想反映全貌还需进行综合评价,本文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即常用综合评分法,其函数表达式为:
式中 Y 为总得分;Xj 为某单项指标的实际值;Zj 为某单项指标的标志值(或指标值);rj 为某单项指标在该层次下的权重;Wi 为五大子目标的权重。对于逆向单项指标(即当单项指标取值越小越好时),可用下式计算:
通过对单项指标逐一进行计算,得到梧州市 1978、1985、1995 年土地持续管理综合评估结果(表 2)。 表 2 梧州市土地持续管理综合评估结果
|
(单位:%) | |||||||||||||||||||||||||||||||||
|
同时,根据事物的不断发展论和发展阶段论,将梧州市土地持续管理划分为可持续管理的准备阶段、初步可持续管理、基本可持续管理和可持续管理等 4 个阶段(表 3)。这样,就把实现土地可持续管理这一远大目标分割成可操作的阶段性目标,有助于土地可持续管理的分段实施和重点突破。 表 3 梧州市土地持续管理评判标准
从表 2 可知,综合评估值 (y) 随时间呈增加趋势,表明梧州市 17 年来通过对影响土地可持续管理的诸多要素进行调整,单项指标的实现率绝大部分有了提高,也从侧面说明这段时期土地管理的政策机制所起的作用(如经济可行性指标有了大幅度提高,至 1995 年其评估值达 76.74%)。值得一提的是,从 1978~1985 年,由于重抓生产,而忽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全市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污染加剧,这段时期虽然其它单项指标有了提高,但资源保护性指标却大幅度下降。从综合评估值来看,梧州市目前(1995 年)土地经营管理仍处在初步可持续管理的前期阶段,离土地可持续管理目标还相差很远(1995 年,y 值 =55.58%),其主要原因是目前土地生产力水平仍很低(1995 年,生产力指标评估值为 36.67%),其他如生产稳定性、资源保护性、社会可接受性指标亦处于较低水平状态(表 2),通过综合分析,目前梧州市土地经营管理尚存在以下突出问题①:①农业产值产品虽然持续增长,但土地生产力水平低下;②人口基数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③水土流失面积广,洪涝灾害频繁;④大气中 SO2、降尘和酸雨污染严重;⑤农业处于粗放低产的自然状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投入匮乏;⑥土地经营规模狭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取得规模效益。这就决定了梧州市未来土地经营管理应从提高土地生产力、保护土地资源、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完善土地持续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针对梧州市土地生产力水平低,但低山丘陵面积广阔且光热水资源丰富的自然特点,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土地持续利用基本模式,即以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综合发展为重点、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以“食物链”为原理的良性循环多级利用,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的目的。针对土地利用存在的其它问题,提出建立高产高效的森林资源体系,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的三大效益;治理水土流失,减轻洪灾损失,使土地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循环;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优化人口结构;逐步改善交通条件,促进城乡经济联系;完善土地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持续管理制度等具体策略①。 参考文献
第一作者简介 王良健,男,1964 年 9 月生,1998 年 7 月在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为湖南财经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自然资源管理、区域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 20 余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