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污染 中国环境报(2000-03-08)

600 年的结终于解开


本报记者 赵晓

  这是一个 600 年未解开的结。

  炼就一块晶莹剔透的小明矾,竟然要以牺牲自然生态的大环境为代价。半个月前,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土资源部联合检查了浙江省苍南县矾山地区的小炼矾污染整治工作,并对检查结果表示基本满意。至此,一段 600 年的污染史终于划上了一个艰难的句号。

祖上传下来的今天行不通了

  明朝洪武年间,有人相中了这里遍地的矾石,开始挖矿炼矾。看到石头能变银子,人们纷纷仿效。渐渐地,干活挣钱的和过日子花钱的使这里热闹起来,于是就有了现在的这个矾山镇。目前,这里的矾矿储量占世界的 60%,年产量占全国的 70%,有“世界矾都”之称。

  几百年来,矾山的炼矾业一直沿用传统的“水浸法”生产工艺,即经精矿焙烧、风化、溶解、结晶等四道工序制得明矾。据说,这样出来的明矾才最地道。然而,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矾烟、矾渣和矾浆却给自然生态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记者至今难忘 10 年前第一次到矾山时的那种感觉。路随山转,车随路行,一路苍翠。可一个拐弯后,实在叫人难以接受眼前的一切:从山头顺山坡到山脚,除了裸露的岩石就是遍地的矾渣;矾烟将天空连同大地染成了灰黄;矾浆把溪流糊弄成了牛奶状的液体。没有树,一棵也没有,目力所及之处不见绿色。如此恶劣的生态环境,让人不得不怀疑,这还是初夏时分的江南吗 ?

  愈演愈烈的污染状况使得受害的当地群众群情激愤,他们一路告状直到了国务院。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人们还冲到矾山镇去讨说法,甚至引发了流血事件。这一省际间的环境纠纷终于成了国内环保领域的一个热点。浙、闽两省各级政府就此事协商了多次;自 1976~1991 年先后进行了 5 次会谈。这期间,浙江方面陆续给予福建经济赔偿 228 万元。1991 年 7 月,由当时的国家环保局牵头协调,并形成了《协调闽浙两省炼矾污染纠纷会谈纪要》。根据《纪要》精神,浙江方面最终一次性补偿福建省受害地区人民币 100 万元,已于 1992 年底前按期付清。

  可只论赔偿终究不是回事。污染不除,没有前途。

花了钱也没解决根本问题

  时隔一年,记者又一次来到矾山。山依旧,水依旧,可那里的人们面对污染却不再无动于衷。

  大矿陆续投入 498 万元,对矾渣矾浆(通称“二废”)进行了综合治理。虽然有市场周期疲软等因素的影响,但他们明白自己是首当其冲的污染大户,因此不惜以年运转费用 96 万元的代价,力保“二废”不下溪。

  小厂的条件要差得多。1990 年前,矾山地区有小矾厂 27 家,其中为解决知识青年和城镇待业青年生活出路的占 40%。1991 年,当地政府强行关闭了 9 家无证小厂,还剩 18 家。这些小厂搭座棚棚当车间,垒起石块作窑炉,设施简陋、工艺落后,说实话,以前根本没想过还要治理“二废”。可如今不同了,形势在那里摆着,不治不行啊。当时治污的目标是“二废”不下溪,因此,小厂的各个生产点都落实有专人负责。据当时统计,这些小厂建成了 55 个沉淀池、34 个清水池、23 个晒浆场、1910 米沟管,增配了 29 台水泵,还修起了 2000 多米运输用路和 4010 米长的拦坝围墙。

  可面对只能称为第一代的“初级环保设施”,总叫人怀疑:这样的措施能根除污染吗?后来发生的事果然与人们的一厢情愿大相径庭。

历时 600 年的结终于开了

  1994 年,为整顿矿业秩序,矾山镇又关闭了两家小矾厂,并依法封闭了 100 多处小矿点。1997 年,浙江省在执行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关停“十五小”时,自加压力,将小矾厂也作为关停对象。在对 16 家小矾厂进行“关、停、并、转”后,至 1997 年底,矾山尚有 9 家小矾厂和 3 个临时炼矾点。矾山的环境有了明显的好转。

  然而,福建方面的告状仍未停止,每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这一话题都会被重提。他们认定的事实是,污染源还存在,污染还存在;受污染危害者理应得到赔偿。由于福建方面提出了新的赔偿要求,致使本应进行的验收没能进行。

  看来,不痛下决心是不行了。温州市和苍南县政府决定顾全大局、背水一战、义无反顾地将矾山矿区内的所有小矾厂和炼矾点全部予以关闭拆除。

  对矾山百姓来说,炼矾业是他们延续了 600 年的传统产业,关闭小矾厂牵涉到许多人的切身利益。

  业主们被召集拢来。这已不是痛苦的抉择,而是必须执行的决定。他们知道污染是违法的,也知道一般的治理不解决问题,要彻底消除污染,他们又难以承受经济压力。可真要自己拆,却又不忍心,毕竟,这是他们祖上传下的饭碗。场面很沉闷。有人流泪了……

  矾山又响起了炮声。昔日炸山取矿,今日炸窑除污。短短几天,小矾厂全部关闭。

  据统计,在这一系列工作中,温州市政府拿出了 112 万元用于小矾厂的转产补助和收购矿石补贴;苍南县政府也同样拿出了 60 万元;县环保局则为平整土地和伤亡补助支付了 10 多万元。

  小矾厂污染,这一历时 600 年、历经几代人的省际污染纠纷中的痼疾,终于在 20 世纪末成为了历史。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废弃物∶工业废弃物
废弃物∶处置与治理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