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污染∶海洋 华南新闻 (2004-07-01)

广东再次面临赤潮严峻考验


本报讯(粤水)

  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水生资源自然保护区近日出现了面积约 100 平方公里的赤潮,这是广东今年最大面积的赤潮。受季风和洋流的影响,该赤潮向西面的深圳海域漂流,同时向大亚湾扩散。

  广东省海域出现赤潮由来已久,而且是我国发生赤潮灾害最频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1981 年到 1992 年,广东沿海有记录的赤潮有 66 次,平均每年有 5 到 6 次。1993 年到 1995 年,赤潮发生频率有所下降,只是在珠江口、大鹏湾等地发现几次小面积赤潮。但 1997 年,在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下,赤潮发生频率大为增加。1998 年以来,广东省海域发生赤潮事件多达 59 宗,主要分布在珠江口、大鹏湾、大亚湾和柘林湾海域。

  专家介绍,广东赤潮的新特点是:不论是春夏秋冬,全年都可能发生赤潮;赤潮发生区域扩大,多发地带已从珠江口、大鹏湾等地向饶平、汕尾、惠州、阳江和湛江等地扩展;赤潮持续的时间延长,危害程度加大,时间从过去的几天延长到半个月,造成的损失少则数千万,多则数亿元。广东还出现了国内新记录到的赤潮种类和有毒赤潮,其中密氏裸甲藻和棕囊藻赤潮都是国内首次发现。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生态系统∶水∶海洋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