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污染∶海洋 科学时报 (2003-07-22)

胶州湾发生大面积赤潮


本报讯(海洋)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执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我国典型海湾生态系统动态变化”项目海上调查过程中发现,胶州湾北部发生大面积赤潮。

  此次发现的赤潮范围,东西约 20 公里,南北 10 公里,约 200 平方公里。考察船在航行过程中,可以看到因赤潮而造成死亡的小海蛰。经专家鉴定,形成赤潮的藻类为星脐圆筛藻,形成的原因多为降雨、天气闷热、多雾天气等。该种赤潮无毒,但形成时藻类大量放氧,而在死亡后又大量消耗氧,以致形成表层海水缺氧,并导致水体中动物死亡。同时,在考察中专家们还发现了近年来在胶州湾较为少见的飞鱼背呈浅蓝色,翼展近 30 厘米,体长约 20 厘米 出现,这可能与胶州湾水温较往年偏高有关。

  赤潮是由于海水中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异常增殖或聚集而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赤潮作为一种灾害,历史上早已出现过,但直到现在才变得比较严重。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实际上,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的,它可因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而呈现出不同颜色。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生态系统∶水∶海洋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