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污染∶海洋 山东经济日报 (1998-10-10)

在我国近海,渤海承担了我国污水总量的 1/3,有关数据表明,渤海受污染的面积达到 4 万平方公里。今天,这一海域正在发生的大规模赤潮现象更为我们敲响了世纪警钟

污水袭击渤海湾


如此“污水处理厂”

  位于山东东营市孤岛地区的洛军生产基地造纸厂,排出的工业废水 COD(有机物综合耗氧量)竟然高达 24400 毫克/升,超过国家排放标准 161.7 倍。

  沿着十几公里明渠,严重超标污水一路气味呛人地流入 3800 亩芦苇湿地,在那里分门别类地储存起来,臭不可闻。该厂徐厂长说,这就是经过专家论证的“污水处理厂”。

  然而,“污水处理”就是污水由早已不见芙蓉的“芙蓉沟”排进早已跑了神仙的“神仙沟”,最后流入渤海湾,使污染严重的海域雪上加霜。

  在 1993 年 -- 1998 年省长与市长签订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中,洛军生产基地造纸厂废水治理列入其中。1995 年,东营市政府也向该厂下达了限期治理任务,要求 1996 年底做到达标排放。但是,这家工厂的污染治理却一拖再拖。

  在省、市人大和环保部门及新闻单位的督促批评下,工厂才建成了低标准的氧化塘,并搞了“氧化塘 -- 湿地废水治理工艺”。

  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污水处理方法连设计单位都承认只是“权宜之计”;更令人遗憾的是,连这“权宜之计”在实施中也被厂方偷工减料。

  洛军生产基地造纸厂是洛南军区后勤部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骨干企业,年设计造纸能力 2 万吨,上缴利税 700 余万元。徐厂长认为,部队企业有自身的特殊性。他说,除了上缴税金,我们还要按有关规定向基地缴纳相当于税金数额的其它费用,所以没有更多的钱用来治污。

  毋庸置疑,部队企业有着自成体系的半军事化管理方法,有着不同于地方的产业政策和生产经营方式。但是,有钱赚着却说无钱治污,毕竟是经不住推敲的理由。

  环保监督部门在执法和监督中,大多考虑军民关系问题。那么,洛军生产基地造纸厂在排污时,是否也能多考虑军民关系?是否想到了保护好环境和保护好近在咫尺的海洋这一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

   

“七彩河”和“七彩海”

  9 月 14 日下午,笔者冒雨赶到德州印染厂。这是山东省政府 9 月 1 日明令停产的 14 家超标排污企业之一。

  来到厂里一看,不禁吃了一惊,沟渠里黑水横流,车间里机声隆隆,这家排污大户无视省政府停产决定干得正欢。在标有“Ws003 排污口”的牌子下,墨汁一样的污水正源源不断地涌出厂外。这些 COD 含量每升 1000 毫克左右的超标污水,出厂后将流经岔河和南运河汇入渤海。

  笔者问分管环保工作的赵副厂长,看没看到省政府令企业停产的明传电报。赵先说没看到,后又说着到了。他还告诉笔者,他们厂已安装了治污设备,向市环保局提出了验收由请,严格讲没有经过验收。但是,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只好先这么干着。

  然而,山东省政府“关于对未按期完成 1995 年 -- 1997 年度水污染治理任务的企业实施停产治理的通知却明文规定:”本通知责令停产的企业污染治理工程完工(完善)后,须经所在市地环保部门检查验收并上报省环保局批准,方可试运转。“德州印染厂的治污工程既没经环保部门检查验收,也没报省环保局批准。人们不禁要问:省政府的文件对他们算的就没有用?

  笔者随后赶往临邑造纸厂。这家造纸厂是德州市另一污染大户,是省政府限期达标排放和德州市今年 6 月限令停产治理企业。在 5 月份举行的“德州环保世纪行”活动中,该厂附近来集了 200 多名群众拦车诉苦:庄稼死了,水臭了,气没法喘了…

  说是看到临邑造纸厂的,倒不如说是闻见的夜幕中,笔者踏着粘脚的泥,循着越来越浓的臭气来到厂区,首先看到一处生产扩建工地。

  再往里去,几个车间里亮着灯,却没有人。问厂领导什么时候停的产?回答说是在 7 月初。然而,在蒸球车间,笔者却发现一张日期为 9 月 1 日的“交接班制度”,上书“窒内提浆泵每班加油一次”云云。笔者要将其留作资料,该厂厂长过来就抢。

  来到抄纸车间,笔者看到一个电器柜上的指示灯还亮着,机器上残留着发粘的纸浆。事实面前,王厂长承认设备没有完全停下来,问什么时候停?一位领导回答:听说你们来检查,我们肯定要停……

  晚上,德州市人大和环保局的领导提出让笔者考虑德州的实际,“高抬贵手”。看着他们满脸的焦虑,笔着想起了德州一位小学生写的作文:“我家门前有条‘七彩河’”。如若某些领导只是一味地对污染“高抬贵手”的话,我们的后代不但会看到“七彩河”,还会看到“七彩海”。

   

开开停停“游击战”

  耍想治理好造纸废液的污染,除了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建设治污工程外,还要承担巨额的费用以保证治污设备的正常运行。

  拿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来说,环保投入资金累计己达 1.3 亿元,每天的治污运行费用则高达 5.6 万元。所有这些,小规模的造纸企业是无法承受的。

  1996 年,山东省取缔、关停 15 种工艺设备落后、经济效益低、污染重、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或违法经营的“十五土(小)”企业 1990 家;1997 年,又在全国率先关停了 21 家万吨以下造纸厂草浆生产线。

  然而,这些被取缔、关停企业的设备,却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按规定拆除、销毁,而是被转移、变卖给了村办企业或私营业主。

  利益驱动是那些被停设备“死灰复燃”的主要原因。许多“十五土(小)”设备被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由公开生产被转为“地下”经营。“十五土(小)”像一支化整为零的“游击队”,继续制造污染并危害环境。1997 年,山东省甚至有不少被关停的“十五土(小)”设备跨省流入了外地,形成了“跨地域污染”。

  另外,有些造纸企业虽没被关停,也安袋了治污设备,但为了省下巨额的运转费用,却将投资几百万乃至几千万的治污设备开开停停,和环保监督部门打开了“游击战”。来检查时开,检查过去停;周围群众意见大时开,民愤平息一下又停下来。

  笔者到德州印染厂采访时,该厂原本停着的还没经过达标验收的治污设备,便很及时地运转了起来,让大家见识了一回工业废水的“变脸”。

  在齐河县造纸厂,治污设备也在一本正经地运转着。在此之前,山东省环保局却收到了当地群众反映核厂排污毁田的举报信。在该厂附近,笔者也看到了一大片颜色深重、臭味刺鼻的造纸废水。

  由于这些非法的“游击战”,使环保冶污工作进入了一个怪圈。我国江河湖泊及海洋的水质情况,也因此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好转,个别地方甚至越来越差。

  从环保角度看,造纸业应算是“特殊行业”,应走一条规模化的依法管理的道路:大规模化,大集团化;集中制浆,依法治污。

  此外,还要下大力气研制开发投资小、见效快,运转费用低、回收再利用率高的治污设施;还应加大对精确、可靠的环保监测装置的安装力度 -- 让那些偷停治污设备和偷排超标废水的”游击队“无处可藏、无路可遁、无法生存。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