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污染∶河流 中国环境报 (1998-01-01)

治淮要攻坚
就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访国务委员宋健


本报记者 李瑞农 杨佑兴

  年末,国务委员宋健虽公务繁忙,却总也忘不了治淮,刚召集开完国务院环委会的重二天,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宋健说,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战,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第一阶段目标现已基本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通过关闭 1111 家年产 5000 吨以下小造纸和 3876 家“十五小’,特别是通过达标排放工作,全流域可削减入河 COD 近 70 万吨,减少了流域污染负荷的 40%。监测分析表明,淮河目前水质已有明显改善,干流总体水质已达到三类。

  宋健强调,实现达标排放,完成治淮第一阶段的任务,意义非常重要和深远。

  他说,人类即将步入 21 世纪,我国经济发展也已进入新的时期和重要阶段,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已由温饱奔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的目标迈进,在为入民群众提供较为富足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创造较为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我们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水污染是当前第一位的、最紧迫的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淮河曾是哺育沿淮两岸人民的母亲河,可严重的环境污染竟使沿河 400 万人饮水困难,并影响和制约全流域一亿五千万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国务院 1994 年决定把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作为解决水环境问题特别是流域污染治理的突破口,坚决治淮,2000 年还清淮河。治淮是治理”三河“、”三湖“、污染的第一战役,也是最主要的战役,它的第一仗就是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这是—场攻坚战,要扭转广大企业的观念,督促其加快治理达标。

  这涉及到几干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涉及到几百万职工生活和工作,而且,还面临着政策、资金和技术等诸多问题。这确实是一场考验。但是,在中央的领导下以及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沿淮的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党委、人大、政府从大局出发,带领全流域人民终于战胜困难,基本实现了治淮第一阶段的目标。达标排放不仅为下一阶段的治淮打下了良好基础,为还清淮河带来了希望,而且,作为其它流域的治理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增强了信心。这必将有力地推动”三河’、“三湖”污染防治的全面展开。

  宋健说,十五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环境保护来说,我们已开始从说服、教育向依法治理转变,依法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新“刑法”已增设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这是新时期环境法律走向完善的表现,是刑事立法和环境立法的重大突破,为制裁环境犯罪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武器。国务院颁布实施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首开依法治理流域污染的先河,法律而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次治淮达标严格执行了《条例》,逾期不达标的,坚决关停,造成重大污染的,要追究法律责任.这就创造了依法治理流域污染的良好开端。

  宋健说,1998 年,要在巩固治淮第一阶段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治淮第二攻坚战,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从目前情况看,任务限巨,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缺口问题。对此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都极为重视,并在信贷、税收、征地等方面实行了倾斜、扶持政策、如国家计委下达了 5 亿元城市污水处理厂贷款计划;经贸委、财政部等部门规定 22 种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备等可享受 1997 年进口商品暂定税率;国家计委对拟开工的 16 个城市污水处理厂项目征地作为重点工程给予了优先考虑;财政部、国家计委等在淮河流域开展城市污水处理收费试点工作等。但重要的还要靠地方各级政府。第一战役可以说是重在考企业,第二战役则重在考政府,特别是有关的城市政府。沿淮各城市要将治淮、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摆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痛下决心,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步伐。

  宋健说,治淮的第三战役是在治淮达标、建设污水处理厂之后,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改善全流域的生态环境。要加快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发展生态农业,逐步解决化肥、农药、杀虫剂等面源污染,改善全流域的生态环境,推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淮河治好了,对全国都有重要意义。

  宋健最后说,十五大强调,要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全面贯彻十五大精神,发扬成绩,勇于拼搏,积极进取,治淮攻坚,为早日再现淮河碧水清风共同奋斗。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