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污染∶河流 人民日报 (1998-07-19)

留给下世纪一条清亮的淮河
——淮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张菊生访谈录


本报记者 尹智博

  编者按:保护环境,是提高生存质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保证之一。本栏今天推出淮河治污“零点行动”半年追踪报道。

  去年年底,在中央的直接领导下,淮河流域实施以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验收为主要内容的“零点行动”,这条饱受严重污染之害、威胁着 1.5 亿人口健康生存的河流终于出现了转机。如今,“零点行动”已过半载,淮河水体有无改善?河南、安徽、山东、江苏沿淮四省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成果是否巩固?带着这些问题,近日本报记者赴淮河流域实地调查,发现治污工作有喜有忧,喜的是淮河干流水质有明显改善,忧的是有些企业仍在超标排污。为了能留给下世纪一条清亮的淮河,治污达标工作不能有一丝一毫松懈,必须再接再厉,抓得更紧更实更好。

  盛夏 7 月,记者专程前往安徽省蚌埠市,就淮河治污问题采访了淮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张菊生。

  记者:“2000 年淮河变清”的目标是怎样提出和实施的?

  张菊生(以下简称张):1995 年 8 月 8 日,国务院发布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确定了淮河水污染防治的目标:1997 年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2000 年各主要河段、湖泊、水库的水质达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实现淮河水体变清。

  具体实施分两大阶段,首先是工业治污阶段,它分两个战役,第一战役于 1996 年 6 月 30 日结束,淮河流域共关闭小造纸、小制革、小化工等 15 种污染严重的小企业 4987 家;第二战役为 1997 年底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到去年底,沿淮日排污水 100 吨以上的 1562 家企业,除一部分被关闭或进行排污设备试运行外,有 696 家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全流域日排废水 100 吨以下的 1844 家企业,已有 1504 家实现达标排放,占这类企业的 81.6%。可以说“零点行动”的成功,标志着淮河水污染治理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第二个阶段从 1998 年到 2000 年,淮河治污将以城市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拟在淮河流域建立 52 个污水处理厂,目前正在加紧实施过程中。

  记者:达标排放取得胜利后,半年来淮河水质如何?

  张:“零点行动”半年来,淮河流域水质确实好转,淮河干流今年 6 月以来基本稳定在 4 类水的水平上。这虽然与今年降雨较多有关,但主要还是达标排放工作的结果,企业的基本达标排放使淮河水质发生了明显变化。

  但是,必须承认,全流域治理工作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河南省的双洎河、沙颖河的水质明显改善,而山东省临沂地区,几个没有达标企业大量排污,邳苍分洪道严重污染,致使下游日供水 20 万吨的徐州自来水厂在今年 1 月被迫停产达半月之久,酿成重大污染事故。应该说,要巩固第一阶段的成果,仍需做大量的工作。

  记者:到 2000 年底还有两年半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如何保证淮河水体变清的目标能按期实现?

  张:一、继续加大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各级环保部门要认真履行执法责任,利用各种技术手段,监督排污企业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杜绝偷排现象。重大工业污染源企业要在生产工艺上做文章,尽量减少污水排放。

  二、在坚持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必须实施排污的总量控制。大型排污企业应严格控制生产规模的扩大,限制排污总量,减少新污染源的增加。

  三、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从 1998 年开始,淮河水污染防治进入了生活治污阶段,重点是兴建沿淮城市的 52 座污水处理厂。我们建议各地广开筹资渠道,促使 52 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早日建成,保证 2000 年淮河水体变清的目标能如期实现,决不能把一条又脏又臭的淮河留给 21 世纪。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