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污染∶河流 人民日报 (2000-12-22)

黑色元凶蹂躏南粤生命之源


本报记者 周玉芬 通讯员 粤水婷

  编者按 : 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然而随着社会肆意的污染和浪费,清洁的生命之源正日趋枯竭。在号称“丰水大省”的广东,就连珠江三角洲这样河涌密布的地区,今天也要面对水质性缺水的严峻局面了。

  为引起各方对水资源问题更加广泛关注,推进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展开,本报从今天起推出这组系列报道。

污水肆意排放,触目惊心!

  有科学论证:Ⅳ类水是不能饮用的,Ⅴ类水已经失去水的功能!

  然而,在经济大省广东,饮用Ⅲ类水极其普遍,饮用Ⅳ类、Ⅴ类水亦司空见惯。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污水、粪水、毒水竟然堂而皇之地“混进”大江小河,蹂躏着人类生命的源泉——水资源!

  日前,记者驱车粤西小东江茂名上游的钟豉渡河段,看到这样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长堤逶迤,水色碧明,渔网飘香,幼童戏虾。然而,沿小东江往西南行 8 公里,在小东江茂名市下游的镇盛河段,经过茂名市生活污水、石化厂、化肥厂等一个个排污口的无情倾泻后,小东江便失去了原来的清纯。

  广东省水文局水环境监测中心湛江分中心去年对上述两个段面的监测结果显示,钟豉渡河段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生化需氧量等各项目均未超国家Ⅲ类水质标准,而镇盛河段的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都超过国家Ⅲ类水质标准,氨氮竟超了 7 倍。广东省水文局水环境监测中心近日发布的今年第三季度广东省水环境质量状况更令人担忧:小东江水质为Ⅴ类!

  在以改革开放著称,江河水体也日益污染,水质量日趋下降的广东,类似小东江的黑色警告随处可见。

  在揭东县东部 1930 省道的枫江岸边,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枫江水令记者无法久留。问及枫江污染,当地群众怨声载道:近几年来沿岸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加快,竟成了污染江河的罪魁祸首。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上游排放入枫江的生活污水达 3000 万吨,工业废水达 250 万吨以上。污染导致枫江水质快速下降,从原先Ⅱ类下降到 1998 年的Ⅳ类,到近期Ⅴ类、超Ⅴ类。如今,揭东县境内 20 多公里河段沿岸的玉窖、云路、曲溪、登岗、炮台 5 个镇共 38 万人,约 14 万亩农田,“守着江河没水喝”,当地群众每年仅买水就耗资 3000 多万元。

  在潮阳市贵屿镇,6 个浸泡电脑板的硫酸池,发出十分刺鼻的气味,熏得人直流眼泪,呛得人难以透气。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每天被用来浸泡分解电脑板上铜粉的硫酸液,每次用完之后都被主人直接倾入练江。而像这样建在练江旁的硫酸池随处可见!

  如何走出经济越发达,水污染越严重的“畸型怪圈”?

  广东省是一个用水大省,也是一个排污大省,年污水排放量占全国的 1/7。在评价的 4316.2 公里河长中,主要江河水质没有Ⅰ类水的河段,Ⅱ类水河长也只有 14.2%,Ⅲ类占 72.5%,Ⅳ类以上占 13.3%。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但使广东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而且出现了经济越发达地区,水污染越严重的“畸型怪圈”。

  与洪灾、旱灾不同的是,受污染的水通过多种方式作用于人体和环境,其影响的范围大,时间长,其表现却相对缓慢,使人失去警觉,是一种危险的慢性病。水危机不仅制约着广东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而且直接危及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与广东经济大省的地位极不相适应。解决由水质性缺水引发的水资源危机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广东省水利厅厅长周日方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水污染已成为不亚于洪灾、旱灾甚至更为严重的灾害。”

  面对广东的水资源危机,专家呼吁:治理水污染要从过去末端为主向源头控制为主的战略转移,把安全饮用水保障作为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特别是城市供水的水库、河流,尽快恢复受污染的水质。在城市和工业用水方面,要从不重视节水、治污和不注意开发非传统水资源,向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转变。

  中共中央在制定“十五”计划时提出,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布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受能力。正是因为五十年代末在小东江边上兴建大型的石油炼制企业时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排污问题上考虑不周,才会有我们今天为小东江整治正在和将要付出的高昂代价及漫长等待。而潮阳市贵屿镇电脑板垃圾污染的现状警告人们:在对信息产品制造业保持高度热情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它给环境保护带来的潜在威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杜绝污染转嫁。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代价沉重!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工业∶工业污染与控制∶工业废水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