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污染∶河流 光明日报 (1999-08-09)

污染黄河的新灾难
—爱我黄河采访报道之四


本报记者 林英

  记者在济南采访时了解到,今年 1 月和 5 月,黄河水厂两次因黄河水污染指数严重超标而停机。1 月 28 日,水厂监测出黄河水氨氮指标超过国家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近 60 倍,水厂紧急关闭了 40 天(含断流 12 天),每天减少供水 10 万立方米。5 月 24 日水厂再次因氨氮超标 30 多倍而停机 5 天。谈起 1 月份那次污染事件,水厂的值班员至今心有余悸:“黄河来水不仅严重超标,水里还有极小的红色微生物,很吓人的。”

  黄河水厂是自前济南市最大的地表水厂,也是黄河下游大型的引黄水厂之一,兴建于 1984 年。该水厂的兴建,改变了济南市对地下水供水的依赖程度,有利于济南名泉的恢复和保护,是济南市“引黄保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水是该水厂引水的唯一水源。当黄河封冻、凌汛或出现超过 3000 立方米/秒的洪峰、含沙量超过 80 公斤/立方米以及断流时,黄河水厂均因无法引水而停机。今年,随着黄河污染的加剧,污染也成为黄河水厂停机的主要原因,并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据介绍,90 年代初,进入黄河的废污水排放量达 42 亿吨,与 80 年代初相比增加了一倍。1998 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在黄河干流及主要主流重点河段 7247 公里作过评价的河段中,失去多种功能用途的四类、五类及劣于五类水质河长占 70% 以上。水源的严重污染和水质的急剧恶化直接影响到人民身体健康,同时也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

  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一是用水量和排污量大的企业多,特别是 90 年代以来,流域内乡镇企业飞速发展,已在东、中部不能存在的小造纸、小化工等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向西北转移,虽经政府几次关停,但仍禁而不止,且有发展势头;二是对污染源缺乏有效监督,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城市污水处埋厂建设严重滞后,据统计,流域城市污水处理率仅 8.8%,达标率仅为 5.5%;三是黄河水量少,环境容量小,加之河道外取水量的增加,稀释自净能力降低,更加剧了水质恶化。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主流,其干流流经陕西省 18 个县市,是该省主要粮棉产区和工业区,粮食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 60%,约有 60% 的工业企业也集中在这里。渭河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同时也是沿岸宝鸡、西安、咸阳、渭南等大中城市工业用水的主要补给源。在为陕西省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渭河也遭到了严重污
染。这种污染主要是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大量直接排入造成的,渭河全年接纳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约 6 亿吨,占陕西全省年排放总量的 90% 以上。据统计,仅沿渭四城市所辖区就有 8000 多家企事业单位呈串珠式分布在两岸,其中 875 家工厂,通过 85 个排污口每年向渭河排放工业废水约 3 亿吨(含有 COD9.3 万吨、六价铬 21.2 吨、石油类 861.7 吨)。汾河、金堤河等支流的污染也已十分严重,成为排污河道,对黄河干流水质影响极大。

  今年年初,黄河干流潼关以下:遭受到大范围的严重污染,河水呈红褐色,小浪底工程导流洞下游出现大量泡沫,长达数公里,并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水质明显恶化。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监测表明,黄河干流潼关断面化学耗氧量浓度超过国家地面水五类水标准近 4 倍;小浪底水库坝下水质超过五类冰标准值近 1 倍;到下游山东省泺口(济南)断面,化学耗氧量浓度仍超五类水标准。污染范围之大、程度之重和持续时间之长,都是前所未有的,给下游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威胁。有关人士指出,这次发生的严重污染,是黄河污染逐年加重和积累的大爆发。

  专家们还指出,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重心向中西部转移,黄河流域的经济将飞速发展,污染物的排放将呈上升趋势。治理污染,保护黄河水质,已经成为治理黄河的一项重要任务。有关人士呼吁:把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作为全国重点,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强流域统一管理,打破区域、部门界限,上下游团结治污,共同保护黄河水质;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法规和执法队伍,依法保护和管理水质;维持河道合理流量,保证环境和生态用水,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生态系统∶水∶河流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