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水污染治理 经济日报 (1999-08-30)

多管齐下拯救黄河


本报见习记者 葛新立,本报记者 王来

  1999 年 6 月,中华环保世纪行“爱我黄河’采访团 50 名记者兵分三路,分赴黄河上、中、下游,自源头至入海口,行程 2 万公里,对 50 年来黄河流域的发展变化及现状进行了全面考察。深入的实地采访、冷静的理性思考和对母亲河的关切,最终形成了几点建议。这是记者们为拯救黄河发自内心的呼唤。

统一管理

  黄河沿岸有关省区过度引用黄河水,给防洪、生态、工农业生产,社会发展等带来了严重影响,使黄河断流愈演愈烈。在目前条件下,必须对黄河实行严格的统一管理,对黄河水进行合理规划,统一调配,黄河断流的问题才能得到综合解决。比如今年春季黄委会对黄河水实行了统一调配,收到了既减少断流时间又保证河南、山东小麦丰收的明显效果。但要保证统一管理能够严格执行,不受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就必须成立一个高层次的、有权威的黄河管理领导协调小组,统一行使管理职能。

制订条例

  近两年依法治黄的呼声很高,有关部门也在着手此项工作,但在《黄河法》出台之前,必须抓紧制订颁布《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以明确黄河水资源管理中的制度和办法,确立黄河各流域管理机构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执法地位。

合理开发

  目前黄河水的灌溉面积为 1.1 亿亩(其中流域外 0.37 亿亩),提供着农村 2727 万人的饮水,还为流域内外 50 多座大中城市及中原、胜利油田提供水源保证,因不堪重负黄河连年断流。但是在采访中,记者们看到,许多地方无视黄河水资源紧缺的现实,宁夏、内蒙古灌区还在大面积种植水稻。黄河开发必须合理进行,否则不但危害了黄河水源,也会使当地的经济发展陷入被动。

退耕还林

  黄河为害,根在泥沙,而眼下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很严重,群众在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的情况下,仍不愿退耕还林还草,甚至还在扩大开垦 25 度以上的坡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必须与脱贫相结合,在甘肃定西、山西偏关等县,当地农民通过搞水保综合治理山川沟壑,增加了粮食亩产,有了多种经营收入,不再”种一鞋壳子收一袜筒子“,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提高水价

  提高水价的问题已有不少人提出,因其牵扯面广难度较大,一直议而未决。有人担心会加重农民负担,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刘明祖说:水价上去了,农民不漫灌了,用水量少了,总的水费支出并不增加。在黄河连年出现断流的情况下,河套地区仍旧是大水漫灌,灌溉一亩地的用水量在 1000 立方米以上;流域内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只有 30% 左右。水价太低,使 1000 立方米黄河水的价格仅相等于一瓶矿泉水,提高水价已是当务之急。

治理污染

  今年,位于黄河下游的济南市黄河水厂两次因水质污染不能取水,这在历史上是少见的。1998 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在黄河于流及主要支流重点河段 7247 公里作过评价的河段中,失去多种功能用途的四类、五类及劣于五类水质河面占 70% 以上。黄河水的严重污染直接影响到人民身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同时也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保护黄河水质已经刻不容缓,记者们建议将黄河列入国家治污重点项目,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有效遏制黄河水污染加剧趋势。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国土资源∶水土流失治理
水污染∶河流
生态建设∶水∶河流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