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废弃物治理∶处置与治理 中国青年报 (2004-11-01)

成都市区污水处理率由 36% 跃至 82%


本报讯(记者 闵捷)

  成都市新建的 3 个污水处理厂近期投入使用,自此,成都市污水处理率由 36% 跃至 82%,污水处理规模由 40 万吨/日提高到 90 万吨/日。这个比率超过了国家目前对西部地区污水处理率 50% 的要求。

  记者日前来到位于沙河边的第四污水处理厂。这个厂每天处理污水 10 万吨。据环保部门测试,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了国家污水处理排放的最高标准,经过紫外线杀毒后,这些水可以养鱼、养虾,供牲畜饮用。

  成都市过去只有一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生活污水成为城区水环境最大的污染源,众多河道河水泛黑,市民反映强烈。从 2001 年底开始,成都市委市府提出在全市建立“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工作的突破口之一就是污水处理。

  2003 年,成都市决定新建 3 座污水处理厂,总投资预计 60 亿元。成都市委、市政府为这一工程突破常规,探索新的投融资方式。成都市兴蓉投资有限公司(简称蓉投公司)成为水环境项目的业主,负责融资和投资,打破了计划经济模式下公用设施由政府包揽的形式,进行市场化运作。政府注入 10 亿元资本金,再加上特许的 20 年污水处理收费权,蓉投公司通过资本运作,用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

  一时间,蓉投公司成了资本市场上的“香饽饽”,不仅得到建设银行 19 亿元中长期贷款,民间的散金碎银也纷纷向“水”聚拢。受蓉投公司委托,成都建行各网点向市民推出总额两亿元的首期水环境项目投资品种,成为继上海、南京之后全国第三个将百姓钱袋引向市政工程的城市。

  政府的精巧运筹与市场的灵巧魔杖珠联璧合,促使污水处理工程进度大大加快,这种高效率的背后,是一个大胆探索并不断完善的城市建设新模式:突破投资、建设、管理一体化,创新融资方式,市场化运作项目。今天,这一模式延伸到成都城市建设的更多方面。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环境保护∶政府行为
城市发展与规划∶城市废弃物∶城市污水处理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