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废弃物治理∶处置与治理 中国环境报 (1999-02-20)

城市治污设施谁来买单


本报记者 黄冀军

  广东省深圳市目前正在探讨一项新的改革,改革现有的城市治污设施的投资和管理体制,借以推动整个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和管理体制改革。

  我国的城市治污设施投资和管理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由国家投资建设并承担运行费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形之下,城市治污设施投入严重不足,设施建设和运行举步维艰,这种模式已开始显露其弊湍。

  《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要求,“九五”期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需投资 1450 亿元,约占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 l/3。《绿色工程规划》中规定到 2000 年,要新增城市集中污水处理能力 2007 万吨/日,每年增加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量 1600 万吨。据有关专家测算,其中仅城市污水处理厂与管网建设就需 850 多亿元。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这笔资金都由国家掏腰包,必然会增大地方财政的压力,影响地方政府投入的积极性,一些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也无力承担,将拖延设施的建设。1998 年太湖治理中的污水处理厂建设缓慢就是例证。

  那么,除了国家投资,还能从谁的口袋中掏钱呢?能不能多利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的赠款和贷款?

  对此,建设部市政处处长刘昌兴说,不能否认国外的资金在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接受这些款项往往都是附有购买其指定国家设备的条件,这些设备的价格不仅远远高于国内同等设备,甚至还高于同样设备的国际通常价格的 30-40%。如果大家一窝蜂地去引进外资,不但浪费了资金,还不利于国内的环保设备生产企业的发展。

  还有其他的路可以走吗?刘昌兴提出了污染集中治理,企业投资城市治污设施建设。

  目前有的地方已经开始了这种尝试,但浙江省绍兴县就是其中的一个亮点。绍兴县 1996 年底建成投入运行的日处理能力为 15 万吨的污水集中治理工程,1.87 亿元的总投资除向银行贷款 2400 万元外,其余资金全部按 500 元/吨的入网费的形式由排污企业筹资,而企业的污水则通过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走出了一条投资社会化的新路子。这对我国城市治污设施投资体制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现阶段,我国的治污主要是点源治理,大部分排污企业都建有自己的污染治理设施,有些企业无论是设施建设还是治理技术都达不到要求,治理根本过不了关,而很多大型城市治污设施却吃不饱。如果企业的污染物通过管网进入城市治污设施集中治理,不仅可以避免治污设施的重复建设,节约大量土地,还可以集中技术和管理优势。城市治污设施也可以充分转起来,大大降低运行成本。企业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将分散的治污设施建设资金集中用到城市治污设施建设上来,可解决城市治污设施的建设资金问题。

  沿海一些城市的经济开发区也开始了集中治理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如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做开发区建设总体规划时,就将建设城市综合污水处理厂列入基础建设项目,目前全区所有工业企业的生产污水和民用生活污水均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人长江。

  据悉,正在制定中的深圳市的改革方案也提及了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国内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投资城市冶污设施建设,以建立投资多元化体制。

  投资的问题解决了,运行怎么办?我国传统的城市治污设施运行全部由国家买单,一年的帐单究竟有多少?

  仅以污水处理厂为例,处理规模为 50 万吨/日的北京市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一年运行费用需 2000 多万。1997 年我国污水年处理量为 907928 万吨,污水的二级处理费用为 0.5-0.6 元/吨,国家一年仅运行就投入了约 55 亿元,预计到 2000 年,我国仅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一年就需投入约 100 亿元。再加上城市垃圾处理费用,对于国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国家承担这笔运行费用,而排污的城市居民却心安理得地享受这种福利,这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下,“污染者付费”,城市居民理应掏出一笔治污费。

  四川省绿色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以垃圾处理为主业的环保公司,他们曾经算过一笔帐,一个垃圾处理厂在实行垃圾的资源回收利用后,只需垃圾处理厂覆盖范围内的居民每人每月缴纳不到 2 元的垃圾处理费,即可维持垃圾处埋厂的正常运行,不要财政补贴一分钱。据悉,建设部正在着手制定有关生活垃圾有偿处理的政策。

  刘昌兴说,建设部也想出台有关生活污水有偿处理规定。鉴于污水处理成本较高,费用应略高于自来水费,由自来水厂统一收取。有了这项收费,城市污水处理厂也可以解决运行费用,不要财政补贴。

  在这个问题上,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副司长余德辉的思维却走得更远,他提出在有偿处理的基础上,应当由专业的环保公司收取垃圾和污水处理费,以此运行城市治污设施,政府部门对其处理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当记者问及刘昌兴有无可能采用这种模式时,他说,目前,国外都是由专业的环保公司承担设施的运行,这也将成为我国城市污染治理设施发展的必然趋势。

  政府部门直接参与设施的运行管理,执法、管理、检查、运行四位一体,眉毛胡子一把抓,已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治污设施的运行管理。一度是全国最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上海市老港处置场,就曾因填埋时缺乏专业人员管理造成二次污染,排放水质超标而受到当地环保部门的警告和罚款,后由上海申佳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运行处置场的二次污染防治设施,才解决了这一问题。四川省内江市东观岩拉圾处理厂则是由设备生产厂家负责垃圾厂的经营管理,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降低了能耗和处理费用。

  政府逐步淡出城市治污设施的运行管理,城市治污设施逐步实现投资多元化和运行企业化,城市的污染治理企盼改革的春天。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