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废弃物治理∶处置与治理 中国环境报 (2000-02-15)

治污岂能纸上谈兵


本报记者 谢剑峰 刘力敏

  被列入全国 3000 家、河北省 263 家重点污染源的企业在沧州共有 13 家。当其他企业均按期或提前完成治理任务时,唯有沧州市造纸厂治理工作至今仍未见任何实质性进展,拖着全市治污达标的后腿,成为沧州市实现 2000 年达标排放的“老大难”。

限期治理一波三折

  沧州市造纸厂是河北省造纸行业的骨干企业,也是污染大户,年制浆能力 3.4 万吨,抄纸能力 4 万吨。1997 年 3 月,河北省政府将沧州市造纸厂列入第一批重点污染源限期达标企业名单,明确要求其 1997 年底达标排放。但不久,沧州市造纸厂以“造纸污水处理技术要求高、难度大”为由,多次向市政府反映,请求延期达标。沧州市政府考虑其实际困难,在保证全市重点污染源治理达标个数的前提下,征得省政府、省环保局认可,同意延期到 1998 年 6 月。

  一年后,眼看期限又到,而治理工程还没有一点眉目。于是,沧州市造纸厂再次向市政府提出,由于受治理技术及场地的限制,需将制浆车间迁出市区,另觅厂址进行治理。无奈之下,市政府如实向省政府反映情况,经省政府批准,同意沧州市在保证目标任务完成的情况下,把造纸厂的治理达标期限再次延期到 2000 年 12 月 31 日。这个日期已是所有排污企业治理达标的最后期限。沧州造纸厂已没有了任何退路。

  按理说,省、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企业困难而两次延期已是仁至义尽,沧州市造纸厂应该紧锣密鼓抓紧落实,但从 1998 年 4 月沧州市政府向省政府打报告请示到 1999 年底近 20 个月的时间内,造纸厂仅仅完成或完善了老厂区的白水回收和锅炉烟尘治理。而外迁治污的事似乎并没有放在心上,给人一种等待观望、推拖应付的感觉。

纸上谈兵贻误战机

  千禧年来临,对污染排放未达标的企业来说,离最后的期限仅有 1 年的时间,无异于兵临城下,生死攸关,而沧州市造纸厂治污进度究竟如何?

  据介绍,为了选准治理技术,该厂曾派数批人马到山东、江苏参观考察,与国内外很多环保公司接洽,下了不少工夫。现在的外迁治理方案总投资 5487 万元,征地 600 亩,把制浆系统迁出市区并同时治理污染。仅污水治理一项将耗资 1100 万元。但遗憾的是沧州造纸厂的外迁治污进度实在不能令人满意。到目前为止,沧州市造纸厂仅与沧县某乡签下一纸征用 537 亩盐碱地的协议书,土地使用的一切手续仍未办理,占项目建设总投资 4/5 的 4400 万元企业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至今没有着落。

  按原计划,沧州市造纸厂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期为 1 年零 6 个月。即使分两期先上基本生产和治污设施,从现在起就快马加鞭、全力以赴,也还有土地报批、资金筹集、设计施工、设备购置、安装调试等诸多环节需要一一落实,到 2000 年 12 月 31 日,如期实现达标排放恐怕非常困难。

  该是沧州市造纸厂痛下决心的时候了!

对自己的命运负责

  沧州市造纸厂制浆外迁建设问题自提出以来,就得到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1998 年 6 月,沧州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沧州市造纸厂制浆外迁工程领导小组。

  在 1999 年 3 月 31 日召开的市长办公会上,还免去了沧州市造纸厂外迁所需交纳的旧城改造费、人防费、墙改费等费用及新址建设中政府征收的土地征用费、工程建设费以及建成后的其他有关税费。河北省环保局支持的 100 万元和沧州市政府支持的 500 万元早已落实但对于作为治污主体的造纸厂来说,在对待自身污染治理的态度上,尤其是行为上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企业领导环境意识的高低,主要反应在解决自身污染的决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上。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国有企业有必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等、靠、要的思想,企业要对自己的命运负责,污染治理也不例外。

  尽管形势紧迫,任务艰巨,但我们仍然相信,到 2000 年 12 月 31 日,沧州市造纸厂的领导能够给企业职工,给受污染的群众,给一直关心支持他们的当地政府、环保部门一个满意的说法。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工业∶工业污染与控制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