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废弃物治理∶处置与治理∶填埋 经济日报 (1999-02-25)

我国每年城市垃圾生产量近 1.5 亿吨,全国 400 座大中城市有三分之二被垃圾包围,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大问题。北京市的垃圾问题尤为突出。为此,记者对北京市城区垃圾处理情况进行调查。请看——

北京力解“垃圾难题”


本报记者 徐文营,本报实习生 袁正兵

抓治理:手段日渐先进

  北京市积极探索既经济又可靠的垃圾处理技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内资金,配套建设了具有先进水平的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大屯封闭式垃圾转运站。1994 年阿苏卫填埋场一期工程完成投产,日处理垃圾 2000 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由 1993 年的 2% 上升到 21.2%。

  近几年,利用德国政府赠款建设的安定、北神树填埋场,马家楼,小武基垃圾转运站和南宫堆肥厂等五个项目,业已基本建成。利用西班牙政府贷款和国内资金建设的海淀六里屯卫生填埋场、朝阳区高安屯垃圾处理厂、丰台区长辛店垃圾填埋场,昌平、方庄焚烧厂和一批垃圾综合利用项目正在筹备或建设。随着这些项目的相继建成,可以形成日处理 9000 吨生活垃圾的能力,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 30%,综合利用率达到 40%,首都北京将彻底摆脱“垃圾围城”的困扰。

  目前,北京市投入使用的大中型扫尘车有 215 辆,机械化清扫面积扩大到 1870 多万平方米,占车行道面积的 69%。城区生活垃圾收运基本上实现了密闭化。80 年代末,密闭式清洁站代替垃圾桶迅速在北京城近郊区推广。到了 1998 年,全市已投入资金约 2 亿元,建成密闭清洁站收运率达 78.9%,宣武、东城、西城、崇文四个中心区和朝阳城区率先撤销垃圾桶站,丰台、海淀、石景山在城区搞撤桶的工作也有很大进展。密闭式清洁站的推广普及,不仅改善了环卫工人作业环境,同时也改变了垃圾桶“敞着盖儿、冒着尖儿、地上一大摊儿”的脏乱局面,避免了装车和运输途中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从环保意义上讲,这是垃圾收集方式的一次真正革命。

  据了解,北京市对垃圾的回收利用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废品收购部门回收有用物,二是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对垃圾的综合利用主要有:将有机质含量高的垃圾经过两次发酵后腐熟并达到无害标准,经过筛分、磁选、破碎等设备制成有一定粒度的有机肥料;利用垃圾烧结渣做混凝土砌块;利用垃圾制加气砖和建筑陶粒;利用塑料垃圾生产涂料、燃油等等。这些综合利用,都是把垃圾变废为宝,既减轻了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又能起到新能源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北京市环卫局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兴办环卫产业。晓清公司自购移动厕所为社会服务,泰和通公司研制免冲式厕所,中远公司生产垃圾复合肥,当代吃垃圾公司建设垃圾焚烧厂……越来越多企业的热情参与,为环卫产业开发展示出广阔的前景。

  据统计,到 1998 年底,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38.5%;粪便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 13%,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达到 38.7%;密闭式后上垃圾压缩车运输量达到 6%;密闭式清洁站已建成 762 座;垃圾分类收集 57 处;垃圾综合利用率超过 2%。

看现状:差距仍不小

  尽管北京市的垃圾处理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的看,北京市垃圾处理水平与首都的地位及现代化大城市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处置总体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中的垃圾问题依旧十分突出:

  ——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许多必须具备的基础处理设施由于各种主观,客观的原因没有安装到位,对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还不够国际要求与标准。

  ——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单一,不利于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由于环卫经费投入不足和国内垃圾处理技术开发相对落后,规划建设中的垃圾处理项目多为填埋场。除个别堆肥项目外,垃圾焚烧厂、工业化回收处理厂仍处在试验或准备阶段。

  ——环卫经费严重不足。规划中的项目,由于缺乏资金很难立荐,急需建设的有用物回收利用中心,也未能批准立项。在建项目资金也有缺口。环卫经费的不足,严重阻碍了北京市环卫工作的开展。

  ——全市尚未形成有效的垃圾管理机制。垃圾作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长期被排斥于个人活动之外,每个人垃圾源头不能有效控制,最后把担子全部压到了政府身上,造成政府实施垃圾处理负担过重。

  ——处理垃圾的科技水平较为落后,垃圾处理产业化远未形成。现阶段,日本、丹麦、瑞典等发达国家垃圾焚烧的比例在 70% 以上,焚烧垃圾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处理的主要方式。而我国主要采取的仍旧是卫生填埋法,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耗去大量资金,还会造成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同时,垃圾处理由于在国内几乎没有开展,使得这个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处置垃圾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中国只是具有潜在的价值和发展空间,在实际垃圾处理中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针对北京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北京市环卫局积极采取对策,在依靠现实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下努力将垃圾处理的工作做得最好。实行以垃圾减量为核心的垃圾管理方针,从源头控制开始,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要做到生产中产生的垃圾最少,流通中造成的垃圾最少,消费中形成的垃圾最少,使最终废弃物减到最小量。实行以垃圾分类为主要方式的社会管理。对垃圾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资源净化环境,有利于社会文明。从源头实行垃圾分类,不仅是资源利用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

  实施扶植垃圾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垃圾作为一种资源有着它的特殊性,对这种资源的加工处理仍然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因此,必须用政策引导社会利用垃圾资源,发展垃圾产业,提倡和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参与,共同发展。

  实施垃圾收费制度。垃圾处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谁产生垃圾谁负责处理。凡产生垃圾的单位和个人都要交纳垃圾费用,从源头上抑制垃圾的大量产生。

  实施环境卫生教育。把环境卫生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范畴,在幼儿园、托儿所和中小学校设立环卫和知识和行为规范教程,使新一代养成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良好的卫生习惯……

  依据这些对策而制定的各项具体制度和措施正在或即将在垃圾处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北京市的垃圾问题,达到把北京建设成为清洁、优美,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达到世界第一流水平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都市的目标,无疑,北京市的垃圾处理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城市发展与规划∶城市废弃物∶城市固体废弃物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