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市发展与规划 京华时报 (2004-09-15)

灾害现场设立急救指挥官


本报讯(记者 郭爱娣)

  今后,在大型意外灾害事件处理现场,北京市急救中心将设立国际标准的现场指挥官,采用国际救援方法,指挥调度急救人员与急救车辆。昨天,40 多名急救分中心的主任、站长,参加了市急救中心与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联合举办的首次“大型紧急意外灾害事件现场处理和救援指挥培训及演练”。

  北京市急救中心主任赵永春介绍,SARS 过后,公共卫生体系硬件建设逐步完善,凸显出软件建设的薄弱环节,也就是突发公共事件救援人员的素质水准,灾害现场的管理、指挥、协调、沟通能力与国际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120 急救网络应急反应速度是快捷的、抵达现场是及时的,而现场的整体救援却不能称之为规范的、最高效的,原因在于各级指挥层面缺乏相应的灾害救援指挥经验和技能训练,执行层面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救援程序。

  40 多名参加培训的急救分中心的主任、站长考试合格后统一颁发“圣约翰”国际救护机构的证书,成为首批大型意外灾害事件处理现场的指挥官。

救援演练:20 分钟急救塌方伤员

  昨天下午,永定门巴士旅游中心附近发生“工地严重塌方”,救援演练开始。

  下午 2 时,市急救中心永定门急救分站的指挥车最先赶到现场,指挥官迅速评估灾害级别,并报告 120 指挥中心。

  2 时 05 分,报警笛声四起,接到报告后的 1 个总指挥官带 6 个急救小队迅速赶到现场指挥:“1 到 5 小队进入现场抢救伤员,第 6 小队在检伤分类站分检,照顾伤员。”

  2 时 08 分,3 个救灾帐篷被迅速撑起,并用不同颜色的牌子分成红、黄、绿三个区域。伤员被迅速转移到检伤分类站,按照伤情分别抢救。各小组指挥官认真做好分检伤员记录,指挥官根据伤员红黄绿级别、数量的不同,指挥红色区域伤员最先转运,分别送往几个不同的医院。

  2 时 20 分,现场伤员全部包扎转运完毕,演练成功结束。

国际通用先进救援方法

1 四色胸卡区分伤情

  急救中心负责人介绍,香港与国际接轨的程序最值得借鉴的就是检伤分类这一环节。在演习现场,记者看到伤员胸前的分检卡是国际通用的。分检卡根据伤情级别用 4 种颜色显示:红色为第一优先,黄色为第二优先,绿色为第三优先,黑色为死亡。卡片最上方有姓名、时间和号码,中间是两个人体正面和背面的简图,分检医生将在人体简图上标明伤者的受伤位置,卡片最左侧还有统一判定记录:完全清醒;对声音、痛楚有反应;呼吸率等。卡片最下方是已进行的处理和伤者送往何处。也就是说,伤者胸前的一张卡片可以显示伤者的所有情况,以便分检后下一个救援人员迅速判断,包扎处理。

2 根据伤情分区抢救

  急救中心负责人介绍,内地救援方法是按人数在现场将伤员分成若干小组,医护人员同时进行抢救和转运,但有时可能会因为顺序问题延误重伤员的急救,在转院时也没有做特别的记录,没有统一调度。而国际救援程序在细节上的处理没有任何漏洞,而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指挥官的调度、统领全局的作用。在伤员众多的时候,医生先对所有的伤员根据伤情进行分类,并标明所有伤病情况,在 3 个不同抢救区域进行分别的抢救,并合理、快捷地完成转运这一重要的中间环节。根据伤员伤重级别调度救护车,一个医院分配一个重伤员和几个黄色、绿色伤员,有效利用医院安排重点抢救力量。

3 组建全民救援队伍

  香港圣约翰救护机构陈总监介绍,香港圣约翰救援队是一支全民的救护队伍,5900 多名救援队人员都是志愿者,有成年队和在读中学的少年见习队,分设 3 个救护站、4 辆救护车。当有大型突发灾害事故时,通过电台、电视台呼吁,志愿者就会带上小药箱从四面八方赶往事故现场。去年,香港又有 4.8 万人参加不少于 100 小时的培训,经考核合格成为救援志愿者。

  目前北京市共有 4200 多名志愿者,但还只是限于发传单、普及急救知识,不能参与现场急救。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邓晓红说,可以借鉴香港全民参与救援的方法,在重大事故中减轻医务工作人员的压力。

国际通用救援程序

  1、总指挥官到达现场评估灾情

  2、指挥伤员到分检处登记

  3、伤员在三色区域中处理包扎

  4、总指挥官调度救护车将红色伤员优先转运并分配医院

  5、各组指挥官详细记录所有伤员的转院情况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环境保护∶政府行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