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市发展与规划 人民日报 (2004-05-11)

宁波巧解“成长的烦恼”
(坚持求真务实 促进全面发展)


本报宁波 5 月 10 日电 记者何伟 报道

  3 座 42 米高的火炉,将一幅“垃圾变电”的场景摆到了记者面前:城里运来的一车车垃圾被送进高炉,高炉出口不远处则是连通华东电网的高压线路。位于宁波郊区的丰林垃圾焚烧发电厂,是我国第一家投产的日处理垃圾上千吨的企业,每天在回收消化市区全部生活垃圾的同时,源源不断地输出电能。

  这是宁波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范例。近年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去年,宁波生产总值达 1770 亿元,增长 15.3%,人均接近 4000 美元,城市综合竞争力也连续两年位居国内大中城市十强。正当宁波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时候,水、电、土地等生产要素供应紧张的警钟敲响。

  最先凸现的是用水告急。宁波虽是江南水乡,可市财政去年不得不花上百万元求购外地水源。用电告急紧随其后,许多生产企业用电每周“开四停三”。更令政府焦灼的是,千辛万苦招来的企业,意欲外迁。令企业痛心的是,大量海外定单被迫放弃。此外,土地紧张,资金短缺,这些重要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现象,被形象地称为“成长中的烦恼”。

  宁波的产业定位是重化工基地,对资源依赖较大。如何破解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为宁波决策层调研的重点课题之一。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告诉记者:宁波要坚定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宁可速度放慢一点,也要告别“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按照“循环直到物尽其用”的发展理念,宁波从企业、园区和全社会三个层面,加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循环经济体系。

  企业推行清洁生产。镇海炼化公司每小时 300 吨污水回用设施投入运行后,为石化行业开辟“第二水源”走出了一条新路。现在,镇海炼化每加工一吨原油,消耗的水量只是国内同行平均水平的一半,排放的废水是同行的 1/5。采用清洁生产方式,配以先进的企业管理,使各个环节产生的废料和余热多层次回收利用,在宁波不少大企业中已经成为趋势。

  园区强化产业链配套,实现上、中、下游物质与能量逐级传递,资源循环使用和污染物减量排放。国华宁海电厂在建设期就开始筹划以电厂为核心的综合工业园区,进入园区的主要是利用电厂的废料为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海螺公司准备在电厂旁边上马一个水泥项目,看中的就是电厂产生的大量粉煤灰。目前,宁波已确定科技园区、纺织园区、化工园区等一批专业园区为循环经济的试点。

  倡导节约型经济。宁波对 8 类工业建设项目用地实行指标控制,新批准的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区,占地 130 平方公里,全部安置到杭州湾新围垦的滩涂上。水资源短缺的慈溪市推行家庭用水新概念,将中水引入住宅区,每日节约自来水达 1000 余吨。

《人民日报》(2004 年 05 月 11 日第一版 )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废弃物治理∶处置与治理∶焚化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