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市发展与规划∶城市建设 人民日报 (2006-06-14)

调整结构 治理污染 播绿护绿
马鞍山“灰城”变“绿城”


本报合肥 6 月 13 日电(记者 刘杰)

  不久前,安徽省马鞍山市从国家环保总局捧回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奖牌,这是钢城马鞍山继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等绿色称号后的又一荣誉。昔日钢铁“灰城”正变成适合人类居住的“绿城”。

  马鞍山是我国特大型企业马钢所在城市。马钢钢产量去年达到 1000 万吨的生产规模,环境压力也与日俱增。马鞍山市抓住实施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两大关键,“十五”期间先后投资 200 多亿元完成了雨山湖水系整治、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全市绿化以及两座荒山公园建设等一批环境治理工程和马钢综合技改工程。

  马钢注重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对焦化污水进行了深度处理,实现了 COD( 化学需氧量 )、氨氮的达标排放,重点改造了一铁总厂、二铁总厂、二钢轧总厂、三钢轧总厂以及煤焦化公司的水循环系统,使水循环利用率由 2002 年的 79.07% 上升至 2004 年的 91.76%,吨钢新水耗量由 30.25 吨下降至 11.62 吨。2005 年底,马钢吨钢综合能耗降至 731 公斤标煤,能耗指标居全国十大钢铁企业前列。在产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排污总量不增反降。

  马鞍山市通过对城区内炉窑烟尘污染的综合整治和三产油烟污染的联合执法,在市中心区域划定了 7 平方公里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控制大气污染。去年,马鞍山市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为 339 天,优良率达 92.9%。

  在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过程中,马鞍山市设立“绿色门槛”,严禁高污染、高耗能和浪费土地的项目进入。对新上项目严把审批关,凡选址不当、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难以治理的项目,无论投资多少都不予审批;对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坚持化工、冶金、矿山开采等项目审批权限不下放,环境景观区域、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项目审批权不下放,属于区县管理的企业,凡列入控制名录的项目,环保审批一律由县区初审,市环保局审批。

  在治理污染源的同时,马鞍山动员全市群众播绿、护绿。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2.1%,人均绿地面积达 12 平方米。位于马鞍山市中心的雨山湖,经过引江济湖和综合整治,把长江水引入雨山湖,使雨山湖死水变活水,吸引了众多野生动物安家。

  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马鞍山地区生产总值已达 371.4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3667 美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 3.5 倍;财政收入、居民人均收入等主要指标位居全省首位。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环境保护∶政府行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