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市发展与规划∶城市建设 中国青年报 (2006-03-10)

400 多座矿山资源面临枯竭,涉及 300 多万名矿工的饭碗
全国 118 个资源型城市亟待转型


本报北京 3 月 9 日电(记者 郭永刚)

  “资源型城市在发展中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尤其是资源枯竭城市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办公室副主任宋晓梧今天在“中国经济 50 人论坛”上说,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我国目前有资源型城市 118 个,占全国城市总数的 18%。这些城市为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近些年随着我国 2/3 的矿山进入中老年期,1/4 的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资源型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矛盾开始集中显现。这些城市在经济上严重依赖资源开采、加工,资源产业一业独大,产业链条短,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极弱。

  宋晓梧说,我国面临资源枯竭的矿山有 400 多座,直接涉及到 300 多万名矿工的就业。随着一些大矿山的破产,数以万计的职工面临失业。这些城市的职工技能大多单一,而地方吸纳再就业能力较弱,就业和再就业面临极大困难。

  据全国政协的“四矿问题”专题调查表明,矿工收入已从过去的各行业之首,倒退为各行业之末,年人均收入仅为最高行业的 1/9。由于贫困人口多,且呈现出贫困集聚和代际传递等特点,社会矛盾激化,群体性上访事件大幅增加,以侵害财产为主的刑事犯罪不断攀升,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计划经济下的直接调配与转轨时期的价格失衡等问题,使资源型城市一直处于不利地位,步入畸形发展轨道。”宋晓梧分析说,我国资源型城市出现这么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除了有资源开采的客观规律作用外,还存在诸多体制、机制成因。

  他解释说,计划经济时代,资源被国家无偿调拨,经济转轨以来资源产品价格被压低,从资源型城市低价输出,而制成品高价输入,造成资源型城市“双重失血”。宋晓梧说,不少资源型城市是先有矿,后建城,企业级别高,规模大,政企不分,企业办社会等问题突出。

  大多数资源型企业拖欠银行贷款数额巨大、时间较长,相当一部分已形成呆账、死账,企业信用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源型企业属于“低增长高风险”企业,银行不愿贷款。这使得资源型企业发展或退出所需资金严重匮乏。

  宋晓梧说,要解决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或可持续发展,必须把解决就业问题放在首位。同时,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在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很重要。

  宋晓梧建议,资源型城市往往由于地理位置不佳等原因,招商引资缺乏竞争优势,应考虑给予资源型城市相应的税收政策优惠。

  宋晓梧透露,他们设想建立资源开发补偿保证金制度。新建矿山依据矿山设计年限、现有矿山依据剩余寿命确定分年预提保证金的金额,企业将当年实际发生的矿山环境治理费用列入成本,冲减预提费用。保证金及利息归矿山企业所有。由各地人民政府和企业在指定银行设立“共管账户”,共同监督,专款专用。采矿权人完成当年的环境治理和矿山复垦任务后,保证金及利息退还采矿权人。

  秦池江建议,尽快落实资源消耗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的援助机制,出台并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建立国家支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专项资金。趁现在采掘利好的时机,出台更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如提高资源税税率;提高矿产资源补偿费标准并全部或大部分用于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获悉,由于各商业银行纷纷拒绝给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源型企业贷款,东北拟筹办东北银行,用于自救。但 3 年过去,东北银行仍未挂牌。今天,吴晓梧透露,东北银行已经不能组建,因为“银监会不再打算批准区域性商业银行”。银监会认为,东北的银行已经很多,现在问题不是组不组建新银行,而是如何使现有银行有效发挥作用。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经济与环境
环境保护∶政府行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