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市发展与规划∶城市绿化与环境 人民日报 (2006-03-16)

规划时注重人本 乡土中彰显大气
京城绿化崇尚简约


本报记者 孙秀艳

  “三里河秋日的银杏让人心旷神怡,首都机场路两侧厚厚的白杨密林传达着夏天的记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刘秀晨说起这些,这位有着 45 年经历的老园林人充满激情。目前,北京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 42%,树木、鲜花、草地,像一件件绿色的裙衣扮靓了首都。

规划为先 按需建绿

  几年前,北京就制定了绿地的系统规划,刘秀晨告诉记者,菖蒲河公园、明城墙遗址公园、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这些北京市民的游憩公园是北京落实规划中“万米大绿地工程”的成功作品。“这只是城区绿化工程的一部分。北京的城市绿化目前分为几个层次,首先是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和南北中轴线形成的十字景观轴,以二环路绿化带为核心的‘绿色城墙’以及各城区正在建设的万米大绿地是第二个层次。同时,在城市郊区建立的绿化隔离带面积已经达到 125 平方公里。”刘秀晨说,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朝阳公园、四环路、来广营都在这个范围内。

  居民出行 500 米就能见到一个 3000 平方米以上规模的公共绿地,这肯定是北京人的期盼。在市民看来,可以就近享受绿色,而在专家的眼里,这是让绿地分布更加均匀。同时,还要有步骤地建设通向市区的楔形绿地。刘秀晨认为,北京除了城市环线绿地,还有楔形绿地,“环形”加“楔形”相得益彰,不仅可以把郊区的清风绿波引入城市,而且还形成了新的生态带,让城市的绿化体系更为完整。

  “以前是见缝插绿,现在规划建绿,尤其在新城建设中,我们还可以做到按需建绿。”刘秀晨告诉记者,根据去年北京市总体规划修编,通州、亦庄和顺义将建成百万人口居住的新城,新城的建设让城市园林绿化有了更加大展身手的机会。

回归自然 乡土为主

  高大的杨树、国槐,挺拔的银杏,普普通通的草本木本花卉,使北京的绿化简约而大气。崇尚简约,回归自然,已经成为北京绿化共识。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强健认为,北京是一个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都十分紧缺的城市,城市园林绿化的总体风格应该相应表现为自然、大气、庄重、简朴。在形成城市绿化总体风格的地方,一是以绿为主,植物造景。二是乔木为主,自然群落。以高大乔木为主组成的复层植物配置结构最能表现自然、大气、庄重、简朴的手法。三是适当种草,多样地被。草坪由于绿色综合效益远不及乔木为主的复层绿化,并且有的草坪还耗水多,因此不可过多;还可以采用适合北京地区气候条件的多种地被植物。四是多用适合北京地区气候条件的乡土植物。乡土植物耐旱节水,养护成本较低,也有利于营造自然和谐的风格。比如,南中轴两侧绿地就选择银杏、栾树、国槐、油松等北京乡土及特有树种,采取成排成行的树阵形式,就体现了北京平正大方的古都特色。

  “园林的主体还是应该以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绿色空间为蓝本,即‘人化自然’,”刘秀晨说,设计者有责任以清新的环境给人以“良丹”,来治疗由混凝土和机动车伴生的城市现代病。“园林绿化,当家的永远是绿荫、草地花卉乃至水体。”

  多年来,园林工作者一直在尝试将野生植被引入城市。虽然野生植被绿色期短,但养护成本低,节约水资源。现在,在城市河道两岸,在近郊区道路绿化中,我们已经能够见到一些野花野草了。“荒野自然的感觉正好可以中和城市文明的喧嚣、高楼大厦的压抑。”强健非常推崇这一做法,他还提出,利用野生地被不是弃而不管,而要有适当管理维护。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生态建设∶植被∶养林造林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