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市发展与规划∶城市绿化与环境 人民日报 (2005-03-11)

和谐社会离不开生态良好
——访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


本报记者 高保生

  最近三年,我国每年营造林面积都突破 1 亿亩,2005 年计划营造林面积继续保持在 1.1 亿亩。正是由于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使全国生态建设已告别“破坏大于治理”的历史,跨入了“治理与破坏相持”的新阶段。对于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国来说,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在我国第二十七个植树节前夕,记者就“相持阶段”的机遇和挑战采访了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

林业建设事关社会和谐

  记者:您怎样看林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周生贤: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个论断深刻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生态良好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特征。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振奋人心地提出:“我们的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描述。众所周知,森林和湿地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提供清新空气、创建优美环境的源头和根本,这两个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都在林业工作的职责范围之内。林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重大使命。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持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

  记者:新世纪以来,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那么我国当前的林情如何?

  周生贤: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中央林业决定颁布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召开,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大规模、大力度的林业建设全面展开,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全国野生动物、植物、湿地和大熊猫调查,全国水土流失监测,全国荒漠化监测四大结果,我国生态建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伟大成就。

  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呈良好态势,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森林质量得到改善,林种结构渐趋合理,非公有制林业快速发展,林业发展后劲充足。森林面积比上次清查增加 1597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 16.55% 提高到 18.21%,年均增加 0.33 个百分点,相当于 1949—1999 年年均增长水平的 2 倍;森林蓄积比上次清查增加 8.9 亿立方米,其中人工林蓄积增加 4.9 亿立方米,为全国每人增加 0.8 立方米的森林储备量,年森林采伐消耗量比上次清查减少 537 万立方米,扭转了 1990 年以后森林采伐消耗量持续增高的被动局面。55.7% 的野生动物物种稳中有升,扬子鳄、朱鹮等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珍稀濒危野生物种成倍增加;189 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有 71% 达到野外种群稳定标准;野外大熊猫达到 1596 只,栖息地由 139 万多公顷增加到 230 多万公顷;40% 的自然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水土流失面积由 1990 年的 367 万平方公里下降到 356 万平方公里。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 23.9%,京津风沙源区水蚀面积减少了 14.2%。2003 年全国 11 条主要江河流域土壤流失量大幅度减少,其中长江和淮河减少 50% 左右。2002 年以来全国年均沙化土地治理面积达到 1.9 万平方公里,19 个省区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减少;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沙尘暴次数逐年减少,2001 年为 13 次,2002 年 11 次,2003 年 2 次,2004 年 6 次。

  结果同时显示,我国生态建设仍然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 61.5%,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 1/4 和 1/6。二是林地流失依然严重。清查期内林业用地改变为非林业用地 1010 多万公顷。三是超限额采伐仍未杜绝。四是森林经营水平亟待提高。单位面积蓄积量低,森林抚育不及时,森林质量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五是部分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过少。相当数量的物种种群呈下降趋势,个别物种极度濒危。六是因开垦、城市开发占用等造成自然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全国围垦湖泊达 130 多万公顷,围垦导致天然湖泊消失 900 多个。七是水土流失绝对面积仍占国土面积的 1/3 以上,大江大河上中游等生态脆弱地区水土流失仍很严重,局部地区还存在恶化趋势。八是荒漠化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不少省区沙化土地面积仍在扩大。

  以上结果标志着,我国生态建设正处在一个“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这是我国当前最大的林情。

林业建设如逆水推舟,不进则退

  记者:当前我国林业工作如逆水推舟,如何采取强橹猛攻的方式尽快度过“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

  周生贤:生态建设“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的挑战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具有脆弱性、不确定性、反复性、不平衡性、艰巨性的特点。一是脆弱性。这个阶段状态尚不稳定,反弹力非常大,工作做好了,就会步入良性循环,反之,就可能逆转复归旧态。二是不确定性。由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尚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影响林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如驾驭不好就会导致徘徊或倒退。三是反复性。人们对追求经济发展愿望十分强烈,国家经济建设正在爬坡,一旦把握不好,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重心就可能出现动摇。四是不平衡性。不同地区、各种自然条件发展阶段各不相同,相持也是在一定区间的动态对峙。五是艰巨性。这个阶段的生态建设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根据“相持阶段”的特点和要求,今年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科学认真地编制好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二是保质保量完成好全年营造林计划任务。三是切实有效地做好各个方面的保护工作。四是集中力量办好防沙治沙工作中的几件大事。五是加大力度促进林业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六是继续推进林业改革。七是下大力气强化林业资金和财务管理。八是全力抓好各级林业部门的机关建设。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生态建设∶政府行为∶政府项目
环境保护∶政府行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