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交通∶污染 经济日报 (2000-09-27)

环保柴油车为何不让进城?


  汪祥荣

  黑烟滚滚的旧式柴油汽车,由于污染严重遭人诟病。从兰州、乌鲁木齐开始,禁止柴油车进城,大有成为“潮流”之势。岂不知科技的进步,如今柴油车污染问题已经解决,柴油车不仅经济性、动力性都远非汽油车可比,而且环保指标先进,发展柴油车成为国际汽车业的趋势和潮流,而我国一些城市却不分青红皂白,一律禁止柴油汽车进城,有专家愤而言之,这是跨世纪的丑闻——

  两年多以前露头的一件事,让各方人士奔走呼号,厂商、官员、学者数百篇文章前赴后继,声如响雷,却得不到任何回应,这件事就是:禁止柴油车进城。

  1998 年起,兰州、乌鲁木齐、海口、厦门、济南等城市,以地方规章或立法方式,禁止柴油车在市区行驶,不再给柴油车发牌照,理由集中在一点:环保。今年起,北京城八区不再新增柴油车,给“禁柴”问题又紧了一道螺丝扣,谁都明白,北京的示范作用有多么厉害。国外主要汽车公司的驻华代表也坐不住了,开始多方游说:柴油车决不是落后技术,千万不能一刀杀死。

  有位老专家激愤地说:禁止柴油车进城,是跨世纪的丑闻,是给国家脸上抹黑。

  柴油汽车能不能进城市,关键在于——

柴油车不是不环保

  对这一问题,国内外汽车厂商、学术界的答复高度一致:柴油车和汽油车排放方面各有短长,但总体上柴油车优于汽油车。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排放柴油车优势明显,氮氧化物大体相当,二氧化碳排放,柴油车远远低于汽油车,是降低温室效应的主要途径。欧盟和美国新一代汽车伙伴计划(PNGV)都认为,兑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降低的承诺,将主要依靠柴油车技术。

  为何我国一些柴油车噪音震耳欲聋、黑烟滚滚?这是因为,我国汽车工业以汽油车起步,柴油车局限于重型货车、农用车及固定车,除少数厂家外,技术长时间在低水平徘徊。“重汽轻柴”,柴油车的落后技术,不能保证油与空气充分混合,启动或加速时产生的碳粒子排放成为令人生厌的黑尾巴,让柴油车蒙羞含垢。

  发达国家柴油车技术一直在发展升级,目前涡轮增压、中冷、直喷等技术的应用,柴油机已能确保达到欧洲严格的排放标准,如欧 2、欧 3 法规,甚至满足欧 4 的标准。同时,柴油车滤烟器等机外净化技术,更是确保柴油机具有优越的环保特性。德国大众公司称:现代柴油机是最洁净的内燃机。

  由于柴油机出色的动力性能和环保效果,再加上比汽油经济,近 6 年来,世界范围内柴油车呈快速发展态势,在汽车保有量中的比重,年平均上涨 4 个百分点。总重 3.5 吨以上的车辆中,柴油车占绝大多数,在欧洲,柴油车占轿车总数的近三成,并将继续上升,90% 以上的出租车是柴油车,西班牙去年的柴油车销量更是超过汽油车。美国由于汽油价格低廉,没有大规模发展柴油车,但 90% 的商务车也是柴油车,福特公司生产的全顺商务车,在欧洲销量占据同类车首位。可以说,柴油车绝对数量和比重的持续增长,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我国柴油机技术水平提升迅速,陆续引进了福特、康明斯、斯太尔、依维柯等公司的先进技术,主要柴油机厂商已有数十种型号的产品,通过国家权威机构的环保认证,达到欧 1 水平,少数并达到欧 2 水平。江铃全顺、南京依维柯,再也没有黑尾巴的困扰,排放完全符合国标。

盲目“禁柴”因噎废食

  柴油车不仅环保性能优越,而且油耗低、功率大,远比汽油车经济。功率相同的发动机,柴油机比汽油机节省燃油近三分之一,加上价格因素,能节省一半成本。德、美等国开发的百公里 3 升油耗的“路波”(LUPO)等新一代轿车,无一例外都是柴油车。德国大众公司的工程师称:如果采用汽油机,百公里 3 升油耗不可想象。此外,汽油机受功率限制,历来在大功率领域无法匹敌柴油机。自重大、负荷重的货运、城市公交车,柴油机是当然的首选。

  80 年代以来,发展柴油轻型车、重型车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产业政策。江铃、跃进和庆铃等轻型车基地已经形成,其发动机和整车制造水平开始与国际水平接近。然而,具有当代柴油机技术水准的全顺、依维柯们,在排放更严格的欧洲可以畅行无阻,在我国的许多城市,却面临红牌出场的尴尬境地。

  符合排放标准的柴油车进不了城,必然打击厂商生产和研发的积极性,会阻断我国柴油车技术与国际同步的进程,使我国汽车工业在下一轮发展中落后更多,对汽车环保技术的发展和储备极为不利。一家正准备在中国推出柴油轿车的跨国公司,得知北京也颁布禁令后深感失望。近段时期,国际油价居高不下,供应趋紧,限制柴油车发展将导致燃油结构失衡,加大本已紧张的汽油供应压力,对国家能源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那些颁布禁令的城市,很快将面临诸多窘境。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工地,需要大功率柴油车担当重任;城市大运量的公共交通,更是离不开柴油机车,汽油车功率小、成本高无能为力,倘若依仗燃气车,由于运力小,车辆总数翻番也难以应付。

  近年来,大运量、带空调的大型公交车,被很多大城市青睐,然而,它们无一例外需要大功率柴油车充任。如果禁令不解除,这些城市将无车可换。如勉强以汽油车替代,小马拉大车,将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更没法讲究尾气排放了。

  柴油车一律被当作环保的对立面,不问青红皂白,统统赶出城外。无视柴油车技术的发展,无视国内高水平柴油车的存在,这些城市是因噎废食,“倒脏水连同孩子一起泼掉。”

“禁柴”不该一刀切

  “禁柴”最大的动因,可能在于城市环保上的急功近利,不惜牺牲节能、安全,以追求所谓的环保效果。

  “禁柴”城市可能各有自己的特定理由,但在实现环保目标的途径上,都走上了看似抄近、实则背道而驰的歧途。

  发达国家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政府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而正确的污染控制政策是关键。美国和欧盟共同的特点是:调控重点放在新车生产上,而调控的核心手段,是统一的车辆排放控制标准。

  这就是说,政府手中掌握的最重要法宝,就是标准。

  达标者准入,不达标者淘汰出局,以不断加严标准来引导汽车排放技术的提高。由于政府并不具有判定某种技术合适与否的能力,它只能依照客观标准实行优胜劣汰。也只有如此,才能保证社会公正,不发生方向性的决策失误。也就是说,在汽车排放治理上,政府最主要的武器应该是制定规则,即排放标准,通过严格执法来确保实际效果。而税收、消费政策等其他手段,可以作为辅助,调节社会资源向政府主导的方向倾斜。

  由一个城市的决策者指定用某项技术,不用某项技术,这在世界范围内难寻先例。姑且不论决策者们是否真正懂得汽车技术,其所仰仗的政策实现手段上就有先天的漏洞。而这种现象在我国却不鲜见:先是一窝蜂强制在用车“油改气”,发现效果不行回头再来搞电喷,接下来又拿柴油车开刀,而且不论排放水平高低,必欲斩尽杀绝而后快。不妨大胆推测一下:几年过后,“禁柴”难以为继,下一个遭殃的对象又是谁?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在盲目跟风,上海和天津并未对柴油车另眼相看,而是根据排放标准判定准入与否。这种态度无疑是明智而科学的。

  上海和天津的这种明智之举应该成为另一种榜样。

部分欧洲国家柴油轿车比例

国别 1990(%) 1995(%) 1999(%)
德国 9 11.7 22.4
西班牙 13.9 32.1 50.8
奥地利 - - 57.4
比利时 - - 54.3
法国 29.3 43.4 44.1
卢森堡 - - 42.6
荷兰 - - 22.9
意大利 6.6 7.8 29.3
葡萄牙 - - 20.5
英国 5.8 17.3 13.8
芬兰 - - 16.2

   

我国柴油车的发展状况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全国汽车总产量(万辆) 50.92 70.88 106.17 129.67 135.33 145.27 147.49 158.26 162.78
汽油车产量(万辆) 43.34 61.57 91.28 106.22 107.37 111.73 109.79 119.60 120.19
柴油车产量(万辆) 7.58 9.31 14.89 23.46 27.97 34.95 37.75 38.66 42.58
柴油车比重 (%) 14.88 13.13 14.02 18.09 20.66 23.08 25.56 24.43 26.16
客车产量(万辆) - - - - - 32.02 32.06 43.56 45.90
柴油客车产量(万辆) - - - - - 3.75 5.76 6.88 7.94
柴油客车比重 (%) - - - - - 11.71 17.97 15.79 17.30
货车产量(万辆) - - - - - 64.63 63.45 65.93 66.17
柴油货车产量(万辆) - - - - - 26.06 29.05 31.78 34.64
柴油货车比重 (%) - - - - - 40.32 45.78 48.20 52.35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能源产生的污染∶石油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