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交通∶污染 文汇报 (1999-10-08)

汽车环保成为新热点


本报记者 王鹰

  近段时间,关于投资汽车环保的新闻接连不断:先是全球 500 强企业之一的美国康宁公司投资 7700 万美元在浦东成立康宁(上海)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控制汽车尾气排放的催化转化器中的核心部件——陶瓷载体,该公司把亚洲最大的生产基地建在了浦东,足见其对上海市场的重视。紧接着,在电信业务中享有盛誉的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又推出了专门适用于在用车的环保新产品—— ECS 在用车排放系统,并经过国家环保部门的认定,成为在用车尾气治理的指定产品。该公司已在上海大众生产基地进行现场培训,配合该公司对社会上正在使用的大量桑塔纳轿车做好尾气排放装置的更新工作。

  在国际跨国公司纷纷看好上海汽车环保市场的同时,国内企业亦不甘落后。日前,市环保局邀请国内部分企业作适应性试验,结果一下子来了数十家,纷纷表示愿意同场竞技,“打擂台”一比高低。这些企业有的与高校合作,利用高校的科研成果开发尾气治理装置;有的直接买断了一项技术,准备在这一新兴领域大干一番。种种迹象表明,随着政府对汽车尾气治理愈发重视,汽车环保正成为商家关注的热点。

  环保部门有关人士向记者介绍说,7 月 1 日开始上海对新上牌的轻型车提高了排放测试标准,达到了欧洲一号标准,这就逼着汽车制造商须改用电喷和安装催化转化器。按照上海现有的汽车产量,这一市场容量每年超过 3 个亿。同时,上海正在酝酿提高在用车的排放标准,有关规定近期将出台,这就意味着许多旧车为了延长使用寿命,也要专门添置在用车的尾气治理装置。因而,国外和国内各地企业摩拳擦掌,纷纷抢滩上海市场,也就不足为怪了。

  然而,相对于国外的跨国公司,国内企业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几乎为零。上海大众、别克等整车制造企业选用的大多是美国和德国企业的尾气净化装置,对国内制造企业的产品“不太放心”。事实上,大多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还远远跟不上国外大企业,就拿技术数据来说,国外企业能拿出一整套技术参数,每年光花在试验上的费用就以亿计,而国内大多企业的总投资不过数百万元,产品制造出来了,可产品到底能用多久,效果究竟怎样,拿不出一整套数据,诸多企业还处于小打小闹阶段,离规模生产距离还很远很远。有关人士指出,面对汽车环保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国有企业不能把市场拱手相让。当前应采取合资经营、引进技术等形式,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发展我们自己的汽车环保产业,并且努力把规模做大。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一新兴产业中占得自己的市场份额。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