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业 经济日报 (2001-01-03)

“十五”:旅游业夯实基础上台阶


怡然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面对新的开局,中国旅游业面临一系列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在 1998 年 11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作出了把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决策;在第二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是今后一个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而西部大开发,中国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世界旅游业的持续发展,都为中国旅游业在新世纪的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机遇。为新世纪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十五”期间,是中国旅游业承前启后的关键性历史时期,是为建设旅游强国夯实基础的阶段,也是国家第三步发展战略的开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在“十五”期间,中国旅游业将以邓小平理论及其旅游经济思想为指导,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产品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全面发展旅游大产业;坚持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总方针,全面开拓旅游大市场;坚持政府主导与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相结合,大力培育和发展旅游业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全面推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调整中的作用,全面夯实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基础。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是从 80 年代的入境旅游开始的。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出境旅游逐步产生,现已形成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三大市场之间的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将是“十五”期间的新课题。“十五”期间,入境旅游市场将继续沿着稳定增长的轨迹发展,表现出结构稳定、总量扩张和深入开掘三个方面的总体发展趋势;国内旅游市场将继续培育市场需求,建设市场体系,并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工作;出境旅游将与旅游发展的长远战略相结合,逐步形成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互补互促的局面,逐步达到旅游进出口同步发展但长期保持较大顺差的局面。还要与国家外经外贸的发展更加紧密结合,全面纳入对外经济体系,进行积极的综合平衡。要与贯彻“走出去”战略相结合,在出境旅游的目的地国家,积极开办合资或独资的旅行社,兴办旅游接待设施,使出境旅游市场对建设旅游强国起到更大作用。换句话说,“十五”期间,就是要加强开发入境旅游市场,加强培育国内旅游市场,加强规范出境旅游市场。

  目前,中国旅游业已形成了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专项旅游三大主体产品体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十五”期间,还需提高质量,丰富内容,完善结构。还要加强三大类产品的优化组合,搞好项目穿插。

  开发新产品既是“十五”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为我国 2020 年建成世界旅游强国积蓄后劲的必须。将重点抓好主题公园、都市观光、农业观光、工业观光、科教旅游等产品。同时还要建设一批品牌形象突出,设施配套完善,服务档次高,创汇创收能为强的国家级精品,在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中或从考古和自然新发现中创造世界级产品,以适应海内外旅游者需要。

  作为旅游企业的主要力量,旅行社行业目前普遍存在着“小、散、弱、差”的问题。“十五”期间将控制数量,调整结构,改革机制,提高素质。即形成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小型旅行社网络化。各种旅行社,特别是大型旅行社要全面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达到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责权分明、管理科学的要求;在经营机制的改革上,将逐步推行品牌特许权等创新方式,推动集团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在管理方式的改革上,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和旅行社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特点,全面改革现在的部分承包、私人挂靠等极其落后的生产方式,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十五”期间,“实行绿色开发,生产绿色产品,推广绿色经营,建设绿色体系”将是进一步巩固强化,大力推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由此构成管理行为、经营行为和消费行为都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下统一起来,使旅游业在促进环境优化方面的功能得以更大的发挥。

  加强法制建设和行业管理,推动行业改革和发展,是夯实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基础,谋求我国旅游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十五”期间,旅游法制建设要取得新的突破。即以地方旅游法规为基础,以部门规章为先导,以国务院制定的条例为重点,以确立《旅游法》为目标。

  在行业管理上,“十五”期间将抓创优,努力开创行业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抓规范,进一步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抓质量,促进旅游产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抓管理,全面提高旅游行业的素质;抓开拓,不断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新需要,逐步形成全面的行业管理体系。

  在“十五”期间,要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总体目标,形成完善的旅游宏观调控机制,构造有效的旅游微观运行机制,培育旅游要素市场体系。

  中国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经过短短 20 多年的历程,已在国际上形成了亚洲旅游大国的鲜明形象,在国内确立了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产业地位。如果说,新世纪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诸多机遇是天时,目前已经形成的旅游生产力基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地利,那么,各级党政领导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支持以及旅游全行业的奋斗精神就是人和。因此可以说,中国旅游业适逢天时、地利、人和,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定会取得更大飞跃。

十五目标

  定性目标:旅游消费普遍化;发展模式完善化;旅游产品系列化;服务质量标准化;旅游促销多样化;技术配备高度化;产业组织集团化;宏观管理法制化;行业管理现代化;经济运行有序化。我国要从亚洲旅游大国走向世界旅游强国,以上 10 个方面,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旅游总体竞争力,最终构成了建设旅游强国的总体目标。

  发展重点:一是要形成全面、系列支持旅游发展的宏观政策和各项具体政策。二是一方面要全面理清旅游管理体制,减少或消除部门之间在旅游管理方面的职能交叉;另一方面要全面改革和构造旅游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培育新型的市场主体。三是通过西部大开发,形成发展的新的区域增长级。四是深化市场促销。

  行业管理:抓创优,努力开创行业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抓规范,进一步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抓质量,促进旅游产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抓管理,全面提高旅游行业的素质;抓开拓,不断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新需要,逐步形成全面的行业管理体系。在法制建设方面要做到,旅游立法体系化,旅游执法权威化,旅游法制体系进一步深化。

  产业结构:加强薄弱环节,提高配套水平,促进均衡发展,强化推动功能。其中,对旅行社要控制数量,调整结构,改革机制,提高素质;对旅游住宿要填平补齐,完善结构,丰富类型,适应潮流;对旅游餐饮要规范市场,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对旅游购物要加强政府主导及产销结合、设计力量、专业化工艺、销售服务。

  旅游产品: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和社会经济优势的转化,突出以产品开发为中心,以提高规划创意水平为基础,以发展创新为龙头,以配套完善为保障,以扩大市场为目的。完善老产品,开发新产品,建设国家级精品,创造世界级产品。加强民族化内涵,突出特色化建设,参照国际化标准,达到体系化发展。

  区域旅游:考虑地理相邻性、资源独特性、文化承接性、产品互补性及市场关联性。发展重点是:东部上水平,中部上规模,西部大开发。即促进三大地区协调发展,同时还要促进重点旅游区突破发展;促进重点旅游圈配套发展;促进重点旅游带加快发展;促进重点旅游线大力发展;促进重点旅游城市高水平发展。

数字提示

  三大市场:到 2005 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将达到 8500 万人次,其中过夜海外旅游者 3450 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 220 万美元;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 11 亿人次,旅游收入 5000 亿元;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 1636 万人次。旅游业总体产出为 7500 亿元,相当于全国 GDP 的 5.8%。

  产业规模:到 1999 年底,我国共有旅游住宿设施 23.7 万个,其中涉外饭店 7035 家,客房 88.94 万间;旅行社 7326 家,其中,国际旅行社 1256 家;旅游车船公司 292 家。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校 209 所,中等职业学校 978 所。

  产业贡献:到 1999 年,我国过夜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位居世界第五位和第七位,奠定了亚洲旅游大国的地位。“十五”计划如能顺利实现,旅游业将为国家提供外汇收入 900 亿美元以上,增加国内生产总值 3 万亿元以上,创造就业机会 800 万人以上。

  主要差距:世界旅游业总产出占世界 GDP 总量的 10.7%,世界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 11.3%,世界旅游业的资本投资占总投资的 11.9%。相比之下,我国目前的水平还不到上述指标的一半。差距就是潜力,“十五”将弥补差距,寻求更快发展。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环境保护∶政府行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