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业∶自然保护区 光明日报 (2001-02-12)

新疆保护“地球之肾”——湿地


韩书华 邢兆远

  近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在新疆正式启动。

  湿地通常被称作“地球之肾”,是地球上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被称为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据调查,新疆现有河流湿地面积 20 多万公顷,湖源湿地面积 70 万公顷,沼泽湿地面积 35 万公顷,水库湿地面积 15 万公顷,总面积达 148 万公顷,占全疆总面积的 0.8%,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下游,阿克苏地区和博乐地区。其类型多样,垂直分布最高 4800 米,最低-154 米,横向分布镶嵌、交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陆湿地生态系统。湿地中有各类湿地动植物资源 651 种,分属 76 目 240 种。近年来,由于大规模开荒造田,导致新疆湿地面积大幅度下降,湿地功能受到严重破坏。据调查显示,新疆湖源面积已由建国初的 12000 平方公里缩减至目前的 7000 平方公里,湿地面积由 280 万公顷锐减到目前的 148 万公顷,许多原有的自然湿地演变为人工湿地或消失,各绿洲、沙滩、沼泽已大部分被开垦为耕地。

  湿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和自然遗产,保护湿地成为保护生态系统的首要问题,已经引起多方面的注意。新疆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些保护湿地措施,全区目前已建的 23 处保护区中均有湿地存在,其中巴音布鲁克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尔津河狸自然保护区、北鲵自然保护区、艾北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天池自然保护区和塔里木湖自然保护区等 7 处是专门的湿地类型的保护区。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生态系统∶水∶湿地
生态建设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