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业∶自然保护区 中国环境报 (1998-07-23)

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


魏平 黄忠良

  翻开世界植被图、可以发现处于地球北回归线附近的陆地,从阿拉伯半岛南部到非洲北部,从印度半岛北部到美洲南部,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影响,干旱少雨,几乎都是沙漠或稀树草原,敌有“回归沙漠带”之称。我国华南地区因受太平洋季风影响,湿润多雨,有利于植物生长。但由于历史上人类频繁活动的干扰,许多森林已不复存在或林相残缺不全,唯独鼎湖山这片古老的森林因种种原因而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因而被中外学者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鼎湖山位于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郊,保护区面积 1.7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 78.7% 植被类型复杂多变,代表类型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据记载,这一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特征的森林类型已有 400 多年历史。这里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是南粤生物资源的宝库。鼎湖山对于探索热带植被的发生和发展,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956 年 2 月,根据我国杰出的植物学家、华南植物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陈焕镛教授的建议,广东省委批复在鼎湖山设立华南总植物园鼎湖山树木园。同年 6 月,由秉志、钱崇澍、杨惟义、秦仁昌、陈焕镛等 5 位著名科学家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了《请政府在全国各省(区)划定天然禁伐区、保存自然植被以供科学研究的需要》的提案(亦称九十二号提案),认为我国天然森林已经不多,急应在各省(区)划定若干自然保护区。该提案获得通过。6 月 23、24、26、28 日,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连续刊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所《重要启事》:“本省高要县的鼎湖山自然林区,业经本省领导机关划归我所作为一个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最早明确提出并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记载。

  保护区建立后,在陈焕镛教授领导下,管理人员对辖区的森林严格管护,严严禁人为砍伐,严防森林火灾,科研人员采集植物标本,对鼎湖山的植物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和研究,对珍烯濒危植物进行研究和引种驯化,为就地和迁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合植物资源调查以及种源栽培试验,筛选出了一批适合本地造林绿化和林分改造的优良树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共采集植物标本 2 万多号,基本摸清了鼎湖上的植物资源,并于 1978 年编辑出版了《鼎湖山植物手册》。同年,中科院鼎湖山森林生态系自然保护和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被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我国 3 个首批国际生物圈保护区之一。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