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可持续发展 中国林业报 (1997-12-18)

可持续发展:林业的必须选择


姚文达 杜玉萍 张玉斌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林业作为维持人类生存秩序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自身的持续发展,对保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林业自身的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完成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完成这种转变的切入点又在于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多样性功能,提高森林产品的综合效益。

  (—)森林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两种效益之间存在着既相统一又相矛盾的辩证关系。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活立木存有的林木,本身具有现实的生态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林木在形成木材经济效益的过程(即木材生长过程)中,自然发挥着生态效益,其矛盾性则在于:要使活立木变成木林产品(采伐),产生木材商品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以立木生态效益的牺牲为代价。正是森林自身多效益之间这种矛盾的内在规定性,决定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成为关系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向题。

  我国属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在世界上排第 120 位,人均占有森林蓄积量居世界第 63 位。由干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力的发展还没有达到能以足够的财力扶持林业发展的程度,森林经营水平还比较低,大面积的森林还不能从采伐的重压下解脱出来。特别是 80 年代以来,无论是在我国东北、内蒙古等北方国有林区,还是在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出现严重危机甚至面临资源枯竭的地区有增无减。据专家预测,到本世纪末,我国将会有 60% 的森工局无可采资源,与此相伴随的将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进—步恶化,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认识人类活动与森林资源的关系及其历史演变过程,从而更好地指导我国林业的持续发展。

  (二)正如人类对大自然的依附性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留下印记一样,人类在各个不同时的历史时期对森林资源的认识也留下了不同的思维痕迹,而这些思维方式又在其相应的历史时期反过来支配着人类作用于森林资源的活动。纵观人类对森林资源的认识及作用形式,大致可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蒙昧认识--依附生存阶段。这一阶段人类对森林资源的认识尚处在蒙昧状态。

  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类与森林的关系是人处于服从地位,受大自然的奴役。

  第一阶段:蒙昧认识--依附生存阶段。这一阶段要人类对森林资源的认识尚处在蒙昧状态。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类与森林的关系是人处于服从地位,受大自然的奴役。

  第二阶段:朴素认识--开发利用阶段。随着人类开始从以采集为生到能够栽培植物,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性开始减弱。随后种植业的发展和人类开始定居,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也就随着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的产生而拉开了序幕。与这种利用相伴随出现的是人类对森林的一定程度的破坏。

  第三阶段:唯心认识--盲目采伐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对森林资源的认识和作用可以从两方面看出。从客观上看,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木材需求量迅速增加,而大量的木材需求,又造成以森林的毁灭性采伐为代价;从主观上讲,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不再无能为力,而是开始“征服自然”,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第四阶段:机械认识--消极保护阶段。资本主义长期的掠夺性经营酿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由此对人类自身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制约。本世纪 60 年代后期开始,全球环境和发展问题受到人们日益广泛的关注。

  在此期间,产生的是从生态角度出发单纯保护森林资源的机械认识。保护森林资源,抨击盲目采伐成为这一阶段人类对森林资源认识的主流,在这种观点指导下,实践中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倾向,造成了过分强调森林的生态效益而忽视其经济效益,只强调对森林资源的消极保护,否认甚至禁止对森林资源积极利用,有的甚至把林业经营者视同自然博物馆守护者。

  第五阶段:辩证认识--协同发展阶段。森林资源的危机并没有因“保护森林”的呼声日高而得到缓解。究其原因,除认识上的问题外,最根本的还是缺乏森林资源增长的内在经济动因。因此,人类开始用辩证思维方式来研究森林资源的发展规律,结果发现森林资源的危机不仅仅是孤立的资源危机,而是与经济发展危机并存的整体危机。

  在这一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林业经营理论有“板块式经营”和“有机渗透式经营”两种。“板块式经营”理论认为,把森林从传统的采伐桎梏下解脱出来的有效办法是建立专门培育木材的基地,这个基地不需要再顾及生态效益,而其余大面积森林资源则可以从采伐的压力下解脱出来,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有机渗透式经营”理论则要求同一片森林,通过用科学方法经营,既能生产木材,又能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同时又是休憩、旅游之地。这种理论强调全面认识森林对人类在物质利益和社会需要及其人类精神文明多方面的价值。上述两种森林经营理论,虽然从森林经营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别,但就其对森林资源的认只来看,同属辩证认识。这些认识强调的是森林资源各种功能的协同发展。

  (三)人类对森林效益的追求目标因阶段不同而异,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步演化的过程。

  就我国目前状况而言,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由传统的以生产木材为主、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低下为特征的传统要业向以生态、经济效益协同发展、合理配置资源从而实现高劳动生产率和高商品率为特征的现代林业的转变。

  而完成这种转变,当前至少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充分认识森林经济效益产品的多样性。要摒弃以往把木材生产作为唯一产生经济效益手段的经营方式,树立全方位立体开发利用森林资源观念。当前,特别要大力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以旅游业带动林区运输、服务业的兴起,培育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大力开发森林绿色食品系列产品,满足社会需求,创造综合经济效益。

  二是实行分类经营。这是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林业企业在目前条件下面向市场、取得高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具体做法是把森林资源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木材商品林经营型,第二类是综合经营型,第三类是生态公益型。

  三是大力发展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传统林业是以育苗为起点,至原木生产为终点的生产。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下。要实现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除全方位立体开妇利用森林资源外,还必须大力发展加工业,特别要大力发展精细木材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最少的森林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价值,达到生态、经济价值双高效。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生态系统∶植被∶森林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