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可持续发展 市场报 (2001-02-07)

绿色食品的主旋律:质量与发展
——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景展望


张冬科

  近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一系列重大举措的深入实施,绿色食品开发进一步受到各地的重视。许多省、市、自治区政府把发展绿色食品与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在宣传发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机构建设等方面加大了力度,绿色食品开发对促进各地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增长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日益明显。同时,国内著名的大企业和名牌产品也积极开发绿色食品,如贵州茅台酒集团、中国蓝田集团、内蒙古伊利、兴发集团、河北三鹿集团、山东鲁花花生油集团、北京红星集团等。目前从事绿色食品开发和经营的国内上市公司超过 15 家,在国家确定的 151 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中,有 12 家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

  绿色食品的发展在我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所倡导的生产和消费理念、质量标准、商标品牌已被越来越多的农户、生产加工企业和消费者接受。近年来,我国绿色食品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加强了与国外政府、国际组织和专业机构在质量标准、技术规范、认证管理、贸易准则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UNESCAP)、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国际组织都对绿色食品的发展给予了关注和肯定。

  目前,绿色食品产品开发已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区,已经开发的产品包括粮食、食用油、水果、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奶类产品、酒类和饮料类产品等,其中初级农产品占 30%,加工食品占 70%。截止 2000 年 12 月中旬,全国共有 1760 个产品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绿色食品实物生产总量达 1000 多万吨,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和水面达到 5000 多万亩,贸易额达到 400 亿元人民币。产品除供应国内市场消费外,还出口到日本、欧盟等国家。

  在开发过程中,绿色食品行业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构造了由质量标准、监测检验、商标管理、组织服务组成的产业发展体系,形成了以“标准体系—质量认证—标志管理”为主线的运行模式。

  目前,规范绿色食品开发和管理工作的《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已颁布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全国 30 个省区和直辖市委托了 38 个管理机构,9 个国家级产品质量检测机构,56 个省级环境监测机构,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绿色食品质量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系统。逐步建立了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专用生产资料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框架,制订了一批绿色食品技术标准。注册了我国第一例证明商标——绿色食品标志商标,该商标在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也成功注册。

  发展绿色食品,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治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严峻挑战,这既为绿色食品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对绿色食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相对于整个农产品和食品总量来说,绿色食品的开发规模还很小,但这项工作已经显示出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从国内来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收入增长引发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二是农产品供求格局的变化引发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开发绿色食品成为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绿色食品以每年 20%—25% 的速度增长就说明了这一点。

  三是西部地区开发战略的实施也将推动绿色食品的发展。1999 年,政府作出了开发西部的战略决策,重点是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

  四是加入 WTO 将对我国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产生深刻影响,发展绿色食品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从国际上看,目前,全球农业发展的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常规农业,这一模式追求的主要是经济目标;另一种类型是有机农业,这一模式主要追求的是生态目标;第三种类型是有限度地使用化学合成物的可持续农业,这一模式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目标。我国绿色食品兼顾了可持续农业和有机农业的特点,更具有现实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性。

  根据对以上形势的分析和判断,“质量与发展”将是绿色食品事业今后面临的两大主题,全面加快这项事业的发展既需要政府的推动,又需要市场的拉动。新世纪已经来临,我国城乡人们的生活又将翻开新的一页,绿色食品这项新兴的事业,前景广阔,任重而道远。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公众健康∶食品
可持续农业∶绿色食品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