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可持续发展 经济日报 (2001-01-19)

水!水!水!西部大开发的命根……


孟宪江

西部的水 我们怎样认识你

西部水资源:总量不少 分布不均

  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内蒙古等 12 个省、市、自治区和湖南省湘西、湖北省恩施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幅员约 685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71%;水资源总量约占 53%,而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29%,国民生产总值仅占 16%。西部地区人少地广,资源较丰富,经济较落后,因此大开发潜力巨大。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祖国半壁河山将再造辉煌。但是,这些美好的前景,又几乎必然导致用水量的持续上升,而使严重缺水的矛盾更加凸现出来。

  西部虽干旱缺水,但在水资源总量上又不是真的缺水。据有关专家测算,按水的储存量与土地面积比,让西部的沙漠变成绿洲完全有保证。问题在于,西部水的分布很不均衡,很难利用。西部水资源 67% 集中在新疆和青海,其中夏秋来水占全年来水的 50%—70% 左右,春季来水仅占全年来水的 20% 左右,而春季农业灌溉需水量占全年需水的 35% 左右。全区单位面积来水量是全国最小的地区,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 1/10。水量比较丰富的长江及澜沧江源头区有 710 亿立方米的水量,但 2/3 以上难以利用,内陆河地区水资源总量有 1073 亿立方米,其中地处青藏高原高寒地带约 140 亿立方米难以利用。以新疆为例,新疆西部的水占全区水储藏量的 93%,东部只占 7%;夏季河流流量占全年的 80%,而在农田最需要水的春季,流量还不足 20%。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便成为使西部变成绿洲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提,也是西部大开发中所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生态环境建设:重要的是尊重规律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础,是实现西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加快西部地区开发,必须把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摆在突出位置,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根本和切入点。

  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也要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关系的差异性,不能违背水资源规律和生态规律,盲目地进行植树造林。

  生态建设离不开水资源,水资源是生态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同时,生态建设又要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水资源的分配上不仅要考虑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还要考虑生态用水。

  西部内陆平原地区降雨稀少,一些地区降雨不足 50 毫米,根本不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只能依靠山区降雨形成的出山径流补给支撑。这些地区山区降雨较丰富,成为干旱背景下的“湿岛”。无论是社会经济用水还是天然植被生长主要依靠山区的出山径流量。有限的水资源既要支撑着社会经济发展又要维持天然植被的生长。因此,社会经济用水和天然植被用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从生态功能上来说,天然植被在抵御风沙、耐盐耐碱耐旱和抗病虫害等方面有人工植被难以比拟的优势。天然植被的保护是保护人工绿洲、维持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关键和屏障,但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必然要付出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

  因此,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退耕还林还草和水土保持工作要密切结合当地的降雨等气象条件,原则上不宜依靠人工供水来维持植被的生长。内陆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要重视平原地区天然绿洲的保护和长远发展,而天然绿洲非地带性植被的保护需要水资源量的支持。这就要求社会经济用水要适度,严格控制对水资源的过度需求,加强用水管制,将生态环境用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中的重要对象。在新建项目中要重视节水和高效用水问题。目前,西部水利发展规划中已经认识到内陆地区生态环境用水的重要性。

雨水集蓄:解决山区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水是决定和制约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有水则绿洲,无水则荒漠。大气降水是陆地水资源的根本来源。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均是由大气降水转化来的。因此,降水资源是陆地上最基本的水资源,自然降水来自于空中水汽,而大部分空中水汽只在空中走过,并未成云成雨,降落到地面。如西部地区陕西省,年均降水量约为 1340 亿立方米,空中云水资源总量达 6700 亿立方米,尚有 4/5 空中水资源可供开发利用。

  近年来,西部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广泛发动群众,在降水少的地方大搞水塘等雨水集蓄工程,在有一定降雨条件的地方大搞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在解决饮水困难问题的同时,还为提高农业抗旱能力增辟了水源。这是这些地区因地制宜,科学、有效开发利用当地雨水资源、地表水源的一种好形式,它与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相辅相成,在不少地方起着大中型工程起不到的重要作用。

  据统计,解放后在西部地区共建成集雨水窖、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 464 万个,解决了 2300 多万人的饮水困难。配合各种节水技术,发展灌溉或抗旱保苗补水面积 2200 多万亩,使 17310 万人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

  雨水集蓄和小微型蓄水工程的建设,使得西部山区水利条件初步得到改善,为这些地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蔬菜林果等经济作物种得多了,庭院经济发展起来了,畜牧业、养殖业发展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

  西部地区的各族人民择水而居。50 年来,这一地区的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用水量增加几乎是同步的。新疆人口从 433 万,增加到 1700 万,增加了近 3 倍;耕地从 1814 万亩增加到 6000 万亩,增加了 2 倍多;用水量由 160 多亿立方米增加到 460 亿立方米,增加了近 2 倍。今后,这一地区的人口将继续增长,经济要进一步发展,但水资源是有限的,用水量已不可能做到与人口、经济同步增长。陕西全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为 30%,但其水资源总量的 2/3 分布在秦岭以南,关中盆地经济中心区的水资源供需极为紧张。甘肃河西走廊石羊河、黑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接近 100%。宁夏靠大量引黄维持发展。

  所以,如何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更多的人口和更大规模的经济,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西部的水 我们怎样对待你

西部开发的一个前提:改变恶劣的水资源条件

  要合理开发西部水资源,必须改变一些传统的思路和做法。

  西北地区地广人稀,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耕地面积占 14%,但粮食产量只占全国的 8%;GDP 和工业产值分别仅占全国的 5.6% 和 3.1%。

  西北地区处于干旱地区,全区平均降雨量仅 235 毫米,其中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宁夏银川—甘肃张掖—青海格尔木一线以西地区,年降雨量不到 200 毫米,约占全区面积的 70%,个别地区降雨仅有 20 毫米。因此,西北绝大部分地区属于灌溉农业和灌溉绿洲。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开发利用难度大,水利建设滞后。恶劣的水资源条件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文化落后、贫困人口集中的重要原因。

  从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甘肃河西走廊石羊河和黑河流域、陕西关中等地的情况来看,水资源问题已是这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由于有些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超过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用水矛盾尖锐,上下游用水矛盾激化,严重影响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同时,水资源紧缺又是生态环境恶化最重要的因素,水和水环境的变化引起生态环境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水资源过量开发,引起生态环境恶化,如林木草场恶化,河湖萎缩、消失,土地沙漠化扩大。二是水资源利用方式和方法不当,灌溉定额过大,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三是水污染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质恶化。四是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在有些地区由于水资源短缺已影响人的生活甚至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

  水的问题涉及到各个领域,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作用,不仅给经济和环境带来危害,也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在西部地区是十分严峻的现实。可见,水是关系到西部大开发的全局性的、关键性的问题。

改善水资源状况:水利建设亟待加强

   一大批重点水利建设工程项目被水利部列入了西部地区水利建设近期工作重点,这是水利部去年初做出的决定。

  根据水利部公布的《西北大开发水利建设总体思路》,除一批在建水利工程项目外,还积极创造条件,分轻重缓急,按基建程序,尽快建设一批事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大局的水利工程。这些项目包括重点骨干水源工程、节水与灌区改造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到 21 世纪初叶,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需水量不断增加,黄河上中游缺水的矛盾将更为突出。西北、华北缺水已成定局。调引长江的部分水到黄河,是解决缺水的根本途径。

  这里,还不能忘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西线调水工程是十分艰巨的,按规划设想,要在渺无人迹的崇山峻岭之中和异常复杂的气候地质条件之下,修建 300 米左右的高坝,开凿 100 公里以上的长洞,其难度可以想象。浩大的工程和巨额的投资,还将导致供水成本的高昂,而使项目的经济评价尤其是财务评价处于不利地位,效益显著而指标欠佳,势在必行而举步维艰。关于这一长期困扰着西线问题的思考,随着西部大开发形势的出现而深化,并逐渐集中到一点,就是究竟应该如何对西线调水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防污与节水:必须保证的方向

   目前,我国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人们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也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对于水资源短缺的西部地区来说,在大开发中更要避免由于产业发展不慎而污染了环境从而加剧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西部地区的水资源情况还决定了西部必须走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之路。

  但目前,西北地区是一方面水资源极为紧缺,一方面浪费现象却尤为严重。

  有一组数据可以证实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一、西北地区人均用水量为 850 立方米,比全国人均用水量几乎高出一倍。二、农业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将近 90%,而灌溉渠水利用系数低的只有 0.3—0.4,比较高的也只有 0.4—0.6。三、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除陕西外,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宁夏高达 1635 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一,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3 倍。四、单方水产出效益,粮食产量只有 0.5 公斤,约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一半。五、工业用水定额,全区万元产值平均用水量 182 立方米,高的在 200—300 立方米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 1—3 倍。

  西部地区地均和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并且它还处在我国几条主要的大江大河如黄河、长江、珠江的源头地区,更应发展节水型的经济和节水型的农业,为中下游地区留出水资源。

  解决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突出考虑节约用水,要实现节水的规划和目标,关键是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逐步较大幅度提高水价,是节约用水的最有效措施。现行的水价过低,既不利于节约用水,也不利于供水事业的发展。

西部经济 农业还是主导产业

西部的产业发展,须与水资源特性相适应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西部大开发,并不是什么都可以做的。

  西部地区未来发展什么?各个产业发展到什么程度?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回答的问题。应该从现实与未来所面临的客观条件出发,立足于各地区的基本情况,扬长避短,制定切合实际又切实可行的目标。

  从农业来看,由于干旱缺水,所以,在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以色列同样非常干旱缺水,面积仅相当于吐鲁番地区,但却是一个农业大国,生产的蔬菜、花卉、水果直接供应欧洲市场。它们用一立方米水可以收获 35 公斤西红柿,而我们用一立方米水只能收获 5 公斤西红柿。西部地区种植特色瓜果和发展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果木林草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耗水相对较少,果品及畜牧产品的生产、运输、储藏、加工还会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西部农业的发展应该将水资源条件、市场条件和粮食安全的需要统筹进行考虑,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从工业来看,西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有条件形成全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基地、能源基地、有色金属基地和盐化工基地。但要注意到干旱地区的河流环境容量小、降解能力低,尤其是内陆河,由于其封闭性,工业排放的污染物将在河道内不断聚集,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工业产业结构上要尽量避免高耗水、高污染的企业发展。

  水资源是西部地区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因此,在研究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时,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特性,同样,在研究水的问题时,也必须更加紧密地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西部开发中不应忽视农业

   西部开发中不应忽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其原因有四:

  一是从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看,加强主要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和稳定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仍是其面临的迫切问题。目前全国农业进入战略性调整阶段,农产品相对多一些,但西部地区主要的大宗农产品在贫困人口中还处于供给不足状态,而我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

  二是开发西部不应忽视粮食安全问题。我们要实施的“保护生态,一退三还”政策,使一大批人口失去过去的耕地,国家要补 5 年的粮食,以粮代赈。这会使西部地区的粮食问题更为突出。

  三是西部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国家—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展开和工业基础建设,将对农产品的供给提出新的数量和质量方面的需求。这就给农业提出了新的任务。

  四是开发西部后扩大对中亚和西亚的开放,引进外资,也会对当地农产品的出口提出新的要求。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农业的产值在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1991—1997 年西部地区农业总产值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在 42% 以上,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 10 个百分点左右。

在大农业结构中,也要适应西部开发来对其进行调整

  反映农业在西部地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西部地区的劳动就业结构。1991—1996 年西部地区农业从业人员占整个从业人员的比重都在 64% 以上,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高出 12 个百分点以上。由此可见,西部地区的大多数劳动力均从事于保证基本生存条件的农业,而从事现代工业和其它行业的劳动力数量则较少。 

  在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中,种植业占绝大比重。1995 年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64%,其它各业仅占 36%;在种植业结构中,粮食作物又占绝大比重,1995 年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约为 75%,经济作物为 18%,其它作物占 7%。在西部地区,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中又以粮食作物为重。

  农业仍然是西部开发中的一个主导产业,但在这个大农业生产结构中,也要适应西部开发的新情况来对其进行调整,但又在很大程度上要区别于以往的农业生产,特别是要考虑到西部地区的水资源情况更要对其进行调整,其一,在种植结构上要调整,其二,在用水问题上也要采取新的办法,特别是要加强节水工作,否则,大开发就会变成大破坏。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生态建设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