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可持续发展 科技日报 (1998-04-11)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水


水利部农业水利司原司长 张岳

  我国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水土流失遍布全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又大都集中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中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 52.5%,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 38%。我国是一个人均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我国水资源总量号称 2.8 万亿立方米,但可利用量只有 40 - 50% 左右。我国目前人均拥有的水资源量只有 2300 立方米,在世界上排在第 109 位,并被列为 13 个贫水国家之列。目前全国总用水量约 5250 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占 73% 左右,全国人均用水量只有 450 立方米。根据用水现状分析,全国总缺水量在 300 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缺水占 80%)以上。

  更值得重视的是全国废污水排放量高达 300 多亿立方米,加上天然水质不良,目前国民生活饮用水的状况令人十分担忧。据有关方面调查,全国有近 1/4 的人口在饮用水质不良的水;有 2/3 的人口饮用的是受次生污染的水。水资源状况清楚地表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对水的需求将会快速增长,对水量、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仍受到经济水平的制约,特别是在水资源可利用量有限的情况下,经济发展将受制于水资源的条件;我国目前缺水形势不仅十分严峻,而且未来的洪水能力并不能与经济增长而同步增加;我国水源污染已经直接影响国民饮用水的安全供应和国民的身心健康,并人为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资源短缺的现实。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重视资源的保护和节约使用。因此,要依法保护资源,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

  要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在水资源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上,节流必须放在首位。节流本身就是一种开源,但不意味着节流就可以不需要开源,节流是为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永续利用。因此,只有采取全方位的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措施,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大举措,而且是解决我国水危机,加强我们生存和繁荣基础的唯一出路。

  水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有水就有粮,要粮必须有水,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水,水资源的高效和永续利用的关键取决于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开发、利用、优化配置和科学保护及节约用水,科学保护和节约用水必须依靠现代的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寻求一种新的增长方式。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来发展经济,通过高科技和人才开发、人力资本来推动经济增长,力求资源的高效和永续利用,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相互协调。目前主要是资源被破坏和日趋短缺,破坏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国外一些经济学家主张:国家的发展应该按一个由“短缺”所决定的发展来进行,而不是按一个由“多余能力”所决定的发展来进行。这样做就需要进行全面的规划。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途径,一是加强水资源的全面规划,对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包括土壤水要进行总体规划,并加强水资源的保护,防治水污染;二是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发挥水的综合功能,做到踪合利用;三是调整用水结构,大力普及现代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四是利用经济杠杆,促进水源保护和节约用水;五是按照流域水资源规划,实施区域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现在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人为的矛盾十分突出,人为加剧了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因此,一定要从洪涝、干旱、污染三个方面牢固树立水的忧患意识,提高水是资源、产品和商品的意识;在水利发展战略及方针政策上,应采取总量控制与生产力布局及需水结构的调整和管理,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用水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在地区布局上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双重价格体系,认真贯彻和落实水利基础产业政策,完善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的机制。建立多元化办水,企业化管水,商品化用水的良性运行机制,建立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水利生态学。要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壮大水利基础产业,加速实现水利产业化,在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上,必须把节水放在首位。要把节水作为开源的一项重大举措,坚持以保护、节约水资源为中心的水利发展战略,保护水资源,爱惜水资源,抓农业节水、保城市供水,以节水保供水,以供水促节水,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城市化。这不仅是水利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水利的第二次创业,而且是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