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可持续发展 中国环境报 (1999-11-11)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主持人:18 世纪的工业革命,人类实现了从手工业生产到大机器生产的飞跃,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城市化时代。200 多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展望 21 世纪,城市应该怎样发展?

  张力威:20 世纪形成了很多功能齐全的城市,它们拥有繁华的街道,高档的酒店,便捷的港口,众多的超市,四通八达的城市地铁,形形色色的住宅小区,这些曾让人们羡慕不已。至于城市挤一点,闹一点,脏一点,似乎都无所谓了。比如,到了香港,都觉得很繁华。到了纽约,都觉得挺热闹。至于它有多少绿地?空气是否新鲜?水质是否清澈?那是第二位考虑的问题。这些都是人们在 20 世纪的思维。到了 21 世纪,人们能继续保持这种思维吗?不可能。人们必然会提出新的愿望和追求。那时候的追求是什么呢?是清新的空气,洁净的饮用水,广阔的绿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环境。因此,可以说 21 世纪是人类追求优美环境的世纪。

  主持人:到本世纪末,全世界将有 1/2 的人口居位在城市,城市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将更加突出。那么,如何避免城市化带来的负面效应,诸如人口拥挤、交通堵塞、住房缺乏、污染严重,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张力威:城市本身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能否维持这个人工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主要取决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是否与环境协调;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是否得到统一;城市经济社会结构的规划、设计是否合理。但是,由于各国在发展阶段上的显著差距,各个城市的发展极不平衡,这使得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国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上的城市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比如美国、英国、丹麦等发达国家有着他们作为典型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或“绿色城市”。这些城市的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社会消费结构等处于良性循环的较高水平,但这一切毕竟都是建立在科技先进和物质丰富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也不必要照搬。应当根据城市的性质、特点和不同发展阶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塑造新的城市生态系统。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主要是在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中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提倡适度消费,推动清洁生产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指标体系,为决策者和公众提供决策依据信息和发展趋势信息。

  主持人: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人口密度大,工业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污染严重。目前我国是如何解决和避免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的?

  张力威:我国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经过了 20 多年的实践,在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单纯强调污染治理,仅仅依靠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解决我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并不现实,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道路。自 1989 年起,我们在城市环境管理中抓的主要内容是“市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市长对城市环境质量负责的首要措施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和年度计划之中,这些战略和计划包括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各种专项投资计划等。这一措施可以使环境保护的要求在重大发展决策中得到落实。市长对城市环境质量负责的第二项措施是把环境保护纳入有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去,对于这一过程,我们通常称其为“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市长对城市环境质量负责的第三项措施是组织和领导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其中特别强调城市环境建设。通常对城市工业污染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对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或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实现,而城市环境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改变城市本身的发展方式来实现。对此,国家还规定了一系列的定量考核指标,每年的考核结果要通过新闻媒介公开发布。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及其定量考核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环境管理从着眼污染治理开始转向调整城市发展中的关系协调,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同时也是城市环境管理科学化、定量化的体现。在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城市环境管理从城市的规划布局入手,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结合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调整和淘汰布局不合理、能源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产业和产品;结合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逐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在经济高速增长中,环境面貌不断得到改善或至少保持稳定。

  主持人:“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活动对推动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

  张力威:1997 年初,我们在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环保模范城市是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环境质量良好,城市基础设施齐全,市容清洁优美,生态步入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在我国初步的、具体的体现。这项活动的考核内容涉及社会经济方面的 4 项指标,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用水量;环境质量方面的 5 项指标,即空气污染指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市集中供热率、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区域噪声平均值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环境建设方面的 10 项指标,即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城市气化率、城市集中供热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还有环境管理方面的 4 项指标,其中一项指标是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率。这 4 个方面总共包括 27 项指标。这些指标的设立尽可能体现了目前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现实要求。1997 年有大连、深圳、厦门、威海、珠海、张家港等 6 个城市,1998 年有昆山、烟台、莱州、荣城、中山等 5 个城市被命名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实践证明,对城市的环境与发展确立定量化指标并坚持实行定期考核,是促进城市改善环境、走向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证明,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已经建成了一些经济、社会,环境基本实现协调发展的城市和地区。今后,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将逐步增加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建设更多的可持续发展城市。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城市发展与规划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