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可持续发展 科技日报 (1999-09-11)

生态道德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云南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韩跃红 张云莲

  生态道德是在 20 世纪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体系,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形成原因和社会功能上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实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生态道德的研究、教育和实践。

  工业革命以来,日益加重的生态危机给地球的前景和人类的命运蒙上了浓重的阴影。生态危机也是人类逐渐认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和建构生态道德的共同的现实原因。

  根据联合国以及许多国家、地区的调查资料,表明地球环境正在向着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演化。如果把地球的历史在时间上比做一英里长,那么人类史仅占其中的四分之三英寸,不到 300 年的工业文明史只有千分之三英寸。然而,就是在这历史的“瞬间”,生态、环境问题就把人类置于困境之中。基于这样的事实,人们开始质疑:工业文明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是一种可以持续下去的经济模式?工业文明的文化是否是一种可以保障人类继续生存的文化?对现实的怀疑必定产生超越现实的理想。在人类社会难以为继的严峻情势下,可持续发展被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提了出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采取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法律的等多种手段,来规限人们的行为,以控制对自然的继续掠夺和破坏。这是人类生存方式的一次历史性转折,实现这一转折,有赖于一个前期的“软件工程”作为“启动器”,这就是生态价值观和生态道德观的确立和教育。道德的手段不是万能的,更不是惟一的,但它是实现从科学理性向实践理性转化的必要中介,是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行为和公民素质中去的“渗透剂”。

  传统的伦理学,虽然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基本上属于人际伦理学的范畴,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基本上是人际道德。在人类已经作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以后,就有必要拓展伦理学的疆界,使之不仅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道德关系,同时也研究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生态道德就是用以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人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也可称之为环境道德或自然道德,以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生态伦理学,它已发展成为应用伦理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学科。

  生态道德的理论体系是紧密建立在生态学的科学基础之上的。它用生态学原理来阐释人与自然的关系,来探究生态危机发生的原因和机制,进而,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人对于自然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这一规范体系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进化为生态道德的基本原则。第二,认为生物个体、物种、生态系统、生物圈乃至所有自然的存在物,除了具有可供人类利用的工具价值以外,还具有不依赖人的利益而存在的内在价值,因而它们具有按照生态学规律继续生存或存在下去的权利。第三,人类不是自然的主人,而是“自然权利”的“代言人”,他作为自然界进化的最高产物,对其他生命及生命支持系统负有道德责任;人类应尽到管理好地球家园的道德义务;应当培育热爱、尊重生命和自然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良心。第四,把是否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作为评价“生态善”与“生态恶”的根本标准。总之,生态道德通过对上述道德原则、道德范畴、道德评价标准的规定和论证,倡导一种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通过积极主动的生态建设来修复已遭破坏的地球环境的道德态度,并提出诸如节制生育,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减少污染,适度发展,合理消费,保护物种等具体的行为规范。

  至此可见,生态道德与可持续发展在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以解决生态危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证人类社会在良好的自然基础上持续发展为宗旨。虽然二者在解决问题的着眼点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在社会功能上的相辅相成关系却是显而易见的。具体而言,生态道德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认识和批判功能。生态道德的研究和宣传,一方面有助于人们逐步建立起关于生态学基本知识、生态自然观、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以及生态文化的认识,这些思想观念无疑能够加强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另一方面,生态道德作为一种新型的“生存伦理”和“危机伦理”,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它反对近代以来形成的牛顿—笛卡尔机械自然观;反对人凭主观意志在人与自然之间划定的主—客二分界线;生态道德尤其反对那种把人当作自然的主人,认为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任意宰割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认为这种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在实践中必然导致“人类沙文主义”和“物种歧视主义”,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文化价值论根源。这些不失为深刻的批判,从反面加强了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重大意义的认识。

  第二,教育和激励功能。可持续发展绝非仅靠少数决策者和专家学者就能够推动的,它有赖于全球亿人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生态道德有必要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基础理论被纳入到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内容当中。生态道德的教育有助于唤醒人们的危机意识,建立起生态意识,超越自私和浅视的视野,自觉地做一名“大自然的守法公民”。

  第三,调节和规范功能。生态道德的宣传教育在塑造世纪新人的同时,也将营造、培育一种更加完整、合理的道德评价基础,最终通过社会舆论的外在评价与内心信念的自我约束,起到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和调节作用。使人们的经济行为、政治决策乃至个人生活都规限到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共同的理想目标之中。违反生态道德的行为就要受到社会遣责,就没有市场,就不能为公众所容忍,这正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迫切需要的社会氛围!

  第四,生态道德对于生态立法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众所周知,道德与法是规范人们行为,维持人类的社会生存与自然生存所缺一不可的两种手段。许多规范从道德规范走向社会认同,再走向法律规范似乎是一个必经的过程。生态道德的研究与教育,不仅为制定有关生态保护的法令和制度提供价值论和道德论的基础,同时也为有关法律、制度的执行和贯彻创造着相应的社会条件。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生态建设
环境保护∶环境道德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