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 中国环境报 (1998-08-08)

EM:明天的生态农业


本报记者 刘世昕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饲养大国。据统计,我国每年的生猪存栏量近 4 亿头,牛马等大牲畜 1 亿多头,鸡 3O 多亿只。数百亿吨由牲畜带来的粪便,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近年来,国内许多科研、饲养单位也曾试验过不少牲畜粪便的处理方法,如高温干燥法、热喷法、沼气法等等,但从目前使用的情况来看,这些方法有的耗能高,有的处理周期长,有的投资大,并不能在大范围内进行推广。于是专家学者开始提出从饲料着手,运用动物体内、外连续发酵的生物技术来去除牲畜粪便的恶臭,改善生态环境。于是 --

   

EM 技术走进中国

  EM 是英文“有效微生物”(effective microorganisms) 的简称,它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研制出来的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由光合细菌、放线菌、醉母菌,乳酸菌等 I0 个属 80 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应用在农业技术上具有促进动植物生长、增加畜禽抗病能力、去除畜禽带来的恶臭、改善生态环境等优势。EM 是一种微生物制剂,不含任何化学有害物质,无毒副作用,所以用它作为肥料或配制成饲料所产生了崃的农牧产品是安全健康食品,在日本被称作无公害食品,在我国称为绿色食品。这项技术已经在日本、美国、巴西等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加以应用和推广。

  1992 年,中国农业大学的李维炯教授在日本学习考察回国后、认为在国内发展 EM 技术大有前景,便和夫人倪永珍女士一起潜心研究研究 EM 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方向。当时江苏省农科院刚刚起步应用 EM 技术对土壤进行改良和生态饲料的研究,但是规模比较小。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EM 技术已经成为生态农业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和重要分支,有人称它作微生物生态工程。

  当前,全世界畜牧业的发展都面临这样两个难题,饲料中添加剂和抗生素在动物体内残留给人体带来的危害;畜禽粪便带来的环境污染。EM 技术则应用生物活性动物体内、外连续发酵技术去除粪便恶臭。

   

奇特的饲养场

  在河北雄县有这样一个养鸡场,走近它,你闻不到饲养场特有的异味,走进它,你看不见蚊蝇乱飞的场面。而一年前,同是这一个养鸡场,臭气熏天的鸡粪、嗡嗡乱飞的蚊蝇成了这一带环境污染的罪魁。

  如此大的变化得益 EM 技术带来的生态饲料。据这个饲养场的负责人介绍说,使用 EM 饲料之前,鸡舍 2-3 天冲洗一次还臭得很,而使用 EM 饲料之后,鸡舍可以 10 多天冲洗一次,而且基本上没有了蚊蝇。

  鸡粪没有臭味是由于饲料是由经过筛选的有效微生物组合后配制而成的。李维炯教授介绍说,畜禽的体腔好比一个反应器,使饲料中的微生物在体内迅速繁殖;同时,用这个微生物组合对排出体外的粪便进行科学处理,实现体内外连续发酵,这样就能较为彻底消除粪便的恶臭。

  近 20 年来,科学家发现,畜禽、水产产品中化学合成的促生长剂,抗生素的残留物对人体有毒副作用,甚至会导致人体畸型、基因突变和器官、组织、细胞的癌变。还有专家认为儿童性早熟、身体过胖及一些怪病的出现可能也与肉、蛋、奶食品中的化学残留物有关。这一些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欧盟决定 2000 年开始废除和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刺激等化学药物。

  而 EM 饲料正是在不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的条件下能增强畜禽的抗病率和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

  另外 EM 饲料的应用还可以提高畜禽肉蛋奶的质量。例如对比实验证明,EM 饲料会影响畜禽的脂肪分布,这样原来“食之无味”的鸡肋会因为分布有了脂肪纤维而变得美味可口。同时 EM 饲料可以提高蛋奶的产蛋率,牛的产奶量。

   

广阔的前景

  EM 技术的应用最早在种植业上,经过近十年的发展,EM 技术已经从一开始的仅在 10 个品种内应用发展到现在的数百种品种。一定浓度的 EM 液浸泡过的种子,其发芽率、生长速度都比普通种快,产量可以提高 3.5%-15%。而且还能增强作物的抗病力,特别对棉花的枯黄萎病、草莓的根腐病等的防治效果可达 85% 以上。EM 液主要以秸秆、畜禽的粪便为原料,这样从另一个方面也缓解了秸秆、畜禽粪便给环境造成的压力。

  李维炯教授就曾经应用 EM 技术成功地为海淀区一个垃圾站解决了垃圾站扰民的问题。把用 EM 技术做成的固体发酵物洒在新鲜的生活垃圾上,能就废为宝、把垃圾变成有用的肥料。

  据中国绿色食品总公司基地部经理李显军介绍说,目前我国的 EM 技术在种植业和养殖业已经起步了,一些绿色食品生产厂家用 EM 饲料喂养的鸡、EM 水果已经问市。并且 EM 本身这项技术的发展也很看好。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