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与技术 科学时报 (2003-09-03)

人工增雨过频带来新问题


本报记者 周元春

  今年春季以来,我国北方地区人工增雨活动似乎从未间断;入夏以后,南方许多省份持续高温干旱,人工增雨火炮、飞机的轰鸣声也不绝于耳。“呼风唤雨”、“捕云夺雨”等类似的词汇也不断见诸报端,人工增雨成为各地战胜旱魃、增加水资源的法宝。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人工增雨不是万能的》的报道,报道中谈到,“对于人工增雨,人们还有一种误解,就是以为下了雨旱情就消失了。事实上,通过人工增雨的方式增加降雨后,旱情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并不可能根本消除。”

  事实上,科学家对人工增雨的关注远不止于此:在某地施行人工增雨会不会导致相邻地区、特别是下游地区降雨减少?大范围、频繁的人工增雨作业会不会对长期天气系统、对大气环流产生影响?一系列问题困扰着科学家。

  对于前一个问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一位研究人员告诉记者,一地实行人工降雨导致其下游地区降雨减少,从理论上讲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大多数降雨类型主要依赖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云中过冷水(即云层中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液态水)的含量,一个是冰晶的数量。自然界有些云之所以不降水或降水效率不高,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足够的冰晶粒子,人工增雨就是通过人工引晶的方式弥补云中冰晶的不足,使得降水加强。

  “人工增雨使一部分过冷水提前降到地面,问题在于到达下游之前,过冷水多长时间才能恢复其应有水平。”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研究所张纪淮研究员坦言,目前对于人工增雨后期影响的研究所做不多。在他看来,人工增雨对下游地区肯定是有影响的,但估计不大。张纪淮阐述了他的理由。国内实行人工增雨一般只用一架飞机,作业面积最多几万平方公里,而一个锋面降雨系统通常能够覆盖几个省,应该说,人工增雨对于系统性降水来说影响不大。对于孤立的对流云来讲,由于其自身基本属于局地性降水,所以自然不会对其他地区产生大的影响。

  张纪淮还列举了俄罗斯实行人工消雨的例子,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明问题。俄罗斯施行人工消雨次数很多,技术比较成熟。俄罗斯的人工消雨一般是 7 到 10 架飞机轮番作业,从资料中看,这种大规模的作业也只能做到控制一个特定的小范围内雨量减少,而过了这个区域,雨量马上又恢复了。

  尽管科学家们对于人工增雨的短期影响并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对于人工增雨还是抱有相当支持的态度,因为人工增雨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饱受干旱之苦的国家来说实在太重要了。而且,现在围绕水库进行的人工增雨,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资源存量。

  对于大范围、频繁的人工增雨可能造成的长期影响,研究工作更是寥寥。不过,这也是当人们以有限知识面对无限未来时常有的尴尬。中国科学院院士叶笃正认为,人类活动对于大气环流的影响是 21 世纪大气物理科学领域最有前途的科学问题之一,他提议开展人类大范围活动对天气影响和对气候调节的科学问题研究。当然,人工增雨中包含的种种科学问题也在其中。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气候与气象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