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源保护和管理 人民日报 (2004-11-15)

青海:资源优势助腾飞


本报记者 彭嘉陵

  不久前举办的第五届青洽会上,一批批中外客商蜂拥而来,一个个大项目相继签约;稍后的青海湖环湖自行车赛,则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自行车爱好者;一年四季,一批批旅游者慕名而至,享受这里纯净的空气、湛蓝的天空……青海,正拢聚着越来越多的人气,人们对中国西部这片广袤的土地,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的确,青海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变:道路纵横交错,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城市变新了、长高了,到处是热气腾腾的建设工地,人们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2003 年,青海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390 亿元。今年前 9 月,继续保持 12.1% 的增幅。

对中东部开始有了吸引力

  由于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青海对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强。西部大开发 4 年来,青海已实际利用省外资金 200 多亿元。

  在第五届青洽会上,令记者意外的是,展馆内外省市展台占了一多半,中东部的汽车、日用品等都到青海来打市场。这说明,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海已形成了一定的购买力。

  青洽会一届比一届签的项目多。今年的第五届青洽会上有数百个项目签约,大多是利用青海当地矿产、农产资源的开发项目。其中首批签订的 42 个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就有 24 个,钾肥、石油、天然气、房地产、生物制药、水电站、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开发等都是投资数亿元的项目,甚至有两个 10 亿元以上的项目。日本惠明株式会社将与青海合作,投资 10 亿—30 亿元,共同开发建设黄河上游流域生态经济带。

  作为西部落后省份,青海的优势就在资源上。青海的特色资源——石油天然气、盐化工、藏医药、畜产品、羊毛……对中东部客商及海外投资商具有相当的吸引力。青海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就是利用了这些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了特色产业。

利用资源,发展特色经济

  近年来,青海突出盐湖、油气、煤炭、水电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加工利用,发展短、平、快的旅游业、农畜产品加工业。随着资源的开发利用,青海优势特色产品已形成一定的出口规模,今年以来,铝锭、镁锭、氯化镁、铅、硅铁、碳化硅、地毯等主要出口产品增幅较大,其中,铝锭出口同比增长 3.8 倍。

  此外,青海正在打藏毯这张牌。

  青藏高原盛产高原羊毛,特别适合制作地毯。千百年来,藏民们逐渐将藏毯工艺推向成熟。藏毯是由织工一缕一缕线手工编织出来的,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青海三江源退耕还林还草或禁牧区,藏毯业成为农牧民致富的一个新途径。

  由于缺乏大企业的带动和对国际市场的了解,前些年,青海藏毯业已奄奄一息,许多藏毯厂濒临倒闭。最近两年,一家民营的藏毯经营企业——青海藏羊地毯集团崛起。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家企业重组整合了 6 家勉强维生的国有藏毯厂。去年,藏羊集团出口额达到 1800 万美元,占全国同类产品的 10% 以上。

  过去为了扶贫,政府帮助引进荷兰奶牛,每头牛需 5 万元人民币,年收入 8000 元,仅三口之家脱贫。而生产藏毯,5 万元可建 10 副藏毯机架,安置 80 人就业,人均年收入 4000 元,产出 32 万元。现在,政府的扶贫已更多地转向无偿提供藏毯机架。目前,青海数万农户就业于这一产业。

  还有畜牧业。青海高原上的羊肉香而不腻,营养丰富。但因气温偏低,产量不高。当地政府实行“西繁东育”,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目前已初具规模,仅今年就投入资金 1 亿元,发展各类农牧产业化经营组织 200 多家,直接或间接带动农牧户 30 万户。

  六大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比例达到 65%。订单农业快速发展,订单面积达到 150 万亩。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生产基地加快建设。林业种植稳步推进。

科学发展,宁缺勿滥,拒绝污染

  仍然相对贫穷落后的青海自然希望引进更多外来项目,但青海明确对海内外客商表示:不引进落后、淘汰项目。青海始终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

  青海省省长杨传堂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按照国务院部署,青海今年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认真清理,清理出 8 个不符合继续建设的项目,总投资 16.26 亿元。目前,青海已对这 8 个项目下发了停建或暂停建设的整改通知。

  此外,青海省最近还对黄河上游 53 家高耗能重污染的化工、造纸、皮革、土法炼焦等企业全部关闭,215 家小水泥、小煤窑全部取缔。

  这会不会影响青海发展的速度?面对记者的担心,杨传堂说,这个担心并非没道理。这也正是青海个别地区和部门对项目清理产生的顾虑。今年以来,青海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列倒数第三位。现在清理停建这些项目,有可能使投资增幅进一步下滑。但省委省政府认为,经济发展要与国家宏观政策一致,并要考虑到青海长远发展,不能只图眼前。

  为此,青海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一方面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冶炼、建材、机械等传统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另一方面大力扶持发展资源精深加工、医药、生物、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提升产业素质。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坚持节水节能、减污降耗、高效安全,倡导和推进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环境保护∶政府行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