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源保护 经济日报 (2001-01-06)

西部:开发土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改造盐碱地至关重要


朱力平

盐碱地逐年递增,严重破坏了西部的生态环境,直接威胁经济发展;大面积高效改造盐碱土壤,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面临着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治理盐碱地。高效改良盐碱地,增加土壤肥力,对改善西部生态环境,促进西部特色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盐碱土壤改造方面,若走出一条高效、经济、简便、易行的新路,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盐碱危害是西部土壤资源难以利用的直接原因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全世界盐碱地面积约近 10 亿公顷。我国的盐碱土壤面积约 15 亿亩,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和东北这些干旱和半干旱的地区,大致在沿淮河——颖河——秦岭——西顷山——积石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一线以北的广袤地带,西部土地正处在极易大面积盐渍化的气候地域里。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青文对记者说,西部的生态环境改造和农业结构调整,首先涉及到的重要内容就是改造盐碱化土壤和荒漠化土壤。无论是植树造林、绿化荒漠,还是中、低产田改造,退耕还林、还牧,大多都必须经过盐碱改造。

  近十几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以内蒙古为例,盐渍化土地面积已达 4745 万亩,其中耕地盐渍化面积达到 700 余万亩,占可灌面积的 40%,而且耕地次生盐渍化面积每年仍以 15 万至 20 万亩的速度递增。新疆耕地盐渍化面积约 2600 万亩,尚有宜农荒地 1031 万公顷,其中大部分是盐碱地。

  张青文强调,盐碱危害是造成西部中、低产田和大面积土壤资源难以利用的直接原因。治理盐碱地不仅可以彻底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提高现有土地的综合利用率,而且可以缓解城市建设与农村争地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差的问题。

西部大面积治理盐碱必须以节水为准则

  据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介绍,以往,我国的盐碱土壤治理技术主要是以水利工程为主,大水压盐压碱;种植耐盐碱植物或绿肥。这样的治理技术,必须要有大量资金投入作保证,并以大水漫灌为前提。这在水资源充裕的地区是非常有效的。但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推广起来非常困难。引入“磷石膏”治理盐碱地,投入大,收效甚微。目前,水资源日趋紧张,尤其是盐碱地极为广阔的西北地区,推广起来非常困难。因此,急需发展节水型的盐碱地改良新技术。

  记者从中国农业大学获悉,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生产上所面临的严重盐碱化问题,该校教授张青文等经多年研制,已成功开发出节水型的盐碱土壤改良剂“康地宝”,并通过北京市科委主持的全面严格的评审和鉴定,认为此项科学技术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0 年,科学家们在内蒙古 17 个示范点共 3700 多亩盐碱地上进行了改良治理示范,对小麦、玉米、油菜、油葵、花葵、大豆、芸豆、蜜瓜、籽瓜、西葫芦等 10 多种大田作物和蔬菜作物以及多种牧草、树苗等进行了系统的示范试验,结果增产幅度达 15%~100%。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生物医药研究所等科研教学单位的 7 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赴内蒙古的巴彦淖尔盟和呼和浩特市,对田间试验示范情况进行了现场考察。

  专家们一致认为,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究开发的节水型盐碱地改良新技术先进而实用,既能成功改造中、低产盐碱农田,也能有效治理盐碱荒地;不仅比常规的工程改良技术省水省工,而且能够改良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并做到了当年改造、当年见效,为我国改良盐碱地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有关方面表示,盐碱地的改造在当前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我国对盐碱土壤的改造非常重视,从“六五”到“九五”期间一直是国家攻关项目的重要内容。一批老、中、青科技工作者长期艰苦奋斗达 20 余年,取得了改造盐碱土壤的巨大成就,盐碱地变为米粮仓已不再是梦想。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环境保护∶政府行为
国土资源∶盐碱化
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