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研究∶动、植物资源

大树杜鹃Rhododendron protistum var.
giganteum 和蓝果杜鹃Rhododendron
cyanocarpum的濒危原因研究*


张长芹 冯宝钧 吕元林 周兵 高连明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昆明 650204)

提 要 大树杜鹃 R.protistum var. giganteum Forrest et Tagg Chambeniain 和蓝果杜鹃 R.cyanocarpum F.W.Smith被定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1]。本文对这两种保护植物从资源调查、原产地的土壤分析、种子繁殖和贮存方式、异地保护和异地栽培条件下幼苗生长等 4 个方面作了濒危原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树杜鹃应就地和异地保护并用,蓝果杜鹃则应采取就地保护为宜。

关键词 大树杜鹃 蓝果杜鹃 濒危原因 异地保护

分 类 中图法 S685.21

  大树杜鹃 R. protistum var. giganteum和蓝果杜鹃 R. cyanocarpum均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它们的资源状况如何?什么原因濒危?这是植物保护工作者需要了解和掌握的。

1 大树杜鹃和蓝果杜鹃的资源状况

  根据资料报道,大树杜鹃仅分布于云南西部腾冲县的高黎贡山海拔 2100~2400m 处。现仅存数十株[1]。该种原产地的年均气温 11℃,最热月平均气温约 16℃,极端最高温度 27.8℃,最冷月平均气温 3.5℃,极端最低温 0℃,年降水量约 2000mm,干湿季分明,雨季(5~10 月)降水量为全年的 85%,其中 7~9 月雨量尤多,旱季(11 月至次年 4 月)雨量较少,年平均相对湿度在 80% 以上,土壤是黄棕壤。该种与壳斗科、樟科、木兰科、山茶科植物组成常绿阔叶林。

  为了解大树杜鹃的资源状况,我们分别于 1992、1993 年两次到片马、贡山等地调查该种的分布状况。在片马自然保护区内海拔 2100~2300m 的地段发现了 3 株大树杜鹃,株高可达 4m,并实测了 5×5m 的样方,该样方内有 9~80cm 高的小苗 32 株,小苗较集中生长于北坡溪流边地,该小苗生长地距离最近一株大树杜鹃约 100m。贡山县独龙江亦有大树杜鹃的分布[2]

  蓝果杜鹃分布于云南大理苍山东西坡和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海拔 3000~3900m。我们赴大理调查时发现,在实测的 30×30m 的样方内有 13 株大的蓝果杜鹃,只有 4 株小苗。该种分布地冬季较长,常有冰雪覆盖,年均气温约 8℃,极端最高气温约 25℃,极端最低气温约-20℃,年降水量约 3000mm,土壤为暗棕壤。本种生于苍山冷杉 (Abies delavayi)林缘,有时在山脊部分形成小片杜鹃灌丛。它常和乳黄杜鹃 (R.lacteum)、和蔼杜鹃 (R.jucundum)、棕背杜鹃 (R.fictolacteum) 以及山柳 (Salix sp.)、蔷薇 (Rosa sp.)、鬼灯檠 (Rodgersia sp.)、栒子 (Cotoneaster sp.)、灰叶堇菜 (Viola delavayi)、紫菀 (Aster sp.)等植物混生。

2 原产地的土壤分析

  为研究大树杜鹃和蓝果杜鹃的濒危原因,我们将原产地的土壤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 1。

表 1 原产地氮、磷、钾及活性铁含量
Table 1 Contents of N, P, K and activated iron in soil of R. protistum var. giganteum and R. cyanocarpum

土壤来源 有机质
(%)
水解氮
(mg/100g)
速效磷
(mg/100g)
速效钾
(mg/100g)
活性铁
(mg/100g)
全氮
(%)
全磷
(%)
全钾
(%)
pH
片马大树杜鹃林下 33.85 61.63 13.62 111.56 450.45 2.16 0.24 4.05 4.1
大理花甸坝蓝果杜鹃林下 27.95 45.61 9.35 94.13 1161.45 1.49 0.19 3.73 4.0

  由表 1 可以看出,大树杜鹃原产地土壤不论是有机质、水解氮含量,还是有效磷、有效钾的含量都比较高,而活性铁含量较之蓝果杜鹃原产地则低了 2 倍多。这说明大树杜鹃原产地土质比较疏松,较适宜于大树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而蓝果杜鹃林下的土壤,有机质、N、P、K 的含量均比大树杜鹃原产地的含量低,唯有活性铁的含量比大树杜鹃原产地的高 2 倍多,如此高的含铁量致使蓝果杜鹃原产地的土壤板结,加之蓝果杜鹃果实成熟期在 10 月份,10 月份后,原产地气候正值第一次霜期来临,此时,原产地气温低,再加上气候干燥,果实成熟种子自然散落后与适宜的发芽温度 9~24℃不相适应,再加上土壤板结,没有适宜的土壤条件,这就是造成蓝果杜鹃原产地幼苗稀少的原因之一。

3 大树杜鹃和蓝果杜鹃种子萌发、贮存及子叶形态研究

  为了探讨大树杜鹃和蓝果杜鹃的种子萌发及贮存方式,我们对这两种杜鹃花的种子采取了室内自然贮存和 0~3℃的低温贮存,其发芽率情况见表 2。

表 1 红曲色素衍生物性能比较
Table 1 The comparison of properties in Monascus pigments derivatives

种名 当年发芽率
(%)
贮存一年后
(%)
贮存两年后
(%)
贮存三年后
(%)
子叶形态
大树杜鹃 86 68 39 4 纸质,背面灰绿色
蓝果杜鹃 88 58 26 0 肉质,背面紫红色

注:贮存温度 0~3℃。

  从表 2 可以看出,大树杜鹃和蓝果杜鹃的种子发芽率较高,说明只要有适宜的条件是可以延续下去的,但将种子贮存于 9~24℃的自然条件下一年后就丧失了发芽率,将种子贮存于 0~3℃条件下 3 年就丧失发芽率。

4 人工育苗生长状况

  几年来,我们对这两种杜鹃花进行了人工育苗实验,以探求该两种杜鹃花异地保护的经验。人工育苗生长情况见表 3。

表 3 大树杜鹃和蓝果杜鹃的人工育苗情况
Table 3 Growth of seedling of R. protistum var. giganteum and R. cyanocarpum

种名 苗龄
(a)
苗高
(cm)
基径
(cm)
根长
(cm)
冠幅
(cm)
子叶形态
大树杜鹃 1 3~6.6 0.15 4 5×5 纸质,长椭圆形,长 2~2.5mm,宽不及 1mm,背面灰绿色
2 9~13.5 0.45 6 15×17
3 15~21 0.55 10 22×30
蓝果杜鹃 1 1.6 0.01 3 1.5×2 肉质,阔披针形,长 1.5~2mm,宽不及 1mm,背面紫红色
2 3.1 0.15 5 3×4
3 4.8 0.20 8 4×5

注:以上数字为 50 株平均数。

  从表 3 反映的情况看,大树杜鹃和蓝果杜鹃的营养生长都很慢。从 1984 年播种的大树杜鹃至今没有花芽形成的迹象,营养生长的缓慢直接导致了其生殖生长的延长。另外,根据我们在昆明植物园对这两种幼苗生长的追踪观察发现:①大树杜鹃不耐-1℃的低温,在 1993-01-18 降霜时间内,大树杜鹃叶芽受冻,当温度至-2℃时,叶片脱落,整株叶片脱落继之死亡。②蓝果杜鹃不能耐 25℃以上的高温,异地保护困难。

5 结果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①大树杜鹃虽然自然群落较小,但分布区并不只限于腾冲的高黎贡山,在云南的片马和独龙江地区亦有分布[2]。②蓝果杜鹃在云南的分布仅限于大理苍山的东西坡,大的植株较多,但小苗较少。③大树杜鹃原产地的土壤富含有机质,其含量可达 33.85%。土壤含铁量低,仅为 450.45mg/100g,而蓝果杜鹃原产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仅为 27.45%,但土壤含铁量高达 1161.45mg/100g,致使土壤板结,种子成熟后没有适宜的土壤萌发条件。④大树杜鹃和蓝果杜鹃异地种子萌发较易,种子萌发率可达 86%~88%,但大树杜鹃年生长量仅为 6.6cm/a,且不耐-1℃的低温,温度在-1℃时,大树杜鹃叶芽变为棕色,-2℃时,植株死亡;蓝果杜鹃虽然种子萌发率高,但成苗率极低,幼苗年生长量仅达 1.5cm,且不耐 25℃以上的高温,异地保护困难。

  综上所述,大树杜鹃应是一个能自然更新的种,从其种子萌发、原产地的样方分析及土壤分析都证明了这一点,但大树杜鹃不能适应改变了的环境条件,如突然的低温是导致大树杜鹃濒危的主要原因。蓝果杜鹃的情况则与大树杜鹃相反,如 25℃以上的高温,蓝果杜鹃幼苗出现萎缩而死亡。因此,就这两类植物的保护而言,大树杜鹃应就地和异地保护并用,蓝果杜鹃则采取就地保护为宜。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2闵天禄,李恒.云南独龙江地区杜鹃花属植物的区系组成.云南植物研究,1992(增Ⅴ):65~70

第一作者简介

张长芹,女,1953 年 7 月出生。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艺系,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副主任、副研究员,多年从事杜鹃花的引种驯化和杂交育种工作,发表论文 10 余篇。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270086)资助项目。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濒危物种
濒危物种∶植物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