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研究∶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

川中丘陵区坡坎资源的数量结构与分布特征*


廖晓勇,张先婉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

提 要 从地貌、地面坡度及地层岩性等特征入手,探讨了川中丘陵区坡坎资源的数量结构与分布特征。

关键词 坡坎资源;川中丘陵区;数量结构;分布特征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037(2000)03-0225-04

  坡坎资源是川中丘陵区土地后备资源开发的潜力所在,其不仅数量可观,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与资金投入相对较低,而且开发利用所实现的经济与生态效益相当显著。探讨川中丘陵区坡坎资源的数量结构与分布特征,是持续、有效开发利用坡坎资源的依据。

1 研究区域地理概况

  川中丘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面积 6.03万km2,海拔 350~700m,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主要出露侏罗系沙溪庙组 (J2S)、遂宁组 (J3S)、蓬莱镇组 (J3P) 及白垩系城墙岩群 (K1cg) 和夹关组 (K1-2j) 地层,岩层倾角 5~7°;土壤类型以紫色土和紫色水稻土为主;区域坡坎资源主要由土坎、田埂两大类型构成。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样本测算推断总体的原理,室内通过航片判读、显微镜检测等方法在各典型样地随机布点选择样方,野外采用综合量测法[1]实地测算坡坎系数(坡坎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并运用 FOXPLUS 管理系统建立原始数据库,利用肖维涅 (W.Chanvent, 1868)判据[1]衡量各测算系数的可靠性。

  本研究共包括实测坡坎样方 738 个,总计面积 500.00hm2,其中田埂样方 265 个,面积 206.67hm2,土坎样方 473 个,面积 293.33hm2,基本符合《四川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手册》规定,保证了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3 坡坎资源的数量结构与分布特征

  坡坎资源的数量结构与分布特征直接关系到开发利用价值及其所实现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川中丘陵区 89% 的土地面积为丘陵,坡坎分布面积大。据 738 个坡坎代表样方量测统计,区域单位耕地面积内坡坎所占比例(坡坎系数)为 0.2073,按此系数计算,全区坡坎总面积为 51.23万hm2,相当于全区耕地总面积的 1/4,占全区未利用土地总量的 67.08%。由此可见,坡坎是川中丘陵区一种数量极为可观且极具开发潜力的土地资源。其中,田埂系数 0.1594,面积 13.08万hm2,占全区坡坎总量的 25.53%,主要分布于河谷平坝,浅、中丘地貌区;而土坎则主要集中于丘陵区,面积 38.15万hm2,占全区坡坎总量的 74.47%,是田埂面积的 2.9 倍,土坎系数为 0.2345,亦较田埂系数高 0.0751。

  坡坎资源由于母质来源、形成地理过程、坡面土体供水状况及人工利用和保护程度等背景差异,其数量结构、利用程度及开发潜力与前景均不相同。区别于其它土地资源,坡坎具有独特的评价方法。在此思路指导下,我们对影响坡坎资源数量结构和分布特征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3.1 地面坡度对坡坎分布的影响

  地面坡度是影响坡坎分布的重要地形因素,与坡坎的长短、宽窄等性状密切相关。按不同地面坡度量测统计坡坎系数(表 1)可见,随着地面坡度由小变大,单位耕地面积内的坡坎面积不断增加,所占比例不断增大,从 0~2°的 0.1139 增至≥25°的 0.3548,相邻坡度级间的增幅亦呈递增趋势,由 0.042 变化到 0.075。在区域低坡度(0~2°)地带,坡坎几乎全部为田埂类型,而土坎面积很小达不到测算规程的要求,因此,坡坎系数主要由田埂系数构成;相反,在高坡度(≥25°)地带,因灌溉条件的限制,田埂分布面积很小,坡坎系数则主要由土坎系数构成。而田埂由于兼具蓄水的功能,人为的围边筑埂增大了其宽度与长度,亦使得同一地面坡度的田埂系数大于土坎系数。统计各典型样地田埂、土坎在各坡度级内的分布比例(表 2)不难看出,区域内 90%~95% 的田埂面积分布于坡度小于 15°的平坝、丘陵坡脚、冲沟中下部及中部等地势较为平缓的地形部位,而 85%~90% 的土坎面积则比较集中于坡度大于 6°的丘陵中部、中上部及顶部等地势较陡的地形部位。

表 1 川中丘陵区不同地面坡度坡坎系数
Table 1 The rice ridge and terrace slope coefficient of different slope gradients

坡度(°) 0~2 2~6 6~15 15~25 ≥25
田埂系数 0.1139 0.1584 0.2148 0.2962   
土坎系数    0.1537 0.2049 0.2794 0.3548
坡坎系数 0.1139 0.1560 0.2109 0.2800 0.3548

表 2 典型样地不同地面坡度坡坎分布比例 (%)
Table 2 The rice ridge and terrace slope distribution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slope gradients (%)

典型样地 坡度(°) 合计
0~2 2~6 6~15 15~25 ≥25
乐山市中区 田埂 36.51 28.87 22.10 12.52    100.00
土坎    2.57 9.01 20.78 67.64 100.00
荣昌县 田埂 14.13 38.58 41.01 6.28    100.00
土坎    6.03 34.20 43.24 16.53 100.00
资阳县 田埂 32.19 64.24 3.57       100.00
土坎    2.01 50.16 46.97 0.86 100.00
乐至县 田埂 1.96 61.45 33.19 3.40    100.00
土坎    2.40 68.35 20.18 9.07 100.00
中江县 田埂 46.29 37.00 14.94 1.77    100.00
土坎    12.10 52.33 34.90 0.67 100.00

3.2 地貌特征对坡坎分布的影响

  地貌控制了水热条件,从而控制了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分布特征,与之相联系的坡坎亦然。比较代表不同地貌的各典型样地坡坎分布(表 3),在川中丘陵区南部,从浅丘、中丘到深丘,田埂、土坎分布面积相当,比例变化较小,为 1∶1.1 到 1∶1.3,明显高于中部和北部的中丘与深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降水较多、较早,在丘体顶部平台上尚可蓄水种稻的缘故。比较同一代表区域浅、中丘与中、深丘田埂在坡坎中分布比例,由于浅、中丘坡缓谷浅,灌溉便利,因而田埂分布比中、深丘相对较多,所占比例也相对较大。一般而言,丘陵的相对高差愈大,土坎在坡坎中所占比例亦显著增大。

表 3 川中丘陵区不同地貌坡坎分布
Table 3 The rice ridge and terrace slop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landforms

典型样地 代表区域 地貌类型 坡坎分布
   面积(万 hm2 占坡坎比例 (%)
乐山市中区 南部 中、深丘 田埂 0.35 43.75
土坎 0.45 56.25
合计 0.80 100.00
荣昌县 南部 浅、中丘 田埂 0.66 48.89
土坎 0.69 51.11
合计 1.35 100.00
资阳县 南部 浅、中丘 田埂 0.59 26.94
土坎 1.60 73.06
合计 2.19 100.00
乐至县 中部 中、深丘 田埂 0.49 21.59
土坎 1.78 78.41
合计 2.27 100.00
中江县 北部 中、深丘 田埂 0.42 18.67
土坎 1.83 81.33
合计 2.25 100.00

3.3 地层岩性特征对坡坎数量结构和分布的影响

  岩层是坡坎形成的物质基础。不同地层其岩层组合与风化成土能力不同,导致坡坎的形成地理过程、形态发育及空间分布各异。比较川中丘陵区各紫色地层坡坎系数(图 1),以遂宁组最高,达 0.2362,其次是蓬莱镇组、夹关组和沙溪庙组,分别为 0.2078、0.2068、0.2062,最低的是城墙岩群,仅 0.1818。这主要是由于遂宁组厚层泥岩夹薄层粉砂岩物理风化崩解强烈,风化产物极易受到侵蚀,产生较大面积的侵蚀边坡;此外,为减少坡面水土流失,一般将丘体由圆形修整为梯形,亦人为增加了坡坎面积,导致坡坎系数增大。在夹关组厚层砂岩上,地貌以中、深丘为主,谷深坡陡,单块耕地面积偏小,因而单位耕地面积内的坡坎数量较多,面积较大,尤其田埂坡面土壤砂粒含量高,质地轻,为保蓄水分而增加其宽度与厚度,使得坡坎系数增大。在砂、泥岩互层的沙溪庙组、蓬莱镇组和城墙岩群地层上,砂岩层承接泥岩风化产物形成自然梯地地貌,坡坎则分布于梯地边缘,比之于遂宁组地层坡坎系数均较小。而其中位于区域偏北的城墙岩群地层,则因其单块耕地面积偏大,单位耕地面积内的坡坎数量较少,面积较小,因而其坡坎系数位于各紫色地层之末。

nr20000306-1.gif

图 1 川中丘陵区各紫色地层坡坎系数
Fig.1 The rice ridge and terrace slope coefficient of different purple strata

  从不同母质来源的坡坎分布面积来看,由于区域各紫色地层出露面积大小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中耕地面积各异[3],因而坡坎分布面积亦有着显著差异(图 2)。各紫色地层中沙溪庙组坡坎分布面积列于首位,集中了全区坡坎总量的 33.81%,其次是遂宁组、蓬莱镇组和城墙岩群,坡坎分布面积各占全区坡坎总量的 29.61%、24.08% 和 11.62%,夹关组为最低,仅占 0.88%。

nr20000306-2.gif

图 2 川中丘陵区各紫色地层坡坎面积
Fig.2 The rice ridge and terrace slope area of different purple strata

  可见坡坎的面积分布首先与地层出露面积密切相关。就田埂而言,全区各紫色地层田埂分布面积沙溪庙组列于首位,达 5.64万hm2,夹关组排于最末,仅 0.16万hm2,分别占全区田埂总面积的 43.15% 和 1.19%。而土坎分布面积则以遂宁组最大,计 11.70万hm2,沙溪庙组与之接近,为 11.68万hm2,分别占全区土坎总面积的 30.66% 和 30.61%,夹关组土坎分布面积仍为最小,只有 0.30万hm2,仅占全区土坎总面积的 0.78%,比较同一紫色地层田埂、土块分布面积比例,蓬莱镇组田埂、土坎分布面积差异明显,其比例为 1∶4.3,其次为遂宁组和城墙岩群,分别是 1∶3.4 和 1∶3.0,沙溪庙组和夹关组田埂、土坎分布面积相当,二者比例分别为 1∶2.1 和 1∶1.9,差异较小。说明全区土坎占有坡坎的主要部分。

  从母质来源分析区域坡坎资源,其不仅数量大,而且质量也高,利用和开发很有前景。田光龙等[2]曾指出紫色土中粘粒矿物与它发生的母岩接近,多为 2∶1 型粘土矿物。如沙溪庙组粘土矿物以水云母—蒙脱石型为主,而蓬莱镇组则以蛭石—水云母型为主,这两种类型的粘土矿物,特别是前者吸水、保水能力均强。可以设想,以含此类粘土矿物的母质形成的坡坎,其利用开发前景必为广阔。

4 结论

  (1) 川中丘陵区是四川盆地坡坎资源最集中的区域,坡坎总计面积 51.23万hm2,相当于全区耕地总量的 1/4,是一种开发潜力很大的土地资源。

  (2) 坡坎系数随地面坡度增大而增大,其中小于 15°和大于 6°的地形部位分别是川中丘陵区田埂与土坎分布最集中的区域。

  (3) 川中丘陵区各紫色地层坡坎分布面积以沙溪庙组居于首位,遂宁组、蓬莱镇组和城墙岩群次之,夹关组排于最末。从数量、质量两方面考虑,区域坡坎有着很大的利用开发前景。

参考文献

1 四川省国土所.四川盆地净耕地系数测算方法及精度分析研究.成都:成都地图出版社,1994.
2李仲明.中国紫色土.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3廖晓勇.川中丘陵区坡坎形成地理过程特征探讨.山地学报,2000,(4).

第一作者简介

廖晓勇 (1971-),男,四川自贡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农业与农村持续发展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9671068)。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国土资源∶土地利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