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研究∶生态旅游

海滩旅游资源质量评比体系*


李占海,柯贤坤,周旅复,王爱军

(南京大学 城市与资源学系,江苏 南京 210093)

提 要 论文回顾了当前国内外海滩旅游资源质量评价体系的发展现状,并依据我国具体状况,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评价体系。新体系选择 80 个评价因子,分为旅游资源条件和可利用条件两个大类,前者包括地貌、水体、气候气象、生物、人文等 5 个亚类;后者包括基础设施及管理、安全、卫生等 3 个亚类。论文建立的新的海滩质量评比展示模式将有利于国内外海滩的质量对比,可促使我国海滩旅游业与国际接轨、能够向人们提供较多的海滩质量信息并利于海滩的经营管理。

关键词 海滩;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和模式

中图分类号 F592.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037(2000)03-0229-07

  海滩是人们海洋旅游的首选目的地,国外海滩旅游已非常成熟。在向世界出售阳光、大海和沙滩的西班牙,每年国际旅游收入多达 250 亿美元[1];在美国,海滩旅游是第一位的旅游方式,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2];有些地区,人们不惜重金建造人工海滩[3]。可见海滩旅游在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海岸线漫长,海滩旅游资源优良而众多,海滩旅游业方兴未艾。

  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海滩是由海滩地貌、水体、生物、气候气象、人文等多种资源要素组成的集合体。如何客观、科学、系统、全面地评价海滩旅游资源质量一直是地理界和旅游界的热门话题。在这方面,国外进行大量研究,建立了一系列较成功的和实用的评价体系或模型[4~8]。相比之下,国内学者虽作过一些工作[9~14],但未形成完备体系。本文拟综合国内外文献资料,从资源开发管理、规划、经营决策及为游客服务的角度出发,制定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滩旅游资源质量评价体系,为我国海滩旅游资源质量的分类分级提供科学的标准和依据,使我国海滩质量的评价评级、海滩质量的升级[2]与国际接轨。

1 国内外海滩旅游资源质量评价现状

1.1 国外现有主要海滩旅游资源质量评价体系

  欧洲“蓝旗”评价体制(欧洲环境教育联邦委员会采用)共有 26 个指标,其中水质 7 个、环境教育和信息 6 个、海滩旅游资源管理 13 个。1993 年后,水质标准由强制性(“I”级)提高到指令性(“G”级)。必须达到的强制指标有:水质和采样点信息展示,管理部门的海岸环境教育活动,对汽车、垃圾倾倒、非法野营、狗进入海滩的管理等。要求做到的指标有:足够的垃圾收集点、海滩每日清扫状况、进入海滩的安全性、卫生设施、救生设备和人员、紧急救护等。建议提供饮用水、电话厅、残疾人服务设施等。1994 年,欧洲有 1454 个海滩被授予蓝旗[4]

  海岸整洁奖评制度始于 1992 年,由英国海岸整洁组织制定。奖励对象为海滩胜地和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海滩。获奖海滩必须满足设施、管理、海滩整洁、水质方面的高要求。海滩胜地的评价指标有 29 个,乡村海滩 13 个,主要包括水质、海滩、潮间带、安全、清洁、管理、信息、教育等。水质必须满足 I 级,对满足 G 级水质标准的给予海滨大奖。1998 年,有 249 个海滩被授予海滨奖[5]

  优良海滩标准是由英国海洋保护学会提出的,主要评价海滩水质,分为五级。接受推荐的海滩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是四级(即 100% 通过 I 级,80% 通过 G 级)。有些水质达五级的海滩,因不满足其它条件而未被推荐,如:海滩信息不足、有污染源或杂物、海浴条件危险等。该组织对达到四级水质并满足其它评价条件的海滩给予推荐和详细描述。1995 年,英国共有 98 个海滩受到推荐[4]

  哥斯达黎加评价体系用于区分海滩大众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6],有 113 个评价因子,分 6 组,每一组又分有益类和有害类(表 1)。每一因子得分范围 0 到 4,海滩最后排名得分由有益因子得分总和减去有害因子得分总和。

表 1 哥斯达黎加海滩评价体系的因子分布状况
Table 1 Some parameters used in the beach appraisal system in Costa Rica

评价项目 有益因子 有害因子
因子分布
状况(个)
水体 (10)、海滩 (9)、沙子 (6)、岩石 (11)、海滩总体
环境 (11)、周围地区 (5)
水体 (16)、海滩 (7)、沙子 (10)、岩石 (11)、海滩总体
环境 (12)、周围地区 (5)
沙滩地区 沙的硬度、气温、颜色、坡度、宽度、长度 反射系数、岩石、粘沙、侵蚀、污染、垃圾、陡坡
沙质滨岸 植被范围、植被质量、基底硬度、干海滩范围 沙丘、扬沙、垃圾、无植被、有毒/带刺植被
自然环境 限制进入、风景变化性、可利用空间、进入性 障碍、私人区域、承载能力、脆弱的沼泽系统

  格拉摩根-马里兰大学的评价体系有 50 个因子[7],有利于体现游客倾向,其中自然类因子 18 个,生物类 10 个,人类利用和影响类 22 个(表 2)。每一因子的得分范围从 1(差)到 5(好)。应用本体系对美国 65 个、英国 182 个、土耳其 28 个海滩进行了评价,产生了一个用百分数表示的海滩质量评比排行榜。莱瑟曼应用该体系对美国海滩进行评比,并定期在报纸和网络上发布美国海滩排行榜[8]。他还评出美国最优美、最适宜运动、最适宜度假、最宜人和野趣性最高的海滩。

表 2 格拉摩根—马里兰大学海滩评价体系的部分评价因子
Table 2 Some parameters in the Glamorgan-Maryland beach appraisal system

评价项目 评价因子
自然类 低潮线以上沙滩宽度、沙滩物质组成、沙滩变化状况、水温、气温、晴天数、雨量、风速、岩岸流、裂流、破浪大小、沙滩坡度(水下)、沙色、沙滩柔软性、潮差、海滩形态等
生物类 水的透明度、水色、悬浮物含量、赤潮、野生动物、水中海藻量、害虫(蚊、苍蝇等)、海草气味等
人为作用和影响类 垃圾和杂物、玻璃和砾石、建筑物、油污等、进入性、周围景色、植物、安全记录、救生员、和谐性、噪声、公共安全性、饲养动物的可进入性等

  研究发现,不同性格和社会背景的人偏好游览不同开发程度的海滩[5]。因此,英国格拉摩根大学的评价体系将海滩开发程度分五种类型。为考察人们对海滩旅游的偏好性和首选性并确定各类因子的权重,研究者设计了一个由海滩开发程度和另外 49 个评价因子组成的调查表(表 3),自然类因子 19 个,生物类 9 个,人文类 21 个。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三类因子的权重分别为 39.2%、19.6%、41.2%。利用调查数据,对海滩安全性、气候适宜性、海滩风景美学进行间接评价。海滩最后得分由加权运算而获得,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目前,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工作仍在英美等国进行。

表 3 英国格拉摩根大学海滩评价体系调查的部分因子
Table 3 Some parameters investigated by the appraisal system of Glamorgan University, UK

评价项目 评价因子
海滩开发程度 没有设施、极少必须设施、设施较全的小型浴场、设施齐备的中型浴场、高度开发的大型浴场
自然类 海滩潮上、潮下带物质组成及宽度、潮上带平均坡度、中潮线到水深 0.5m 处的距离、沙色、海滩微气候、气温、水温、日照、风速、雨量、水清晰度、破浪大小、安全性、海岸美学价值、水下障碍、危险地貌等
生物类 水飘浮物、沿岸动物种类、昆虫等害虫、外海危险动物状况、海草气味、海滩海草量、水质、花朵等
人为作用和影响类 废气、烹饪味、海滩杂物、沙中油块、可进入性、洗手间数量和状况、冲洗室数量和状况、淡水、餐馆或咖啡屋、酒吧、椅或太阳床、保安、噪声、最近停车位置、车辆及动物的可进入性、水上运动管理等

1.2 我国海滩旅游资源质量评价的现状

  我国学者已有一些工作,如在秦皇岛海水浴场水质分析及污染防治研究中,选择了 5 个水质指标[9]。另有学者对海滨旅游度假区的生理环境及海滩的旅游适宜期进行了评价[10]。在海南省海甸岛东北部岸滩海域旅游资源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中,选择了坡度、水色、风速、波高、水温、光照、砂粒径等 13 个自然因子,pH、DO、COD 等 6 个水质因子,油块、铜铅镉汞等 8 个海滩底质因子,给出了每一因子的评价标准及权重,并进行了评分对比[11]。在辽宁沿海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中,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计分法,选取多个因子,对海滨浴场等进行综合定量评价[12],对该地区的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滩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初探

  以上各评价体系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海滩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欧洲“蓝旗”制评价因子较少,不够深入。英国海岸整洁奖评制对不同开发程度的海滩采用不同评价体系。优良海滩标准将不符合某些评价标准的海滩不予推荐。哥斯达黎加评价体系选取的因子较多,但对海滩因子进行有益和有害类划分及对评分标准的规定带有主观性。格拉摩根-马里兰大学评价体系的评价角度较全,但对海滩自然、生物因子的评价相对较少,不够全面。此外,它把对旅游活动产生不同影响的因子划归在一起,使分类较混乱。英国格拉摩根大学评价体系从有利于游客的角度出发,考虑人们的偏好性并利用权重计算得分,能向人们提供较多的旅游信息,利于全面了解海滩状况。

  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的评价体系。根据我国海滩旅游资源的环境和客源特点,借鉴国内外评价体系的优缺点,从和国际海滩接轨、利于游客选择旅游地和海滩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适合我国的评价体系显得十分重要。

2.1 因子选择

  海滩旅游资源是由地貌、水体、气候气象、生物、人文等多种旅游资源要素组成的集合体,各要素在不同方面、程度上满足海滩旅游的需求,它们在构景、造景、育景、成景方面及在各种海滩旅游活动中相互促长、映衬,互为主次,共同塑造优美的海滩环境[15、16],是一种极佳的资源要素组合配置方式。因此,海滩旅游资源具有汇集性、整体性。鉴于以上特点,我们以海滩地为核心,包括其周围重要景点,采用分层次综合、定性定量相结合等方法,将影响旅游活动、体现旅游管理的因子,包括重要偏好因子,纳入评价体系,经增添、筛选、引用,最后确定 80 个因子,以求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海滩旅游资源的质量。

2.2 因子分类

  遵循因子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及其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不同,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因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旅游资源条件,主要评价旅游资源的规模、特殊度、美学观赏价值、康娱价值、组合条件、聚集条件,依据因子性质和成因的不同,分 4 个亚类;另一类是旅游资源的可利用条件,主要由设施、管理及影响人身健康、安全的因子组成,分 3 个亚类(表 4)。海滩开发程度是了解海滩发展状况的主要因子,也是影响选择游地的重要偏好性因子,对其单独评价,分为:a 为未开发(无设施)、b 为极简单的(必要设施)、c 为小型浴场(设施较齐全)、d 为中型浴场(设施齐全)、e 为大型浴场(开发程度高)、f 为国际标准级浴场。

表 4 中国海滩旅游资源质量评价体系及因子
Table 4 The quality appraisal system and parameters of the beach tourism resources of China

得分 0(超标因子) 1 2 3 4 5
一、旅游资源条件(大类)                  
1. 地貌亚类(14 个因子)                  
(1) 平均低潮位时滩面宽度 (m)    50~100 100~150 150~200 200~300 >300
(2) 平均高潮位时滩面宽度 (m)    20~50 50~100 100~150 150~200 >200
(3) 海滩长度 (m)    200~500 500~1000 1000~1500 1500~2000 >200
(4) 高潮线以上的平均坡度(°)    8~12 6~8 4~6 2~4 <2
(5) 中潮线到水深 1m 处的距离    20~40 40~80 80~160 160~240 >240
(6) 平均高潮线以上物质    砂砾 粗砂 中砂 中—细砂 细砂
(7) 平均高潮线以下物质    砂砾 粗砂 中砂 中—细砂 细砂
(8) 海滩的弯曲度    平直 微弯 较弯 螺线型
(9) 向海的开阔度    较小 较大 很大
(10) 沙子的色彩    暗灰 浅灰 红棕 白/金黄
(11) 海滩的冲淤状态 严重侵蚀 严重加积 明显加积 微蚀 微积 平衡
(12) 向海景观    很差 一般 很美
(13) 向陆景观    很差 一般 很美
(14) 沙浴康乐价值    很低 较高 很高
2. 水体亚类(9 个因子)                  
(15) 水温(°)    <19/>35 <23/>32 <23~25/>30 25~28 28~30
(16) 水色    黑/褐色 暗灰色 浅灰色 浅绿/蓝色 蔚蓝
(17) 水透明度 (m)    0.3~1 1~2 2~3 3~4 >4
(18) 潮差 (m)    3~3.5 2.5~3 2~2.5 1.5~2 <1.5
(19) 沿岸流强弱 (m/s) >0.5 0.30~0.45 0.20~0.30 0.10~0.20 0.05~0.10 <0.05
(20) 裂流强弱 (m/s) >0.5 0.30~0.45 0.20~0.30 0.10~0.20 0.05~0.10 <0.05
(21) 裂流数量(个/km)    ≥6 5 3~4 1~2
(22) 海浴康乐价值    很低 较高 很高
(23) 海上运动的适宜性    限制很大 限制较大 较适宜 适宜 很适宜
3. 气候气象亚类
(13 个因子,较适宜的旅游期内)
                 
(24) 温度(°)    7~27 10~15 15~25 18~24 21~24
(25) 日照 (h/d)    5~6 6~7 7~8 8~9 >9
(26) 空气的洁净度 很不洁净 不洁净 较不洁净 较洁净 洁净 很洁净
(27) 平均风速 (m/s) >5 3.5~5 2~3.5 1.5~2 1~1.5 <1
(28) 降雨量(mm/月)    150~250 100~150 60~100 30~60 <30
(29) 适宜期的长度(个月)    1~2 3~4 5~6 7~8 >9
(30) 日温差感受    不舒服 较不舒服 较舒服 舒服 很舒服
(31) 温湿指数    <5/>30 5~10 或
27~30
10~15 或
25~27
15~18 或
22~25
18~22
(32) 奇特、美丽的天象    极少 很少 较少 较多 很多
(33) 天空的颜色    灰色 浅灰色 浅蓝色 蔚蓝 湛蓝
(34) 空气的气味    异味很浓 异味较浓 宜人 极宜人
(35) 日光浴的康乐价值    很低 较高 很高
(36) 空气浴的康乐价值    很低 较高 很高
4. 生物亚类(6 个因子)                  
(37) 沿岸野生动物种类    <5 5~10 10~15 15~20 >20
(38) 可观赏野生动物数量(个)    <10 10~30 30~60 很多
(39) 动物的观赏性(色、形、声)    很低 较低 较高 很高
(40) 沿岸植被种类    5~10 10~15 15~20 20~25 >20
(41) 沿岸植被覆盖度    25%~40% 40%~55% 55%~70% 70%~85% 85%
(42) 植物的美感(色、形、味)    很低 较低 较高 很高
5. 人文资源亚类(8 个因子)                  
(43) 海滩区位    很差 一般 优越 很优越
(44) 知名度    县级 市级 省级 国家级 国际级
(45) 民俗风情的吸引力    极小 很小 较小 很大
(46) 大型活动的吸引力(文娱、节庆等)    极小 很小 较小 很大
(47) 海滩装饰物的美学价值(雕塑等)    很低 较低 较高 很高
(48) 文物、古迹、建筑的游览价值    很低 较低 较高 很高
(49) 海滩区的历史文化因缘    极少 很少 较少 丰富 很丰富
(50) 人造景观与自然的协调度    很低 较低 一般 很高
二、资源的可利用条件(大类)                  
1. 基础设施与管理亚类(14 个因子)                  
(51) 中心城镇与外界的交通方式
(汽车、火车、飞机、船)
很难进入 一种 两种 三种 四种
(52) 交通终点到海滩的距离 (m) >2000 1500~2000 1000~1500 500~1000 250~500 <250
(53) 是否允许车辆/动物进入海滩 全部允许 部分允许    极少允许    不允许
(54) 水上运动产生的干扰 很强烈 强烈 较强烈 较小 很小
(55) 近海滩建筑/城市化程度    很高 较低 很低
(56) 海滩平均拥挤程度(人/100m2    60~80 40~60 20~40 10~20 <10
(57) 使用洗手间的方便程度 很不方便 不方便 较不方便 较方便 方便 很方便
(58) 洗手间的卫生状况 很不干净 不干净 较不干净 较方便 干净 很干净
(59) 使用冲洗室的方便程度 很不方便 不方便 较不方便 较方便 方便 很方便
(60) 冲洗室设备卫生质量 很差 较差 较好 很好
(61) 餐馆及饮水 很不方便 不方便 较不方便 较方便 方便 很方便
(62) 椅、太阳床(人/个)    50~70 30~50 15~30 5~15 <5
(63) 服务水平及质量 很差 较差 较好 很好
(64) 食、宿、购、娱的条件 很差 较差 较好 很好
2. 安全亚类(10 个因子)                  
(65) 安全标志 无或很不健全 不健全 较不健全 较健全 健全 很健全
(66) 进入海滩过程中的安全性 无或很差 较差 较高 很高
(67) 急救设施及救生设备 无或很少 较少 较充足 充足 很充足
(68) 社会治安 很差 较差 较好 很好
(69) 危险动物出现状况(年/次) 多次/年 1~5 5~10 10~15 15~20
(70) 植被的危害性 很大 较大 较小 很小 极小
(71) 危险天气(次/游期内) 很多 5~10 3~5 1~3 极少
(72) 危险性悬崖峭壁 很多 较多 较少 很少 极少
(73) 水下危险地形、地物 很多 较多 较少 很少 极少
(74) 沙中天然有害物质的危害 很大 较大 较小 很小 极小
3. 卫生亚类(6 个因子)                  
(75) 大气质量 重污染 轻污染    尚清洁 清洁 很清洁
(76) 水质 重污染 轻污染    尚清洁 清洁 很清洁
(77) 沙子/底质的污染状况 重污染 轻污染    尚清洁 清洁 很清洁
(78) 噪声(交通/工商)(分贝) 70 50~60 40~50 30~40 20~30 极小/无
(79) 蚊、蝇等害虫 很多 较多 较少 很少 极少
(80) 赤潮的发生频率(年/次)    ≤1 2~5 5~10 10~15

2.3 因子评分标准

  采用六级制评分规则,因子得分范围 0 至 5,分值越高,质量越好;分值为 0,表示因子状况对某些旅游活动有较大限制,或对人体健康安全有较大不良影响和伤害,定名为超标因子。参照国内外评分标准和我国有关规定,将部分可量化因子的评分标准作适当调整,使计分更科学、实用。对不可量化因子采用模糊性评价方式,如很差、较差、一般、美、很美,可通过对游客和专家的问卷调查进行评分。为详实显示海滩旅游资源质量,各亚类单独计分,分值为各因子的得分之和,便于对海滩间同一亚类的横向比较及显示各亚类在总评价体系中的得分状况。海滩综合得分为各亚类得分之和。

  卫生亚类中大气、水质和底质因子的评价,采用我国环境部门规定的标准,其卫生状况及海滩沙组分对人体安全健康有重要影响,如遭重污染或含有害物质,则不宜在海滩上进行任何旅游活动。若其中任一因子得分为零,规定该海滩(至少目前状况下)为不适宜旅游的海滩。我们将这些评价因子定名为先决条件因子,分别为:适宜旅游,短期不宜旅游,长期不宜旅游。

2.4 综合评比及信息展示模式

  评价、评比的目的是向游客提供详实的资源质量信息,让游客在了解信息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海滩;同时,让经营管理部门认清资源质量状况及其在国内外的地位,以便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和潜力,不断改善、提高海滩质量,促进质量升级,使经营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标准迈进。为此,本文建立了中国海滩旅游资源质量评比及信息展示模式(表 5)。该模式可向公众提供海滩旅游资源各亚类的得分,又可将得分转化为其它形式,如百分数,便于海滩质量对比和不同评价模式间的参照,利于人们从多角度选择适宜的海滩,使海滩管理部门参照评分结果提出有效的经营管理措施。我们希望今后能联合有关部门,依据本评价体系,从南到北在我国沿海选取 12 个著名的海滩胜地(大连、秦皇岛、青岛、连云港、普陀山、鼓浪屿、基隆、湛江、香港、澳门、北海、三亚),对其调查、评价,将各因子评分及最终评比排名结果提交给各参评海滩管理部门并向社会公布(表 5),以此来推进我国海滩旅游业的友好竞争和发展。

表 5 海南旅游资源质量综合评比及信息展示模式
Table 5 The model for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and display of the beach tourism resources

海滩地 先决条
件因子
海滩发
展状况
旅游资源条件 可利用条件 综合
得分
超标因
子列举
地貌
亚类
水体
亚类
气候气
象亚类
生物
亚类
人文
亚类
基础设施与
管理亚类
安全
亚类
卫生
亚类
最大得分       70 45 65 30 40 70 50 30 400   
海滩 A                                    

3 讨论与结论

  一个好的海滩资源质量评价体系应客观、科学、系统、全面地反映海滩旅游资源的质量状况,有效地帮助人们选择海滩,管理治理海滩。旅游资源质量评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具有多方面、多形式、多内容、多层次、动态性、时间性的特点[16]。从不同评价角度出发,会得出截然不同的评价结果,每一评价体系只能是客观状况一定层次上的主观反映。所以我们应建立一个由多个评价角度组成的综合评价模式,才可科学、完备地反映资源质量。

  本体系属基础层次的综合评价,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应在此基础上,建立直接指向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和经济条件的游客,并应建立指向经营管理层、美学价值和康娱价值等的高级专项评价,以期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应该指出的是,本文的评价方法也可用于对其它类型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经过增添、筛选、引用,根据各因子性质和影响差异,建立了一个从我国国情出发的综合海滩资源评价体系,它由两个大类、8 个亚类和 80 个因子所组成。它们是旅游资源条件大类,包括地貌、水体、气候气象、生物、人文亚类;可利用条件大类,包括基础设施及管理、安全、卫生亚类。该体系采用 6 级 5 分制的新评分规则,用超标因子处理限制性因子,用先决条件因子判定海滩是否适宜旅游。本文新建立的海滩旅游资源质量评比及信息展示模式,可提供较多的重要的细节信息,它采用新的计分方式,利于不同计分方式之间的转换。

参考文献

1 李泽儒.中国旅游年鉴 1996[Z].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6,437~438.
2Houston, J R. International tourism and U S beaches [J]. Shore&Beach, 1996, April, 3~4.
3Nielsen N. Construction of a recreational beach using the original coastal morphology [A]. Koege Bay, Denmark Fabbri P. Recreational Uses of Coastal Areas [C].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0,177~189.
4Williams A T, Morgan R.Beach awards and rating systems [J]. Shore&Beach, 1995,63(4):29~33.
5Morgan R A Novel. User-based rating system for tourist beach [R]. Dept. of Geogr, Uni. of Glamorgan, 1999.
6Chaverri R. Coastal management: the Costa Rica experience [A]. O T Magoon. Coastal zone' 87 proc. 5th Symposium on Coastal and Ocean Management (Vo1, 5) [C]. USA: Amer. Soc. Civ. Eng, 1989,5:1112~1124.
7Williams A T, Leatherman S P, Simmons S L. Beach aesthetic values: the SW peninsula [R]. UK. Proc.Int. Coastal Congress, 1992,251~262.
8Leatherman S P. Beach rating: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J]. 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 1997,13(1):253~258.
9马灿云.秦皇岛市沿岸海水浴场水质现状分析及污染防治对策[J].海洋环境科学,1997,16(2):67~71.
10赵宁羲,杨达源.海滨旅游度假区的生理环境评价[J].海洋科学,1996,(6):66~68.
11陈春华.海甸岛东北部岸滩海域开发旅游资源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J].南海研究与开发,1992,9(3):45~51.
12李悦铮.辽宁沿海地区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0,15(1):46~50.
13栾维新,潘建纲.论海南省滨海旅游业的开发途径[J].南海研究与开发,1992,(3):40~44.
14傅文伟.旅游资源评估与开发[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31~82.
15苏文才,孙文昌.旅游资源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68~84.
16郭跃,张述林.旅游资源概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82~88,264~270.

第一作者简介

李占海 (1975-),男,山东省临清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海洋沉积动力学与海洋资源开发管理研究。

* 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基金 (9905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9976026);江苏省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
致谢:张捷博士、金波先生、刘浩龙先生(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P French博士(英国伦敦大学)、S Leatherman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R Morgan博士(英国格拉摩根大学)为本项研究提供了部分论文资料,特此致谢。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旅游业
生态系统∶水∶海岸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