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生态旅游 |
辽宁沿海地区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
(南京大学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93)
辽宁沿海地区是辽宁省旅游业的主体部分。科学地评价分析其旅游资源,发展辽宁沿海旅游业,是建设海上辽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海洋进军的重要步骤,对辽宁沿海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旅游资源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这不仅因本身包罗万象难以用统一的标准度量,也由于人的主观因素,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职业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对旅游资源的定性分析是常用的、传统的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对旅游资源的评价正由定性向定量分析方法方向发展。对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用得较多的有层次分析法、Fuzzy 综合评判、模糊赋分法、特尔菲法等几种。其中层次分析法简单易行,能有效地处理旅游资源评价中那些难以完全用定量方法来解决的问题。它可以将复杂的旅游资源分解成若干个层次,逐层分析,逐个比较,建立一个树状结构,取得各点的量值,从容地展开评价。可以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下面就用此方法来评价辽宁沿海地区旅游资源。 1 建立目标层次结构 本评价是结合辽宁沿海地区旅游资源状况构造的(图 1)。由于海水浴场资源是本区旅游资源的主要部分。因此把旅游资源评价层分为两大部分:海水浴场资源和其他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分别按沙滩长度、面积、可浴面积和观赏特征、科学价值、文化价值进行资源条件的评价。 图 1 辽宁沿海地区旅游资源层次结构 2 权重计算及结果分析 用数值 1、3、5、7、9 标度两指标相比较前者较后者同等重要、稍重要、明显重要、强烈重要、极端重要,2、4、6、8 则表示它们之间的过渡情况。后者与前者比较的重要性标度值用前者与后者比较的重要性标度值的倒数表示。各两两比较标度通过特尔菲法求得。邀请旅游部门、高校科研单位和政府部门的 10 位专家学者,用填表方式进行评分,后得出各因素之间比较标度值。据此建立构造判断矩阵,然后进行因素权重计算,经上机运算、检验,求出权重值。 从排序来看,在综合评价层中资源条件 B1 的权重最大,为 0.6370,这表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以资源为基础的,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及开发价值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其次是旅游条件,其权重为 0.2583,它对景区(点)的开发影响较大,再好的旅游资源如果没有旅游条件也不会得以开发。旅游条件的优劣极大地促进和限制了旅游资源的开发。营口市鲅鱼圈海水浴场资源开发就是典型实例。由于该区距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辽宁中部城市群最近,加之旅游交通条件好,沈大高速公路从该区通过,使海滨浴场资源得到迅速开发,旅游业很快发展起来。环境条件对景点开发影响相对小些,这表明再好的组合条件也弥补不上旅游资源本身的不足,不具备开发条件也不会得到开发。 根据权重排序,以 100 分按权重赋予各因素分值,得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参数表(表 1)。 表 1 辽宁沿海地区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参数表
3 主要景区(点)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确定了旅游资源中各因子的权重后要给每一个因子分等定级并给出计分标准。本文采用模糊计分方法,方法标准如表 2。 表 2 辽宁沿海地区旅游资源评价模糊计分表
综合得分计算模型采用下列数学模型: Ai 表示第 i 个评价单位综合得分,Aij 表示第 i 个评价单位在第 j 个评价因子的分值,wj 表示第 j 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值,Sij 表示第 i 个评价单位的模糊系数值。 依据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参数表和旅游资源模糊计分表请上述旅游、科研、高校、政府等部门专家对辽宁沿海地区 82 个主要旅游景区(点)进行分项打分,然后用上述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得出各个景区(点)中各个因子的分值和总值。 按照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突出主导因素、注重全面开发和兼顾区域性的原则,辽宁沿海旅游资源系统可分为三级:国际旅游吸引向性、国内旅游吸引向性和地方旅游吸引向性。前者指旅游资源品位高、吸引力大,对海外游客产生吸引力;中者指旅游资源品位、引力中等对全国范围内游者产生引力;后者指旅游资源一般化,引力仅在地区范围之内。旅游吸引向性的确定,还结合参考区域的旅游开发现状,旅游资源的特点、规模和旅游市场需求等状况。在此三级内又可依据主要旅游景区(点)的评分,划定 5 个潜力等:Ⅰ等>80分,Ⅱ等 75~80 分,Ⅲ等 70~75 分,Ⅳ等 65~70 分,Ⅴ等 表 3 辽宁沿海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研究
从表 3 分析可知,就辽宁沿海地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来看,国际吸引向性资源较少,仅 23 处,占 28.0%。而国内和地方性吸引向性是主要的,82 个主要景区(点)国内吸引向性和地方吸引向性各为 20 个和 39 个,分别占 24.3% 和 47.5%。这也反映出辽宁沿海地区游客大部以国内特别是省内游客为主的原因。国际吸引向性资源也占据一定比例且分值较高,这也表明辽宁沿海地区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国际旅游的基础。依据定量评价的结果,辽宁沿海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等中,有Ⅰ等旅游景区(类)13 个,Ⅱ类旅游景区(点)10 个,分别占 15.9% 和 12.2%,Ⅲ等旅游景区(点)10 个,Ⅳ等景区(点)10 个,分别占 12.2% 和 12.2%,Ⅴ等景区(点)39 个,占 47.5%。从中可看出享有国际声誉对海外旅游市场产生强烈吸引力的Ⅰ等景区(点)还不多,地方性的Ⅵ等旅游点比重太大。挖掘资源潜力,加大宣传力度应为今后旅游资源开发重点。 从旅游资源结构看,超过 65 分的 43 处属于国际吸引向性和国内吸引向性资源景区中有 27 处为自然旅游资源。这表明以海滨浴场、海滨风光为主的旅游资源为辽宁沿海旅游资源的基础。三 S(阳光、海水、沙滩)是海滨旅游的主要吸引向性资源。辽宁沿海优良的沙滩海水浴场,造型奇特的海滨地貌及迷人的海岛风光对游客具有不可替代的吸引力。在人文旅游资源中,近代战争遗迹和一些典型历史遗迹所占分值较高。这表明近现代战争遗迹和独特的秦汉宫遗址等文物资源为辽宁沿海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所在,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4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思路 4.1 围绕“海”字做文章,开发系列海洋旅游产品 海滨浴场的开发应为重点。首先应加快质量好、海滩长,可浴面积大的新海滨浴场的开发建设,如绥中的止锚湾、前所、蓝宝石,大连地区的三堂、八岔沟、驼山乡、将军石等海滨浴场。其次应对开发较早、较成熟的海水浴场,如:大连南部海滨的星海、付家庄、兴城海滨浴场等进行深度开发,不仅把它作为洗浴之地,更要作为海上运动之地,扩大海滨浴场接待能力,完善服务设施。发挥海滨风光资源优势,开发其它海洋旅游产品、海上观光旅游产品、海食文化旅游产品、海洋民俗民情旅游产品(如兴城“七月海会”,长海县海灯节、钓鱼会,渔家风俗游等);开发帆板、冲浪、沙滩排球、水上飞机、海上降落等海洋体育运动旅游产品。 4.2 深入挖掘近现代战争遗迹旅游资源,打出“近现代战争遗迹”王牌旅游产品 辽宁沿海地区近现代战争遗迹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重要地位和很高的知名度。突出其资源特色,挖掘其深层内涵,充实其旅游内容,是辽宁沿海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又一主题。开展近现代战争史迹游,旅顺口区以日俄战争遗迹为重点,丹东市以中日甲午海战遗迹、抗美援朝战争遗迹、纪念物为重点,辽西以解放战争辽沈战役遗迹、纪念物为重点,围绕近现代战争遗迹这条主线去挖掘,对有历史意义的战争遗迹要尽快恢复。 4.3 挖掘旅游资源内涵,提高旅游活动档次,进行多种旅游资源的开发 辽宁沿海地区开发较早的是以游览观光为主的基本旅游层次的旅游产品。因此海滨公园、主要海水浴场、沿海城市商业中心区每当旅游旺季常常爆满。当前把单纯观光同文化、历史、科学、会议、民俗、度假、疗养等相结合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今后辽宁沿海地区应抓好专门层次的开发和提高层次的开发:①大连沿海地区的地学科学旅游;②以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碣石省级旅游度假区、兴城温泉、熊岳温泉、五龙背温泉、安波温泉等为主的休闲、疗养度假区旅游;③以秦汉宫遗址为主历史文化旅游;④以青山沟、天桥沟、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为主的生态旅游;⑤以盘锦鹤乡苇海红地毯、蛇岛为主的新奇特旅游。 参考文献
第一作者简介 李悦铮 (1954-),男,辽宁鞍山人,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委重点扶持项目资助,导师曾尊固教授对本文给予具体指导,特表谢忱。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