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研究∶农业、畜牧业

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


张新时 李博 史培军

张新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093)
李博(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875)
史培军(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875)

提 要 据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组织的“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利用”考察资料,并参考有关考察地区提供的观测或调查资料,针对我国南方草山草地草坡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草山草坡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建设我国“常绿草地带”高效畜牧业发展的战略,并就草山草坡的开发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 南方草山草坡 常绿草地带 高效畜牧业 生态安全建设分类

分 类 中图法 S812.8

  我国食物安全与后务食物资源的开发已成为关系天 21 世纪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对策的重要问题。我国南方草山草坡蕴藏着发展草食家畜的很大潜力,有可能建成我国重要的草食家畜生产基地,成为解决我国食物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地区的实践证明,开发南方草山草坡已成为稳定脱贫致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重要途径。为了我国南方草地资源的有序开发与合理经营,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根据李博院士的建议,组成“咨询组”,在农业部畜牧兽医司、湖北、湖南和云南省政府的大力协助下,于 1996-11-18~1996-12-02 对我国南方草地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了考察。考察结束后,“咨询组”完成了考察报告。本文就是在这一考察报告基础上守成的。

1 南方草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及近期可集中开发的规模

1.1 南方草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南方草地与北方草地比较[1],其共同点是景观开阔,水土保持效益明显,是对全球变化有明显影响的碳库和氮库。南方草地不同于北方草地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水热条件好,单位面积生产力高,经发行后,1-2hm2 草地可饲养 15 只绵羊单位;第二,牧草生长期长,经改造可形成终年不枯的常绿草地带,一般可全年放牧,饲草供应较平衡,适于饲养我国紧缺的均质半细毛羊及高档肉牛、肉羊;第三,基本上无雪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风险小;第四,易于改造,多年试验证明,在南方草山草坡建立优质高产人工草地十分成功,试验点上已建立的禾草与豆科牧草混播草地,可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优质人工草地相媲美;第五,分布较零散,初步统计,670hm2(万亩)以上成片分布的草地仅占总面积的 20% 左右;第六,土壤中缺磷,部分地区缺钾,pH 值一般在 5 左右;第七,由于地形起伏,交通不便,成为草山草坡开发中的重要限制因素。由上可见,南方草山草坡蕴藏着巨大生产潜力,如能集中力量开发,将成为继北方牧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之后的第三个草食畜牧业基地,其产值将超过北方牧区,且投资回报率高。

1.2 近期可集中开发的规模

  根据农业部 80 年代初期组织的全国草地资源调查数据,我国南方草山草坡总面积约 6530万hm2,可利用面积约 4670万hm2。大部分分布在亚热带(包括云贵高原、两广、两湖、四川、江西及东南沿海各省共 13 个省区)的山地和丘陵地区,海拔多在 800~2500m,年降水量 1000~2000mm,年均气温 10~15℃,无霜期 180~250d,冬季低温期随纬度与海拔高度不同,有明显的地区差异[2]。地表主要为石灰岩和其它岩类经风化形成的薄层母质,上面发育了黄壤、黄棕壤、红壤、紫色土与草甸暗棕壤等土壤类型。地貌整体上呈现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岩溶地貌,与侵蚀低山丘陵及河谷平原相互交错,地表切割破碎,部分地段残留着由不同地质时期和海拔高程不同的夷平面组成的“山原”和河谷阶地,相对高差较大。根据因地制宜、分层利用与农林牧综合发展的原则,以及本次实地考察后的估测,宜于发展草食家畜的草地及灌草丛约有 2670~3330万hm2,但因地形、地表物质组成与土壤、交通条件等差异,可利用率与开发难易程度很不相同。根据部分地区开发利用实践与本次考察估测,我国南方宜于近期规模性开发的草山草坡约 1330万hm2

2 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利用案例分析

2.1 草山草坡开发利用试验与示范

  我国自 80 年代开始对南方亚热带草地进行试验研究和示范性开发。“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国家科委和农业部都将南方草地畜牧业列为科技攻关项目,从“七五”的种草养畜试验、“八五”的草地畜牧业优化模式,到“九五”的草地畜牧业综合发展技术等研究的逐步深入,先后在湖北宜昌、利川、钟祥,湖南城步,贵州威宁,福建莆田,江西樟树和四川巫溪等地建立了实验区,为该地区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并提出了可借鉴的饲养经验与技术体系。近 15 年的科学实验和 10 多年的示范开发经验,确立了南方草地畜牧业的可行性和经营的高效性。

  从 1978 年开始,农业部对南方草地先后实施了 39 个草地畜牧业综合开发项目。到目前为止,已在南方 13 个省区建成了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近 130万hm2,其中飞机播种牧草保留面积约 18万hm2。这些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对当地发展草地畜牧业起到了明显的示范作用,受到当地人民和政府部门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解决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在一些示范乡、村已成为稳定脱贫迈向小康的支柱产业。

  从对湖北、湖南和云南境内的几个草地畜牧业承包户的调查结果来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十分明显。例如,在湖北恩施市大山顶草场,对 18 家种草养畜专业户的抽样调查看,承包前(1983 年)年畜牧业收入 16026 元,占总收入的 23%,人均畜牧业收入 166.2 元,到 1995 年,畜牧业收入 58613 元,占总收入的 68%,草场开发区人均畜牧业收入 723 元,其中专业户人均畜业收入 2000 元以上,人均畜牧业收入比承包前增加了 3~4 倍。在湖南龙山县八面山乡,1982 年人均收入 149 元,通过发展畜牧业,到 1995 年,人均收入 1027 元,比 1982 年增加了近 8 倍。就整个开发实验区来看,投资回收期一般在 5 年左右,投资年回报率在 20% 左右。就单位面积人工草地看,每公顷建设投入 1950 元左右,建成后,年收益在 4500 元/hm2 左右;改良草地每公顷建设投入 900 元左右,建成后,年收益 1500~2250 元/hm2。草地改良和人工种草使山区土壤肥力及性状有了明显改善,不仅促进了林木的生长,而且还较陡坡裸露地减少土壤侵蚀量 90% 以上,比坡地农田减少 80%~90%,比坡地天然草地减少 70% 左右。由此可见,开发草山草坡有着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已成为这些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与经济建设走向良性循环的成功之路。

  通过十几年的试点示范,在南方建立的三叶草、黑麦草、鸭茅等混播草地及非洲狗尾草、狼尾草、象草等高产人工草地十分成功,生产能力可以达到新西兰的人工草地水平;引进的黑白花奶牛在长年放牧条件下,年产奶量可达 4~5t/头;罗姆尼半细毛羊、新疆细毛羊、考利代兰细毛羊、婆罗门牛等饲养状况良好。绵羊净毛率高达 60%~70%,净毛量可达 4kg/只,从而看到在南方建立优质高效羊毛和奶牛及肉牛生产基地的广阔前景。与此同时,通过千家万户在零星草地及坡地上放养山羊及肉牛的成功,以及探索出来的“公司+基地+农户”的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看到了南方建立草食家畜生产基地的希望。可见,南方草地资源将成为我国重要的后备草食家畜生产基地,甚至可能成为广大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南方草地资源的开发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与生态效益显著,作为贫困山区稳定脱贫致富的有效支柱产业是肯定的。但如期望成为我国重要的草食家畜产品生产基地还有待加强研究、开发与建设。

2.2 南方草山草坡开发利用与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是任何一个区域进行资源开发的必须遵循的可持续发展准则[3],南方草山草坡多为森林反复破坏后的次生草地,加之地形起伏大,土层薄,在滥垦、樵采等影响下,成为继北方黄土高原之后,又一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北方被冲刷的黄土形成了黄河,南方被冲刷的红黄壤形成了“赤水”!据报导,目前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土地总面积的 40% 左右,30 年来,该区域水土流失面积正以每年 1.25%~2.5% 的速率递增。我们在这次考察中看到,一些溶岩地区,上百万年形成的薄层土壤已被冲刷殆尽,形成了光秃秃的卧牛石,因失去土壤再生能力而形同“石漠”。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但破坏了土地生产力,而且抬高了河床、湖底,淤积水库,降低湖泊及水库的调蓄能力及工程效益,导致频繁的灾害。因此,开发南方草山草坡应与生态安全建设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十余年前,我国曾开展过一场关于南方山地是否宜于开发草地畜牧业或宜林或宜草的争论,应当说,不分场合地向南方草山要牛肉或概不宜牧的提法都是不够客观的,但对毁林养畜,遍山放牧会引起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的忧虑却是完全正确的,值得引起重视。

  南方山地的垂直分异是很明显的,处于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与丘陵,其适宜性是不同的[4]。总的讲,南方山地既宜林,又宜牧,也宜农(含经济作物)[5],南方草山可以并且应该牧、农、林各业互相结合、互有促进地协调发展,但在不同海拔高度上,应有不同的生产结构,形成各层次优化的“农牧林”镶嵌景观,提高区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生产力,以维持区域长期稳定的良性循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区域性生态经济规划,合理配置农林牧生产,以形成土地利用和各业投入在生态经济上的平衡配置,但草地畜牧业不论在生态效益(保护水土、贮碳育氮)和经济收入上都应占有重要地位。

  就草地本身而言,由于气候条件的制约,北方草地是夏绿冬枯的,非洲著名的热带、亚热带稀树草原是雨绿旱枯的,北方冻原、青藏高原与高山草地更有大半年处于冰冻休眠状态,我国南方亚热带天然草山草坡在冬季也有短期枯萎,且草质粗硬,多不堪食。但是,近十几年来经筛选引种的温带禾草与豆科草种,在南方山地较高处种植后却经冬不枯,在薄雪下仍维持盎然生机,嫩绿如春,构成东亚亚热带山地的“冬天里的春天”——常绿草地带,形成了一个新的垂直地带性植被类型——亚热带山地常绿温带草甸。这不仅在生态学上有值得深究的理论价值,在经济上更为亚热带丰富的大农业增添了一项优质高产的新兴产业,必然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重要贡献。

  大部分地段土地属集体与个人混合使用,用地养地矛盾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湖北、湖南和云南等省,都从多方面探讨草山草坡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具体执行方案。湖南省湘西州提出的拍卖、租赁与入股三种方式有明显的实效和可操作性。为了进行草山草坡的合理开发,明确草山草坡的使用权属,认真贯彻《草原法》,完善草地承包制已成为南方草地开发中的一项重要的政策投入,且势在必行。

3 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我国粮食紧缺,尤其是饲料粮紧缺,且会越来越明显。每增加 1t 牛羊肉,等于增加 9t 粮,如实现南方草山草坡开发 1330万hm2,年产牛羊肉的能力可达
300万t,等于生产粮食 2400万t,可能弥补国家粮食缺口。另外,我国年进口羊毛 20万t,年花费外汇近 10 亿美元。其中半细毛系我国紧缺,每年需由新西兰进口
10万t。而我国南方草地生态条件与新西兰相似,适于饲养半细毛羊,如建成
1330万hm2 人工草地,其畜产品产量将相当于 2 个新西兰。可见,南方草山草坡的开发对保证我国的食物安全和毛纺工业的发展均具战略意义,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南方 13 个省区的高度重视,也成为南方草山草坡分布区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依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下列建议:

3.1 国家将南方草地列为加大开发力度的一项后备农业自然资源,并组织编制南方草地资源总体开发规划

  建议由国家计委牵头,组织农业部及南方 13 个省区人民政府共同编制南方草地资源总体开发规划。首先根据生态经济区划原则 [6],编制南方草山草坡土地利用规划,从而明确不同地区土地利用方向和土地利用结构,为编制草地资源总体开发规划提供空间定位的基础。

  在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上,以草地利用为主的生态经济类型区(总面积约
1330万hm2)为对象,编制南方草地资源总体开发规划,明确国家集中开发区域与各省区地方开发区域,建议两者各规划 667万hm2(1 亿亩)。在规划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每个区域草地开发的具体面积与地块、草畜结构及畜产品生产指标与技术体系,同时考虑畜产品加工基地及销售体系的建设,以及相应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目标。

  作为开发的第一步,可先选择条件和基础较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县进行示范基地的建设,以积累经验,培养干部。建议“九五”期间,配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可选择若干个有代表性的县(区),建立若干个 6670hm2(10 万亩)左右规模的草食家畜生产示范基地,纳入总体规划,做到人工草地与良种家畜配套,具有现代化生产、管理水平,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产权明晰,基础设施建设、经营与技术配套。并建议由国家计委农村经济司或国家科委农村科技司和农业部畜牧兽医司与基地建设所在省区人民政府共同组织进行。

  为了做好上述工作,建议国家计委长期计划司或国家科委农村科技司与农业部畜牧兽医司牵头;组织有关科研院、所及南方有关省区尽快开展“我国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利用评价”科技工程项目,充分利用现代“3S”(RS、GIS 和 GPS)技术和目前已有的各种关于南方草地的图件(如南方草地资源图、土地利用详查图等),从草地资源开发的角度,编制不同比例尺的草地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图,并提供按利用难易程度和利用方式的草地资源数据,为编制开发计划提供依据。同时,建议国家基金委设立一项“我国南方草地资源开发评估与生态经济带划分研究”重点项目,从理论上支持南方草地的开发。

3.2 设立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及草食家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的专项基金

  建议中央像支持北方牧区草地畜牧业那样,设立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基金,财政上开一个户头,对南方草地资源的开发予以支持,各省区在使用这项经费时,应给予配套,并应建立相对应的专项基金。

  作为第一步,在“九五”期间先支持 10 个南方草食家畜生产示范基地。据初步估算,每个示范基地投入约需 3000 万元,其中草地及畜牧业建设费占 50% 左右,基础设施及加工转化占 50% 左右,前者由国家设立的南方草地草食家畜生产示范基地专项基金解决,后者由项目所在省区配套解决,并一起纳入本项目的建设基金。每一个示范基地建设都要编好切实可行的项目(工程)可行性方案,做到空间定位、规划科学可视、管理落实、技术配套、预算合理可靠、主管责任明确、符合现代企业制度。

  示范基地筛选采取一定的竞争机制,并由国家计委和农业部拟定相应的条例,优先选择基础好、条件符合且靠近主干交通线和消费市场,通路、通电及水源条件较好的区域组织实施。初步认为可选择鄂西山区、湘西和湘南山区、黔北山区、滇东北山区、川东三峡地区、赣中南丘陵区、闽东南沿海丘陵区、粤北南岭山区、桂西北山区等地开展示范基地建设工作。

  在取得 10 个示范基地经验的基础上,在“十五”期间进行扩大,争取通过 4 个五年计划,建成现代化的南方草食家畜生产基地,成为我国食物供给的重要基地并实现国产羊毛自给。

3.3 加强国家和地方各省区人民政府对南方草地资源的管理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完善对草山草坡权属的划定,真正把草地承包使用落实到千家万户,给使用者用地、养地创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

  着眼于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用 80 年代末期和 90 年代初期所进行的土地详查成果,并采用现代“3S”技术,对我国南方草地资源进行详查。逐步建立南方草地资源档案制度和草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从而为我国南方草地管理和执法提供资源动态的科学依据,并将草地资源逐渐纳入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

  加大南方各省区草原执法力度,认真而系统地组织各级人民政府制定贯彻《草原法》的条例,使草地管理真正走上以法管理的轨道。为此,加强各级人民政府对草地畜牧业的领导及草地管理机构的建设、草地监理机构和队伍的建设,真正做到各级政府都设有专门机构,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兽医。从而彻底改变现有管理能力不能满足开发建设需要的被动局面。

  进一步筛选适合我国南方草地管理的先进技术体系,将其纳入各级人民政府推广农业技术体系之中。因此,必须加强草地畜牧业人才的培养,草地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与推广站网的建设等。应特别注意种草养畜能手的培养,加大县一级政府主管的职业中学培养种草养畜基础人才力度,使南方草山草坡所在地区的千家万户真正掌握实用的种草养畜技术。

  加强先进经验的推广和宣传投入。在广大南方草山草坡地区树立发展草地畜牧业,稳定脱贫致富的观念,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大张旗鼓地宣传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重要意义,宣传草原法规及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先进典型。从而形成发展草地畜牧业、建设养畜的共识和良好气氛。

3.4 完善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畜产品加工规模和产品结构的短期和中、长期计划与规划

  我国南方草地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必将改变目前业已形成的区域畜产品组成的结构和规模,也行将改变我国整体的畜产品结构和供求关系,以及我国畜产品的进出口结构、规模及水平。为此,在制定南方草地畜牧业开发规划的同时,要全面考虑我国畜产品供求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与我国有畜产品进出口贸易往来的国际畜产品供求市场的发展态势,全面考虑南方草食性畜产品加工转化基地的建设计划与规划。

  随着南方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我国畜产品资源结构将发生明显改变,畜产品消费结构也会有明显变化。因此,一方面要考虑出口畜产品(特别是出口港澳台和东南亚国家)加工基地的建设,另一方面要针对我国不同地区城市发展的规模、区域交通运输条件的保障程度和经济合理性,全面规划我国南方草食家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

  通过多方筹措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资金,逐渐通过发展外向型的产业,建立沿海发达地区与前述草食家畜产品生产基地间的合资或股份制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充分利用产地畜产品“绿色食品”优势和先进的加工技术及市场优势,逐渐形成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型的草食家畜产品的加工体系。

  为了争创南方草食家畜产品名牌,要增加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含量,确保质量,真正形成一支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的现代化畜产品生产企业集团,从而通过市场机制推动我国南方草食家畜产品生产基地的迅速、健康发展。

3.5 对已有草地开发试验基地管理的建议

  根据本次考察,除湖南城步县南山牧场已形成规模生产外,其他各试验点均处于初期建设阶段,且存在权属不清,管理未规范化等问题。建议对已有草地开发试验基地加强管理,完善草地使用承包责任制,严格放牧管理,实行合理轮牧,完善经营模式,逐渐扩大开发规模,争取建成南方草地开发和示范基地。

4 结语

  南方草地资源的开发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与生态效益显著,是这一地区稳定脱贫致富的有效支柱产业。南方草山草坡蕴藏着巨大生产潜力,如能集中力量开发,将生态安全建设与“常绿草地带”种草养畜有机结合起来,将成为我国又一主要的草食畜牧业基地。通过示范基地的先期开发,在 3~4 个五年计划期间,形成
1330万hm2(2 亿亩)的开发能力是可行的。建议国家从编制总体规划、设立开发示范基金、加强草地资源管理、畜产品转化基地与市场建设等方面加快南方草地资源开发步伐。

参考文献

1 李博等.中国北方草地畜牧业动态监测研究(一).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
2赵松乔等.中国自然地理(总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3Costanza R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Nature. 1997,387(15):253-260
4吴征镒主编.中国植被.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5侯学煜.中国植被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6张新时,杨奠安.中国全球变化的样带研究.第四纪研究,1995,6(1):43~52

第一作者简介

张新时,男,1934 年 6 月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1955 年 8 月毕业于北京林学院林学系。长期从事植被生态学研究,以及开展了全球变化的气候—植被关系研究。共发表论文 80 多篇,专著 3 部。

* 本文是在由张新时、李博、史培军执笔完成的《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南方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咨询组考察报告》基础上写成的。
“咨询组”是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张新时院士任组长,李博院士任副组长,李振声院士,中国工程院任继周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黄文惠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研究所陆大道研究员,国家教委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开放研究实验室史培军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办公室孙卫国同志以及孙鸿烈院士的博士生于秀波同志等组成。农业部畜牧兽医司贾幼陵司长、韩高举副司长、李维薇副处长也参加了咨询组的考察。
“咨询组”实地考察了湖北省恩施市大山顶草场、利川市齐岳山县山地、湘西北山地和滇东北山地丘陵的草山草坡;先后观看地湖南省桑植县南滩草场、城步县南山牧场和云南省思茅市草场的录像,并听取了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利川市、宜昌县、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张家界市和云南省等草地畜牧业的工作汇报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资源保护和管理
生态系统∶植被∶草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