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源产生的污染 中华工商时报 (2000-03-06)

废电池和三峡工程


(本报记者 李扬)

  走在大街上,常能在地上看到些个丢弃的废电池。由此我想,如果有人收购废电池,培养十个八个万元户怕是不成问题。

  姑且不算收音机、随身听等等,就说全国 7000 万台 BP 机(到 1999 年上半年的统计),如果按每台每年使用 12 只电池、50% 的回收率计算,这就是 4.2 亿只。假设按每 10 只付 1 分钱计算,当可造就 42 万个万元户。

  遗憾的是,这些“万元户”都在街头巷尾被碾碎了,同时,人们也把电池中的汞、镉等重金属碾进了泥土,碾进了地下水。

  当水源、鱼类中的汞、镉富集到一定程度时,人类饮用或食用后神经系统和大脑将受到损害。先是口齿不清、面部痴呆,后来是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神经失常,嚎叫而死;胎儿也可因母体而受到遍及全脑的损害。这就是著名的水俣病,即汞中毒。

  由于汞、镉的化合物虽历几十万年亦难降解,几乎可以说,它们将同我们的子孙相依相伴,直到永远。正因如此,废旧电池的回收及处理成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不过,这题目再难也还有世界人民同咱们一起操心,三峡工程的环境污染却只好咱们自己费神了。

  据农工民主党中央去年 9 月进行的一项专题调研,目前长江上游水质污染严重。

  按 1998 年的统计,四川省、重庆市年污水排放总量分别为 20.4 亿吨和 11.85 亿吨,扣除处理能力,净排放总量达 20.64 亿吨,这还不包括从事长江干流运输的十多万艘船舶所产生的油污、生活污水和粪便。同时,上游 35.5 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及三峡库区沿岸堆积的 2170 万吨固体废弃物,均对长江水质构成极大威胁。

  每年汛期,经洪水冲刷和雨水淋溶,污水、泥沙及大量固体废弃物汇涌长江,特别是难降解的白色泡沫塑料顺江而下,浩浩荡荡,为长江又添一道白色风景线。

  杜甫复生,必当大跌眼镜,重修前作:无边白屑萧萧下,不尽浊浪滚滚来。

  全国政协委员韦云隆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在长江上游水污染和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随着三峡大坝的逐步建成,江水流速必定锐减。只要长江继续担负上游地区工业、生活的“下水道”,长江水质将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无法自我净化的程度。

  韦云隆委员说,届时人们要想治理被污染的 400 亿立方米库容水,将是一个惊人的、不堪想像的浩大工程!

  据说,原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负责人不久前说过这样一段话:“当时论证中认为有两个问题是最担心的,一个是泥沙问题,一个是移民问题。现在我还加上一个库区污染问题。我认为这三个问题仍然非常值得重视。”“我个人感觉到,三峡的论证虽然是结束了,三峡工程虽然是开工了,对论证究竟行不行,还要经过长期的实践考验。目前讲起来,如果发现问题,还来得及处理,还来得及纠正,决不能掉以轻心,对来自反面的意见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不知别人的感受如何,我听到这话时的感觉就是:不寒而栗。

  这就是说,三峡工程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了!姚峻委员、韦云隆委员等日忧夜惧的“三峡污水库”问题迫切需要引起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昨天,当我在全国政协机关一楼电梯旁,看到一个废旧电池回收箱时,心中忽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少丢一只废电池吧,少丢一个塑料袋吧,少用一滴水吧!把我们那奢华的陋习摒弃一些,把我们那无尽的物欲克制一些。环保是什么,说到底,就是牺牲眼前利益换取未来利益。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环境保护
水污染∶河流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