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土资源∶土地利用 解放日报 (2000-04-27)

上海投资 1亿元围海造地


  上海人工半岛围海造地第三期促淤工程今天起拉开建设序幕。这期工程总投资 1亿元,范围近 4万亩,相当于现在黄浦区面积的 6.6 倍。到明年 6 月完成后,整个“靴状”型的人工半岛将全面形成。

  位于长江口与杭州湾的天然交汇处的南汇东滩水域,是上海市理想的泥沙淤积区域,长江每年下泄的 5亿吨泥沙中约有 60% 在此淤积。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增加上海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土地资源,市委市政府决策,在吴淞标高零米线的南汇东滩规划建设人工半岛。整个工程共圈围造地约 5.5万亩,按照“先促淤、后围垦”的步骤,分三期完成。工程建设积极采用最科学、最有效的办法,先在最南部实施一、二期促淤工程,筑起 10 公里长的“√”型大坝,以把长江下泄的泥沙拦截兜住。接着,在促淤工程形成的 1.5万亩范围处实施圈围,利用潮涨潮落,留住由潮水带来的泥沙,达到自然淤高土地的目的。据了解,通过这一办法留住泥沙约 1亿立方米,使 1.5万亩地面平均高度达到吴淞标高 4 米左右,相当上海内陆平原的地势,从而为上海提供了 1.5万亩建设用地。同时,采用这一办法比依靠人工借土淤高,节约费用数亿元。

  今年三月,一、二期促淤圈围工程刚告捷,上海人工半岛工程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就马不停蹄地打响第三期促淤工程战役。由于一、二期工程的高质量完成,为第三期促淤工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5万亩土地犹如坚实的袋底,将滚滚而下的泥沙拦截留住,加速新的促淤面积的形成。这期工程仍采用筑大坝拦截泥沙的办法,在东部由南向北筑起 9.5 公里的大坝。

  据专家介绍,下泄的泥沙积淤长滩是自然规律,通过促淤圈围截留泥沙建设人工半岛,不仅可增加土地资源,而且使东去的水有所变清,有利于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农业∶耕种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