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土资源∶荒漠化 北京晚报 (1998-06-28)

6 月 17 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荒漠化,离我们并不遥远


  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之一。联合国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全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受到荒漠化的影响,10 亿人口生活在荒漠化地区,其中 1.35 亿人口面临着失去耕地和自下而上条件的威胁。

  联合国十分关注这一严重的环境问题。1992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将防治荒漠化列为国际社会优先发展采取行动的领域。1994 年,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荒漠化国家防治荒漠化的公约文本正式通过,并将 6 月 17 日这天,定为全球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尽管,全球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正在威胁着整个人类的生存,但许许多多的人对此并没有太多的了解。特别是居住在都市的人们,在他们的眼里,荒漠化似乎太遥远了。

  事实上,比荒漠化本身更为严重的,恰恰正是人们这种对荒漠化在认识上的淡漠。

  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办公室主任慈龙骏教授向记者提供的最新情况,无疑给我们又一次敲响了警钟。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已经占到了国土总面积的 27.3%,造成的直接损失每年达 540 亿元人民币以上。目前,我国防治荒漠化工作从总体上看是,治理赶不上破坏,局部地区得到恢复,但全局仍在扩展。这位权威人士不无忧虑地说。

  什么叫荒漠化?世界各国领导人在地球问题首脑会议所商定并为《公约》采用的定义是:包括气候变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在一个时期内,荒漠化曾经被误解为沙漠的不断扩大,把沙漠中的沙,扩散到越来越多的沃土上,还有干脆将其翻译为“沙漠化”。而荒漠化的含义显然是沙漠化所不能涵盖的。事实上,由于使用不当或外营力的作用,致使土地、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下降直至丧失,都属于荒漠化的范畴。尽管荒漠化的定义有些专业化,但今年 4 月 16 日,一场泥雨从天而降,使北京市民初步领教了荒漠化的魔力,也暴露了荒漠化日益逼近的脚步。受害者当然不仅仅是北京的市民。今年春天以来,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频繁发生,特别是 4 月 15 日至 21 日,发生了一场席卷全国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范围广大的强沙尘暴,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河北、山西西部都深受其害。就在 4 月 16 日这天,漂浮高空的黄土尘埃在京、津及长江下游以北地区沉降,形成了大面积的浮尘天气。除了北京,济南等地浮尘和降雨相遇,于是“泥雨”从天而降。

  与此同时,新疆 12 个地区、州的 52 个县(市)、300 多个乡镇先后遭受了罕见的强风暴袭击,交通、通讯、供电、供水受到严重灾害,直接经济损失 3.22 亿元。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今年遭受了 5 次强大沙尘暴袭击,27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灾,16 万多亩农田受害,直接经济损失 8200 多万元,为历史所罕见。宁夏银川今春以来连续“下沙子”,致使飞机停飞,人们连呼吸都感到困难。据气象专家分析,这次强沙尘暴是由于蒙古高压形成的一股强大的冷气团在自西向东移动的过程中,将西北地区大面积裸露地面的细土微粒带到高空,在强风作用下形成了突发性的沙尘灾害,微尘到达华北上空后与气流汇合,造成在垂直方向上的对流,降雨伴随浮尘形成了泥雨和浮尘天气。

  荒漠化防治专家们则进一步指出,强沙尘风暴的形成是由于有大量的“细微颗粒”源的存在。全球气候变化使干旱带扩大和加深、人口的增加、土地压力加重。为眼前利益所驱动而大量地破坏植被、砍伐森林、超载放牧等等,致使土地生产力下降,地表土壤物质流失,流沙活动严重。

  据有关专家研究,我国西北地区从公元前 3 世纪到 1949 年间发生有记载的强沙尘暴共 70 次,平均 31 年发生一次。而近 50 年中发生沙尘暴多达 71 次,平均每年发生 1 . 73 次。专家认为,虽然历史记录与现代的记载有些区别,但绝大部分的资料均有较为翔实的灾情记录可作参考。这些资料分析,有力地证实了荒漠化所形成的强沙尘暴灾害越来越频繁,强度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土地荒漠化发展趋势越来越严峻。

  慈龙骏说,最近,我们对 17 个典型沙区的同一地点不同时期的陆地卫星影像进行了解释,以了解和分析荒淡化的格局变化。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荒漠化发展形势十分严峻。

  毛乌素沙地地处内蒙古、陕西、宁夏交界地区,面积约 4 万平方公里,涉及 10 个县(旗、市)。40 年间流沙面积增加了 47%,林地面积减少了 76.4%,草地面积减少了 17%。浑善达克沙地南部由于过度放牧和樵采,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短短 9 年间流沙面积增加了 98.3%,草地面积减少了 28.6%。民勤绿州的萎缩,塔里木和下游胡场和红柳林的消亡,阿拉善地区草场的退化 , 梭梭林的消失,这些令人惊恐的现象都警示着我们,土地荒漠化已经到了要采取紧急措施的时候了!

  这位女教授早在 1958 年就开始了和新疆沙漠的较量。近年来又长期负责防治荒漠化的领导工作,对如何加紧防治工作有许多好的设想。她认为,防治荒漠化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科学技术的创新。在这些前提下,最为重要的当数防治对策的确定和实施。

  首先,防治荒漠化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高度的学科总和。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科学的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是最核心的问题。应该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农、林、牧、水、工综合发展是防治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则。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土地荒漠化的程度和类型,按不同典型区的模式进行治理,确定每年的治理项目,有目标、有标准、有措施地进行落实和分层管理。

  其次,防治荒漠化要实现生态系统管理,要坚持水分平衡的原则、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以防为主,防、治、用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光、热、土地资源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为实现系统内部的生物控制,变无序为有序的良性循环。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加强传统经验的推广。很多重大疑难问题要组织攻关。目前需要重视的研究有,推广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级数,改变现在的树种单一和大面积“小老树”的问题,推广和研究生态措施和转基因工程工程控制病虫害的蔓延,防治荒漠化的心细网络和预测、预报的技术,节水技术与节水工程,优化模式定量化及提高土地生产力的问题,防治荒漠化政策与科学管理的研究,沙区综合开发与股份制的研究等等。

  经常有人问,日本人为什么会不顾路途遥远来中国的沙漠里种树?香港同胞为什么会热心资助内的绿化事业?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就是因为他们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也就是说,荒漠化的受害者不仅仅是当地和临近的百姓,而是我们整个人类。从这种意义上说,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实在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

  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荒漠化的危害,于是有了这篇文字。

  我希望广大读者能够看到这篇文字,以便有更多的人投身到防治荒漠化这一和你我息息相关的事业中。

  荒漠化,正在向我们逼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