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土资源∶荒漠化 | 农民日报 (1999-07-03) |
艾比湖告急 |
胡维斌 万巧玲 艾比湖湖面急剧干缩,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对“新亚欧大陆桥”安全运营和博州乃至北疆经济已造成严重威胁。湖周边沙漠化加速,平均每年以 39.8 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50 年后,艾比湖将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4 月 28 日,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环境保护局公布一条消息说,由于受冷空气的入侵,4 月 22 日,阿拉山口、精河县出现 8-9 级大风,最大风速 22 米/秒,精河县发生沙尘暴,持续 4 天,最低能见度为 100 米。造成此次沙尘暴原因是艾比湖干缩和湖滨周围沙漠化。 “挽救艾比湖,挽救我们的家园;保护艾比湖,保护我们的生命线”——这是人们共同的心声。5 月 18 日至 21 日,我们会同农五师林业局、环保局有关人员,对艾比湖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环湖采访,亲眼目睹了艾比湖周边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 博州专家顾问团总顾问李迢龄对艾比湖生态环境的恶化痛心疾首。他说,艾比湖湖面急剧干缩,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对“新亚欧大陆桥”安全运营和博州乃至北疆经济已造成严重威胁。艾比湖是一个内陆盐湖,处于准噶尔盆地西部最低的集水中心,是奎屯河、古尔图河、精河等 7 条河流的尾闾,流域面积 5 万多平方公里,包括博州和乌苏、奎屯,独山子、托里县南部地区和兵团 20 多个团场,水域面积约 3000 平方公里。 艾比湖的干缩过程,在解放前主要由于气候干旱,湖面由 3000 平方公里缩小到 1200 平方公里;到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由于人口剧增和大规模水土开发,引用水量增加,注入艾比湖的水量减少 70% 以上,使湖面缩小到 520 多平方公里;到八十年代由于人口和耕地增长缓慢,博州主要河流稳定补给地表水,使湖面保持在 500 平方公里左右;由于近年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水蒸发量随之增多。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博州三河下游开始新的大面积水土开发,地下水位置呈下降趋势,湖东南的胡杨林已大部自然衰败。 艾比湖位于西部,是“国门湖泊”,处于阿拉山口大风主通道区,是“风口湖泊”,年平均 8 级以上大风 l65 天。湖泊与“新亚欧大陆桥”我国桥头堡相依,是“桥头湖泊”,湖滨距阿拉山口口岸仅 6 公里,亚欧大陆桥有 140 公里路段沿湖西畔通过,其中有 63. 4 公里及 8 个车站处于湖滨沙漠化地区。湖泊与博州绿洲唇齿相依,是“屏障湖泊”,湖周荒漠植被是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护卫北疆铁路沿线绿洲。艾比湖是典型的浅水盐湖,是脆弱湖泊,平均深度 1.4 米,矿化度很高,湖水补给量对湖面干缩程度十分敏感,水少湖缩林退沙化。一旦艾比湖干涸,这里不仅是风沙之源,而且是巨大的撒盐场,沙漠化将威胁北疆地区,浮尘弥漫千里,风沙侵蚀绿洲,沙丘掩埋铁路,灾难的后果不堪设想。从博乐火车站东望,是一大片白茫茫的碱土,那是湖面干缩留下的痕迹。在博乐火车站南面,有一道宽 40-70 米的地带,由于风蚀的作用,地表土全部被刮走,形成了一条深深的沟槽。风沙威胁着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安全畅通。从阿拉山口至古尔图长 148.5 公里,铁路沿阿拉山口大风主通道西南边沿和艾比湖滨荒漠地区通过,其中经过 63.4 公里沙害地段。蘑菇滩车站附近有 9 条活动沙垄,沙垄前移速度加快,70 年代移 7 米,80 年代移 16.5 米,90 年代移 30 米,沙垄距铁路最近的只有 150 米,要不了七八年,蘑菇滩车站将会被风沙吞没。 艾比湖湖水干涸了,碱土随风卷起,落在电线表皮、信号机灯罩上。碱土为导电物质,当它覆盖在电线表皮上时,长期的腐蚀造成短路。仅蘑菇滩站,在 3 月至 5 月份中,停电影响接发车 l08 次,耽误行车平均累计 2l6 小时之多。在沙泉站工区,仅 1996 年风沙流堆积,铁路中断 30 多次。1997 年 5 月的一场大风,整整刮了一个星期,积沙埋没了铁路,全工区 20 多人不分昼夜地抢救,清沙一米,火车行走一米。 在绿洲边缘,春季的大风可刮起耕地表土。由于盲目开垦,植被破坏而沦为新的沙源,加剧了风沙危害。博州年平均大风受灾面积约 5 万亩,种子、幼苗和沙土一起被刮走,地膜被刮破,玉米秆被折断,麦穗被打掉粒,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在 82 团场,从阿拉山口刮来的风有 6 条风道,在风力的作用下,形成了 6 条高刀米,宽 50 米,绵延十几公里的沙丘。从 80 年代至今,沙丘吞噬良田 4000 多亩,填平排水、进水渠 20 多公里。风沙每年给 3 个团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1000 多万元。随着艾比湖的干缩,浮尘天气剧增,危害各族人民的生产和身体健康。精河县浮尘天气,60 年代平均 0.4 天,90 年代平均达 44.7 天。在 83 团场、89 团场、9l 团场年降尘量每平方公里 l00 吨以上,精河县城达 288 吨,博乐市降尘量为 72 吨。降尘使地膜透光率降低 30%,风媒扩大了病虫害的蔓延,作物减产,牲畜腹泻剧增,羔羊死亡增多。大风肆虐,造成停电停水,停炊停业。大风浮尘天气,使人窒息。浊尘弥漫,遮天蔽日,数日不散,能见度仅几米至十几米,汽车白天要开灯行驶,经常被迫停车,交通事故屡有发生。居民虽关门闭户,亦难免大量盐尘污染,胃病、皮肤过敏、眼病增多。在大风天气中,人们只好围头巾,地里干活的人头上也围一块黑布。在精河县城,人们头上戴上的则是各式各样的塑料袋。而在 9l 团场,则看到更多的是人们头上戴的白帽,走进团部,如同走进穆斯林村在一样。 1985 年出版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概况》一书中曾对艾比湖这样描绘——“艾比湖以独有的丰姿使许多探索者心旷神恰。夏天,岸边的芦苇丛茂密,湖面上戏游的水鸟婉转啼鸣。临近湖区的东部和南部,是一个方圆百里的野生林区,生长着巨大的胡杨、粗壮的红柳,它们顽强地营造着一个宝贵的绿洲。这里还生长着几十种芳草野花。艾比湖还是许多鸟类的乐园……如今这里些景象都不见了。 由于大量开垦,引用过量的地表水,致使口奎屯河、古尔图河、四棵树河三条河流全部断流。博尔塔拉河、精河也只有少量水流入艾比湖。 总顾问李遐龄说,由湖水量、植被、大风等基本因素相互作用构成的生态特征,核心是湖水量。艾比湖盆地犹如挂在大风日下的一个浅水沙盘,水少沙化,风动沙活。当人们和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处失调,过度地索取,导致生态恶化,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无情惩罚。艾比湖湖滨地区荒漠植被严重衰退,绿洲外围屏障日益丧失。素有”绿色迷宫“之称的艾比湖盆地,到二十世纪 50 年代还有天然梭梭林 6.6 万公顷,覆盖度 60-70%,有胡杨林 3.8 万公顷,伴生大量甘草、大芸等药用植被,覆盖度 70%,有芦苇 4. 6 万公顷,覆盖度 80% 以上,还有草甸草场 12 万公顷。近 40 年来,湖水急剧干缩,加上强度樵采,毁林开荒,湖周近 60% 的荒漠林已经衰亡。现在荒漠次生林 4 万公顷,白棱梭自然保护区(精河境内)2.8 万公顷,芦苇 0.26 万公顷。湖周沙漠化加速,沙漠化面积 3.8 万公顷,平均每年以 39.8 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 为此,许多专家认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按 70 年代干缩速度和近年来沙丘前移的速度,50 年后,艾比湖将可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为了拯救艾比湖,早在 1998 年 3 月,一位来自精河县的人大代表将一份《关于治理艾比湖生态环境的议案》递交给了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该议案提出修建两个工程,一是 " 引额济克 " 工程,从额尔齐斯河引水至克拉玛依,通过奎屯河补给艾比湖;二是 " 引喀济艾 " 工程,从喀什河引水,通过阿恰勒河同时调水,通过古尔图河补给艾比湖。这份议案引起了国家的重视,艾比湖重现往日碧波荡漾的风采,也许为期不远。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