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业 北京日报 (2000-01-24)

目光投向大西部


主持人 郭洪新

编者按

  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是党中央在世纪之交作出的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对于优化地区生产力布局,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加强民族团结,推进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同时也必将推动西部开发的热潮,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创造历史性机遇。为了进一步认清西部地区开发的重要意义,我们特请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地区处处长刘源博士、中国社科院陈栋生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侯景新教授进行了座谈。

西部是否就是大西北——关于西部的地域概念

  主持人:西部地区的开发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世人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关于西部所指的地域,说法却有多种,有人说是指西北地区,也有人说应包括大西南在内。那么,我们所说开发西部到底包括哪些省区呢?

  陈栋生:(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西部地区包括西北和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主要是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而西南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西藏、云南、贵州五个省、市、自治区;但一般来说,内蒙古、广西两区也属干西部地区。

  侯景新:(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教授)对西部地区的划分,国内确实有争论,学界有不同的分法。陈先生的划分所参照的是统计年鉴分类法;另外,还有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分法,持此观点的也不在少数。但按我国传统的东、中、西三部分的划分,有的区域经济学家认为广西也应属于西部地区。从国家政策的侧重点来看,重点似乎在西北地区。

西部能否成为未来的工业中心——关于西部地区发展的目标

  主持人:亚新集团公司是一家规模颇大的外商投资企业。该公司董事长杰克先生曾大胆预言,中国内陆将成为世界制造加工业的中心;开发大西北必将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差距。为此,他还准备把大量资金投向中国西部。不知这位外国企业家的判断是否与我国的对西部开发的目标定位一致?

  侯景新:考虑到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未来的资金走向等因素,判断那里会成为未来世界制造加工业的中心不能说没有道理。不过我倒觉得旅游是协调西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最适宜的产业。因为就区域开发的多重目标而言,西部地区的表现上最为突出。也就是经济目标、环境日标和社会目标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选择旅游业作为这一区域开发多重目标的产业,这会使西部开发焕发出迅速而持久的生机。

  刘源:(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地区处处长。经济学博士)我觉得,西部地区发展目标的设定应当从整体上统筹考虑,既要符合国家的整体战略安排,又要符合西部地区特殊的区情,切不可脱离实际。西部地区发展适宜的总体目标是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相对差距。在近期,不仅要逐步缩小西部与东部人均 GDP 增速的差距,使西部以超过东部的增速发展,而且还要对西部人均 GDP 最低省区与东部人均 GDP 最高省区的差距有所限定,逐步缩小差距。

  陈栋生:制定发展目标过去主要是靠 GDP 等价值目标和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实物指标,在西部开发问题上,发展目标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增加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人力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都应作为重要的目标指标。

是资源导向型还是市场导向型——关于西部开发战略

  主持人: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看,发展战略类型有资源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之分。西部开发究竟应当采取何种发展战略呢?

  陈栋生:有一点必须肯定,就是西部开发要使西部地区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上。新的体制背景和市场态势要求西部的发展应有新的发展思路。区域经济学曾把地区经济发展概括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模式。五六十年代,西部地区是自上而下的嵌入式发展,包括八十年代的书记抓项目,县长跑贷款的情况,都是如此。但真正的市场经济应该是各类市场主体唱主角的自F而上的发展。我觉得中央政府在西部发展上的正确思路应该是采取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区域政策,树立新的发展观,依靠市场、融入市场、立足市场。

  刘源:资源导向型发展战略有它特有的实施背景和局限。在西部发展问题上,应在对这种发展战略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实施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战略,重新建构地区分工格局。具体而言,一是在保证粮棉生产的同时,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加强林果基地、畜产基地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二是在巩固和改造原有能源、原材料工业基础上,发展一批建立在优势资源基础上的重工业,重点是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三是扶持一批以农副产品为原料、拥有一定品牌优势、有助于兴地富民的轻加工工业;四是借助中心城市的科技力量,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独特的地理景观、历史遗产。民族风情等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以此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壮大第三产业。

  侯景新:我认为,西部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应作战略性调整,应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战略转变,使旅游业逐步成为新世纪的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西部经济的发展应走外向之路,充分利用较远地域的较高经济势能差,找到西部经济发展的捷径及高效益,也就是实施一种“开放式”的发展战略。有很多专家指出西部开发应确立一种名牌战略,但创名牌需要巨大投人及较长的时间过程,因此,通过东西合作借用东部名牌,是一种最佳的战略选择。这种选择还可以进一步利用东部产品的市场,从而极大地节约产品的销售成本。

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关于西部的优势

  主持人:西部地区的物质资源是极其丰厚的。丰厚的物质资源曾为西部的发展做出过独特的贡献。在科教兴国的今天,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还能够继续发挥作用吗?

  侯景新:我国西部的确有丰富的资源,但资源如果不能及时。高效地开发就不能称之为优势。因此,西部开发的首要内容是将西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西部国有大中型企业占有较大的比重,亏损面大,同时地方经济相对落后,这样就形成了我们通常所悦的“二元结构”。可喜的是,西部的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因较贴近西部经济发展的结构基础,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去年 9 月我去新疆调查,曾随机抽样调查了 78 家个体私营企业,其中效益好的均是有技术、有市场的企业。这说明,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课题。

  陈栋生: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源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外延也扩大了。各种资源的相对地位随其对发展贡献度的高低,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在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今天,天赋资源和未经专门培训的一般劳动力资源的作用相对下降,而专利、市场网络、信息、创新人才的作用与日俱增。

  资金短缺是制约西部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和资金短缺相比较,西部地区软资源和企业家资源的短缺更显突出。西部大开发在推进物质资源开发的同时,要把人力资源开发与软资源的培育,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刘源:长期以夹,人们普遍认为西部资源丰富,是我国的资源大后方,或把西部的比较优势简单地归结为资源优势,因而西部在全国地域分工体系中定位为能源、原材料导向型战略,西部许多省区都将资源型产业确定为发展重点。事实上,这种资源导向型战略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应当重新确定符合西部区情特点的市场导向型战略,从而有效地指导西部大开发。

“孔雀西北飞”吗——关于西部的人才战略

  主持人: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东西差距的原因主要不是对西部资本投入过少和自然资源开发的不足,而是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过少。据此,有关专家建议,应确立西部人力开发导向的“新人类战略”。应如何看待西部开发中的人才开发和利用呢?

  侯景新:目前,西部开发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中央和西部省区正在出台一系列政策努力留住西部人才,努力吸引外部人才到西部“落户”。这无疑具有战略性意义,但与此同时也应继续鼓励西部劳动力向东部转移。我们说西部开发的时机已经成熟,无非是说东部巳经发展起来,且东西部差距正在拉大,归根到底就是说东西部经济差距为东西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西部开发的步伐短期内还不会赶上人口增长的步伐。受多种因素影响,除四川和陕西省外,我国西部落后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增长快和土地承载力弱导致西部地区劳动力严重过剩。乡镇企业发展滞后,地市经济也不发达,消化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很低。严重的劳动力过剩使西部地区劳动力价格极其便宜,有的地区还不到发达地区的十几分之一。劳动力严重供大于求的问题,西部地区自身目前尚无法解决。显然,劳务输出仍然是当前西部经济发展的关键和得力措施。

  陈栋生:人力资源开发与软资源的培育,应摆在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位置上。讲到人才,有关方面已表示”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从国外和东中部地区吸引人才“落户”西部。我以为对西部当前而言,更紧迫的是通过“人才环境”的改善,发挥现有人才作用,使人才外流的势头有所收敛。因为西安、成都、重庆、兰州、绵阳等西部大中城市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大企业的科技人才数量,在全国排序多在前十位。应通过产学研结合、通过大力发展民办科技企业等措施,释放现有科技人才的潜能。对干必须从区外引进的人才,采用“候鸟”等灵活方式比“落户式”成本低,针对性强,收效更明显。

  刘源:著名学者胡鞍钢曾提出,要加快与人力资源开发紧密相关的两大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加快教育设施建设。国家对西部的最优先投资应是教育投资,保证所有儿童和青少年获得基础教育;二要加快通讯设施建设,扩大公民交流知识与信息能力。目前西北地区各类信息交流能力指标都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地区相差甚至上百倍。这种居面应当尽快改变。


本篇文章还收录在以下主题中:生态建设
资源保护
西部大开发(2)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