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业 中国矿业报 (2000-01-15)

首钢真要搬家吗


赵力 李勇 靳菁

  没有人否认首钢给北京的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但在工业产值和空气质量之间,现在的北京选择了后者,虽然首钢近年一直没有停止技术改造和环保上的投入,但是只有搬出北京,才能甩掉污染大户的名声。在山东建厂的方案也许是不错的结局……但是迁建所需要的天文数字般经费,由谁来出?

  首钢,最终会从北京的地图上消失。这个看起来颇有些悲凉色彩的预言,其实正是大多数北京人的内心话。人们不想在“撵人”的时候表现得过于冷酷,但是,北京人也许真的有点等不急了。一位冶金行业的分析人士不无调侃地说:“首钢那块地方换上一个迪斯尼总要好得多吧!”“让首钢离开北京吧”,很多人都这样想。在 1999 年初,北京的十几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已经提出了更加严厉的治理首钢污染的提案和议案,“这个钢铁大王给我们带夹了太多的污染”。

  没有人会否认首钢给北京的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就是现在,首钢每年仍然上缴地方政府 7 亿元左右的利税。虽然不排除市场不振原因,但是,首钢 800 万吨的年生产能力,还是在北京的环保政策压力下被大大限制了。显然,在产值和空气质量二者之间,北京人选择的是后者。因而,5 年前首钢人清楚认识到这一点时,他们便准备在山东投资新厂。

  “我们也想走”,很多首钢人已做好了心理准备。据了解,首钢人近几年从没有停止过找寻“新家”的努力。现在,他们有了最新的选择——山东省日照市;而他们也遇到了真正困难的课题——谁能拿出 200 亿元来支付如此大规模的搬迁?

大势所趋

  北京 2000 年奥运会申办的失败和 2008 年申奥计划的出台,几乎给首钢人在如何安排自己的事情上提出了一个带句号的时间表:2003 年。三年后,中国人在申奥征程上将能否顺利,北京的环境质量几乎是一个决定性的前提。

  在 1999 年初的北京市人代会上,十几位代表针对首钢的污染问题指出,首钢对大气的污染和水资源的污染“影响北京城市化的进程,影响 2008 年奥运会的申办”。

  首钢的去留不仅仅出于环保方面的压力。中国正在实现 2000 年伊始即加入世贸组织的目标,入门“会费”的组成部分,就包括接受世界工业化分工的安排:钢铁业已经被列入三个需要压缩的行业之一。按照外国人给中国的“定位”,中国的冶金行业只能生产粗钢,技术含量较高、利润也较高的特种钢的生产能力中国并不具备,而且,世界也不再需要。因为世界的钢铁生产能力已经大大过剩。来自世界银行的信号已充分表明,国际投资商不支持中国继续在冶金行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更新;这家银行不会向中国投入一分钱用于钢铁企业的发展。中国政府也已向钢铁企业传达了“请诸位自谋发展”的信号。

  首钢人可以不服,可以不甘心只当配角。但为求得自身的发展,在错失国家对冶金行业进行大规模支持的时期以后,以环保为契机,通过迁建实现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别有洞天

  日照,山东省东南部紧临青岛的一个港口小城。这个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农业城市,早在 20 世纪的八十年代初,就提出了建设一个 200 万吨生产能力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宏大构想,这个构想甚至参与了与上海争夺宝钢厂址的竞争。一年前,这份已几乎封存于日照人记忆中的钢厂方案又似乎有了复活的可能——如果首钢能来,整个城市都将受益。

  这里有一个深水良港,石臼港目前的年吞吐量为 1700 万— 1800 万吨,如果首钢的铁矿石到港,吞吐量将翻番。港口优势几乎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诱惑;日照市的地质条件也非常适合建设这样一个大型钢铁企业,花岗岩结构足以承载各种巨型设备;当地的水资源可以说是山东省最为丰富的地区,城区周围一个大水库和两个小水库将保证钢铁企业对水的需要;自然条件中另一个优势就是日照市的环境容量较大。来日照旅游的人,对这里清新空气的记忆可能最为深刻。有一个原因就是当地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工业企业数量较少。

  日照除了良好的自然资源之外,还拥有相当不错的配套基础设施。铁路发达,两条国道、两条省道和一条高速公路使日照和省内外紧密连接;电力供应也因新的大型电厂的投产而有保证,据悉,山东省内的电力供应目前处于过剩状态;另外,由于石臼港一直充当着煤炭外运者的角色,大型钢铁企业的原材辅料供应自然不在话下。

共赢前景

  首钢的选择不只有日照,据中铁投资公司分析员张寅介绍,冀东的唐山地区也曾经被列入首钢的考虑之列。按照冶金工业局对国内钢铁生产的整体定位,河北地区的钢铁企业应该在一个龙头企业的率领之下实行结构调整。首钢作为这一地区的实力最强的企业,成为这个龙头的可能性也最大。但山东省一直没有放弃争取。山东省为争取本省获得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项目,特地以省计委牵头,在省冶金厅设立了“大型钢铁企业办公室”。这个办公室现在已经成了专门与首钢接洽的部门。

  首钢在北京的遭遇与山东对它的兴趣相差实在是太大了。首钢的去留确实扑朔迷离,然而仔细分析,却仍然可以发现前方是一个令多方受益的远景。首钢可以一举摆脱长期困扰自己的“污染大户”名声,并可能争取到技术改造的大量资金。山东省和日照市也将获得可观的地方利益。

  北京呢?不但没有损失,有可能获得近临北京市中心一大块过去的工业用地,它们完全可以成为房地产这一龙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绊住了手脚

  为什么说前景仍然模糊,张寅反问记者;“事情看起来对任何一方都是好事,可为什么这么长时间就没有这样去做呢?”最直接的原因,首钢的迁建需要很多很多钱。按照日照市重点建设项目办公室李耀刚主任的预测,建设一万吨钢铁生产能力投资需要一个亿,200 万吨就要 200 个亿。对于首钢来说,迁建几乎就是重建,所需资金不会少于这个数。如果按照首钢更长远的设想,即最终形成 1000 万吨的生产能力,所需资金更是天文数字。李耀刚也提出了相同的问题,“我们为首钢预留了 1000 万吨的用地,他们是否会有那么的钱呢?”除了钱,也许还有更重要的困难,地方政府收入将会发生很大变化。1999 年首钢将上缴 7 个多亿的利税,在全国“大钢”中排名第二。很显然,在长远的环境利益和现实的经济利益之间做出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许还有停留在人们意识中的传统观念会使这件事情变得更为复杂;做一个首都人、做一个首都的首钢人是荣耀的事情,既然已成围城中人,谁又会主动想到要“突围”呢?不论怎样人们都有理由相信,首钢会找到自己的路。


关闭窗口